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家长会材料

三年级家长会材料

三(1)班家长会材料
时间:
地点:
主讲:
过程:
第一课时: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最艰难时期对反对者的一段讲话:诸位先生,我想让各位来做一番假设。

假设你所有的财产都是黄金,而你把它交付在著名的走索家伯罗丁手中,让他走在绳索上带过尼加拉瀑布去。

当他行经瀑布之上时,你会不会摇动绳索,或不断地对他喊叫,“伯罗丁,再俯低些!走快些!”不会,我确信你一定不会。

你会屏息闭嘴,肃立一边,直至他安全走过。

现在政府亦处于相同的情况当中,它正背负着极大的重量要越过狂澜汹涌的海洋。

数不尽的财宝握在它的手中,它正竭尽所能地去做。

请勿打扰它!只需保持沉静,它便能带你安然渡过。

孩子们正肩负你和社会的希望,肩负着他们自己的希望,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重重困难,走自己的路。

孩子是演员,家长是观众!他们可能演得不好,但请家长稍安勿躁!因为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他们的演技才能提高!请家
爱孩子,教育孩子,必须从倾听开始。

如果孩子心目中的困扰能向爱自己的人说出来,通常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对孩子来说,随时有人倾听自己、关注自己,这是一种最大的心理上的支持;把自己心中的烦恼表达出来并且确知不会得到嘲笑,这更是对问题的一种再认和静化。

孩子心中的烦恼就象一场暴雨后的水库,父母的倾听就像是打开了一道闸门,让孩子心中的洪水缓缓流进父母的心田。

当然,倾听孩子的谈话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父母应当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由于孩子往往个头较低,父母应当蹲下来或坐下来,面对着自己的孩子,身体微向前倾(所谓倾听,可能就来源与此),表情应当平静、柔和,眼睛尽量平视着孩子。

其次,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自己不要随便插话。

父母应通过点头、微笑或者用“噢……”、“哦……”表明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很感兴趣。

如果孩子停了来,父母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句子,如“请你继续说”、“你的意思是……”等,引导孩
再次,如果孩子在诉说时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让孩子举一些例子。

孩子可能说“老师们都不喜欢我……”,父母可以很平静地接着说“你怎么知道的?”、“比方说……”或“你可不可以举几个例子”等,让孩子说的更清楚、更具体一些。

最后,倾听最重要的技巧或者说本质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尊重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孩子说话,不会随意打断孩子或者武断地得出结论。

例如孩子放学回家,怯生生地对父母说:“妈,今天老师批评我了,老师让你明天去学校一下。

”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安慰和支持,而这种情况下典型的父母反应是“你又给我闯什么祸了?!”这种反应就是武断地下结论,给孩子的感受是拒绝和指责。

久而久之,孩子再有什么事情发生,也不愿让父母知道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也就会越来越大。

等到父母与孩子的心灵之间出现了裂痕,到了这时,再想去弥补,虽然不是
当然,倾听之后,了解了孩子的心事,更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千万不能讥讽孩子无知和瞎想,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孩子今后再也不敢跟父母交心了。

父母可通过一些引导句子如“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想想有没有什么法子”等,来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更必须首先
解他们。

第二课时:让后进学生走出自卑心理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较复杂,通常有自卑、自专、自尊三种表现。

自卑是后进生较明显的心理特征,他们往往轻视自己,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上进的信心。

他们胸无大志,学无劲头,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精神萎靡不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些人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想要转变后进生,我想:首要的一点是要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让他们重新抬起头来。

如何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不吝啬表扬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愉快而热烈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每一次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

后进生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他们缺少成功的体验,失败再失败,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要让这一颗颗失望的心灵重新燃起希望之光,就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体会成功的喜悦。

此时,表扬是一贴良药。

表扬对于教师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听惯了批评,习惯了失败的学生来说却是他们成功的象征,尤如黑暗世界里的一颗火星,让他们看见了自己的前途。

教师要不吝啬表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进行表扬。

对于后进生来说,每一点细微的进步的背后都饱含着他们艰苦的付出。

教师要用不间断的表扬把这些细小的进步小心培植起来,精心呵护,让它们不断繁殖,直至使学生的自信足够强大,能够经受挫折。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恒心。

因为刚培植起来的一点自信很容易因为一句批评而中途夭折。

因此,对学生的表扬也应该是认真的、经常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

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得更深刻:“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作用。

”教师要经常用赞美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寻找新的起点。

二、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许多后进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成败归因的失误。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某一方面差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将失败归因于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如努力),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进一步增强他们今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应避免对学生学习的成败作消极的归因,枉下定论。

如说孩子:“没有数学脑子”“不是读书的料”等等。

这类话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自卑,导致其退缩,彻底丧失学习的信心。

韦纳认为,把学生失败归结于缺乏努力,并对此表示不满,会使学生感到内疚,这种内疚通常是一种激励力量。

正确的成败归因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消除自卑感,克服畏难情绪。

三、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对后进生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机会,在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的同时可使学生体验自己的才能和力量。

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把他们排除在活动之外,要努力为他们争取展露才能的机会,让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同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优点去克服自己的缺点,“长善而救其失。


后进生在展露优点的时候,也能改变周围学生对他们的看法,从而改善同学关系,在同伴的鼓励帮助下,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的自卑心理主要是因为学习上的反复失败造成的。

学习上的反复失败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下降,自我概念要得越来越消极,以致最终厌恶、抵制和放弃学习。

因此教师应当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处处的成功的机会,时时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在导学习表现中不断自我肯定,感到自己能学好英语,满是自我成就的需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对象,针进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学有困难者,应多启发引导,采取补救措施,先让其尽快赶上集体。

对他们可以放小步子,降低难度,但又不能太容易。

要让学生经过努力方能达到。

要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比如在教材掌握上,教师可以把每一次的教学重难点由原来学生难以接受,容易失败的一大步,化为几个小步,让学生一步一步顺利地前进。

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既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操练机会,这样不同层次时学生均能通过努力完成有针对性的练习,让他们有机会表现有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使他们取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此时若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和赞许。

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能进一步增强。

五、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信心
人类有追求卓越的基本需要,凡事都希望完美满意,在现实生活中自然难免遭遇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挫折,不能过分依赖有利的环境。

要引导学生通过克服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的困难来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时,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切合实际地向他们提出各种活动任务,督促他们完成。

特别是鼓励他们认真完成困难不小,兴趣不大,貌似平凡然而意义深远的活动,因为这类活动更能使人的意志受到锻炼。

为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时学生的要求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辅以必要的赞扬、勉励和榜样的示范。

一个人只有在自觉地积极地变革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克服达到目的途中的各种困难,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可能体验到各种积极的情感,形成百折不挠的信心。

只要我们引导有方,就能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使他们重新挺起胸脯做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