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实例1】2009年5月30日10:55,重庆市綦江县某煤矿安稳斜井在揭煤后发生特大瓦斯突出事故。

川九公司综合二队的文╳╳来矿上才一个多月,他的任务是在矿井最下层的大巷里修建水沟,当天和他一起下井的还有同为川九公司工人的父亲和姨夫。

5月30日早晨7时左右,来自重庆川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九公司)的98名工人和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某煤矿的33名工人,像往常一样陆续下井施工。

大概10点多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炮响,不一会儿带着薄雾的一阵大风就吹过来了,由于巷道一直很闷,当时还觉得这风很凉快、很舒服,文╳╳还张嘴吸了两口,但马上感到头昏脑胀,没走几步就晕过去了。

”幸运的是,大约半小时后,文╳╳醒了过来,看到巷道里倒了一二十人,有人喊‘冒瓦斯了,赶快跑’,爬起来和几个还能动弹的人一起,把没有力气走动的挪到巷道稍宽的地方,接着又去找爸爸。

他们跌跌撞撞走了大概1个小时才走到井口,浑身无力,一出来就被抬上了救护车。

”5月31日事故发生时,离出事地点1000多米的掘进二队副队长曹╳╳,在巷道内突然看到监测器发出报警,瓦斯含量显示器的数值高达4.5,超过正常值近百倍。

“不好,有瓦斯!”工友们立即向大巷道里撤退,风速更快的大巷道瓦斯浓度更高,人感觉更难受。

有人赶紧把随身携带的口罩用水浸湿捂着口和鼻,尽最大力量向井口奔跑,平时40多分钟的路程,只用十几分钟就跑完了。

升井后,大家一个个都瘫倒在地面上。

【实例2】 2005年11月27日21:40,黑龙江省某集团某煤矿发生爆炸事故。

当时,共有242名工人在井下作业,其中73人生还,169人遇难;事故同时造成地面2名工人死亡。

在瓦斯爆炸的时候,瓦检员张╳╳被冲击波掀倒了,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发现自己还能走。

当时,采煤工作面上有6个工人,他赶快把他们几个集中起来,并严肃地告诉他们:“你们几个不能单独行动,都得跟我走。

我走前头,你们在后边牵着手”。

走出六七十米,掘进工作面的工人也过来了。

这些人里还有一个姓丁的瓦检员。

大家很快决定,有事他俩就商量着办。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一位姓郑的年青工人蹲在那儿说啥也不走了。

张╳╳急了,拽着他衣服领子,踢了他好几脚,说:“现在是你自己救你自己命的时候,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就给你扔在这儿,你就死了。

”连踢带拽,他寻思寻思,又开始往前走了。

我们开始找避灾路线。

先是顺回风道走,回风道里有个大铁箅子,距离他们的出发点也就七八十米,打开以后,可以通往变电所。

他们奋力凿开了箅子。

箅子凿开以后,张╳╳第一个钻了进去,因为是瓦检员,有瓦检器,就走在前头。

有几个人跟着他钻进去了。

一看,变电所门都崩坏了。

有一个工人还想往里钻,趴在一个缝里蹬腿。

他一看,这条路线堵死了,不行,叫他们赶紧往回撤。

他们又原路返回。

变电所距离箅子有三四十米远,如果不出事,这条道可以直通到主巷道。

假如是局部爆炸,变电所也不会毁成那样。

所以张╳╳当时就判断,这次爆炸规模相当大。

也们退到了原来的巷道,决定就在那里等待救援。

这时候,张╳╳开始点人数,发现一共有27个人。

后来对大家讲:“咱们找找空气好、烟少的地方,大家都蹲着、坐着,谁也别乱走,少说话。

”开始,他们在风道拐弯的地方,后来有害气体越来越多,他们就转移到风道与采煤工作面形成交叉路口的一个小地方躲起来。

那是一个死角,循环风进不去,有点空气,就够他们这些人喘的了。

这时,张╳╳脑子里最明确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不能走,凡是走的都死了”。

他们还有另一个瓦检员,在下面巷道里,他没跟大家走,自己往下走,走到车场就一氧化碳中毒死了。

他还是个瓦检员呢!如果他们这拨人放单帮的话,肯定走一个死一个。

但是挺了一段时间,新鲜空气越来越少,呼吸越来越困难。

瓦检员下井有三样东西必备:表、笔和瓦斯检测仪。

张╳╳看看手表,发现已是夜里12点多,走到风道里,抓起一把灰慢慢洒下来,都直直地落到地上,说明还没来风。

到29日2:30巷道才恢复了通风。

一个个小时过去了,自救器也用完了,张╳╳就把自救器丢了,用毛巾蘸了巷道里的水,堵在嘴上。

到了下半夜,有些人开始神志不清,坐不稳了,倒在地下。

清醒的人用湿毛巾给他们擦鼻子。

就这样,一直等到救护队员的到来,将他们抢救脱险。

【实例3】2008年1月12日7:50,江西省某矿主斜井井筒距井口约192 m处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人死亡。

据分析,该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第二批下井人员(7:00)抽烟坐矿车下井,下车前在距一水平上部车场25 m处顺手将烟头丢至支护背料处,在风流的作用下,引燃了支护背帮护顶的竹梢,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间接原因是事故报告不及时,贻误事故救援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井下作业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致使火灾发生时矿工未能及时佩戴自救器逃生。

【实例4】1999年2月11日19:45,河北省唐山市某煤井因电焊切割暗井井窝煤仓放煤漏斗,点燃漏斗背面可燃物,现场监护的两名工人未能及时发现火情,使火势扩大导致火灾。

他们听到电焊工“着火了”的呼叫声后,立即下到井窝中救火,由于没有任何灭火器材,二人扑救没有效果。

两位副矿长带领4名工人赶赴着火地点企图灭火,同样没有取得任何效果,火势迅速蔓延。

20:00矿领导由地面组织人员利用砂、水、灭火器直接灭火,约10min后将暗井井窝中的明火灭掉,但此时水平巷里的大火已经烧得很旺,水无法直接接触火点。

无奈将6名位于上水平的遇险和救灾灭火人员提升上井后进行全矿井反风。

这次火灾不仅导致11人死亡,而且因井下火势太大,无法扑灭,不得不隔离、封闭了矿井。

那两名副矿长带领4名工人在现场救火,因现场没有任何灭火器材,不仅灭不了火,反而造成自身伤亡。

【实例5】1984年2月24日4:30,河南省某矿务某煤矿22231巷道刮板输送机液力联轴节冒火,点燃了油垢、煤和杂物,引起火灾。

火灾发生后,正在井下睡觉的输送机司机被烟熏醒,发现机头处一片火光,立即脱下棉背心用力扑打,但无效。

于是仓皇跑出,到工作面运输平巷叫人停电灭火。

在此之前,掘二队一名机电工在联络巷嗅到了烟味,打开第一道风门发现烟雾,打开第二道风门时,就觉得烟雾逼人,呼吸困难。

他发现局部通风机正在启动吸烟,为了保证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安全,他果断地关闭了第一台局部通风机。

这时他已不能冲出火区,退而关闭第一道风门,又停止第二台局部通风机运转,以此来迫使掘一队和掘二队因发现烟雾,停止送风,从而及时撤离危险区。

之后他又跑到变电所切断了掘一、掘二和开拓队的电源,使他们急速撤离现场。

当机四队一名机电班长发现火情后,立即叫变电所值班员坚守岗位,切断开拓二队电源,并把井下发生火灾的情况报告矿调度室,他又急速冲入采煤工作面叫人撤离。

被火烟包围的采煤工作面共有21人,12名身体好的工人冲出了危险区外,还有9名工人被围困在火烟区内。

9名工人在驻矿安监处副处长和矿安检员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应急自救互救工作。

先将人员转移到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的风门以外,并停开原生产期间为加大风量用的局部通风机,以降低高负压区。

然后立即用衣服等物,将风门严密封闭,消除负压,使这一区域形成稳流,以防止火烟往采煤工作面急速流动,保存巷道中间有限的新鲜空气。

为了避免氧耗量增加,要求大家静止待命,节约矿灯电量,并商讨脱险之计。

当大家急着要由回风流强行撤退时,副处长提出“不能冒险、盲目集体撤出!”他先派2人侦察,发现烟雾浓,温度高,不能外撤,被迫返回,因此,大家撤返到密闭处等待救援。

当他们发现烟雾逆退时,便将回风侧的三道灭尘水幕打开,达到降温、隔绝烟雾逆流、消烟和吸收二氧化碳的目的。

6:30遇险人员心急难耐,于是重新将风门打开,发现无烟雾,人员便进入采煤工作面,边行进边侦察。

到达机头处用电话与矿调度室取得了联系。

调度室立即通知井下救援基地派救护队员急速前去营救,由于领取的自救器不足,当第一批6人被营救出后,一名老救护队员与暂未撤出的3名工人一起,为了延缓时间、防止中毒,并通过敲击铁管传递信号,等待救护队第二次前来营救。

8:30所有遇险工人全部安全脱险。

【实例6】2006年6月8日2∶15,重庆南川市南平镇某煤矿二井发生透水事故。

当时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共18人,其中8人安全出井。

另3人依靠积极的应急自救互救,在被水围困50多个小时后顺利脱险。

该井有上下平行的两条平巷,平巷之间的联络斜巷还有约15m就要贯通上巷,这3人就是在斜巷顶部避灾获救的。

透水事故发生时,他们正在采煤,放炮以后突然停电。

张×顺着巷道的斜坡下来一看,透水就象黄河决堤一样涌来,他们往高处撤退,始终比水位高一点,水涨到50m左右时,停止上涨。

张×想:我们有救了!他们赶紧往上爬,这时水离斜巷顶部尚有10m左右,便开始等待营救。

后来水又突然涌入,推进斜巷中的空气,在他们的避灾地点形成一个压缩空气空间。

张×知道瓦斯此空气轻,常聚积在空气上部,所以他们站在比水面略高的位置,不再往上走。

他们知道涌进来的水有毒,所以坚持不喝水,而且一直不睡觉。

矿上营救人员迅速组织排水,他们顺看持续下降的水面往下走。

等到压力减小以后,矿上开始垂直钻孔,向斜巷避灾地点输送新鲜空气,同时从上巷往下掘进通道。

被围困50多个小时后,通道掘透,营救人员把他们抢救出来。

获救时他们身体虚弱,是被背上救护车的,但他们仍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正常,经过短暂的救治和体养,很快恢复了健康。

【实例7】2010年4月6日在被困179个小时后,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首批9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13个小时后,又有106名被困工人被救出井。

整整8天8夜,115人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终于成功获救!1.构建“避险所”透水发生时,两辆矿车漂在水面上,9名被困人员分成两拨爬进矿车里躲避。

因为水面离巷道顶板只有三四十厘米,空间狭小,被困人员只能蹲在里面,露出一个安全帽和一双眼睛。

4日晚10时20分左右,一名救护队员看见巷道前方有灯光在闪烁,随后他也晃动了手里的矿灯,结果这边一晃,那边也跟着晃,‘暗号’对上了!这名队员一下子兴奋了:前面有生还者!随后井下救援迅速展开,9名被困人员安全脱险。

事故发生后,井下106名被困人员从不同工作点逃生,最后在一名熟悉井下情况的工人指引下,一些工人用镐头将一个废弃巷道的密闭打开了一个口子,与另一条位置较高的巷道贯通,工人们都钻了进去,因为那里地势较高,水淹不着,造出了临时的“避险所”,等待地面救援。

正是在那个“避险所”里,106名矿工历经192个小时躲过了这场大水的侵袭,为生命奇迹的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