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阳两虚 辩证诊断

阴阳两虚 辩证诊断

相火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

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

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

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也。

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

胆者,肝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心胞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天之火虽出于木,而皆本乎地。

故雷非伏,龙非蛰,海非附于地,则不能鸣,不能飞,不能波也。

鸣也,飞也,波也,动而为火者也。

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或曰∶相火,天人之所同,何东垣以为元气之贼?又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然则,如之何而可以使之无胜负也?曰∶周子曰,神发知矣,五性感物而万事出,有知之后,五者之性为物所感,不能不动。

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

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

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湿言之;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

周子又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朱子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

此善处乎火者。

人心听命乎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静。

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何贼之有?或曰∶《内经》相火,注曰少阴、少阳矣,未尝言及厥阴、太阳,而吾子言之何耶?曰∶足太阳、少阴,东垣尝言之矣,治以炒柏,取其味辛能泻水中之火是也。

戴人亦言∶胆与三焦寻火治,肝和胞络都无异。

此历指龙雷之火也。

予亦备述天人之火皆生于动,如上文所云者,实推展二公之意。

或曰∶《内经》言火不一,往往于六气中见之,言脏腑者未之见也。

二公岂它有所据耶?子能为我言之乎?经曰∶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动而为变者。

岐伯历举病机一十九条,而属火者五,此非相火之为病之出于脏腑者乎?考诸《内经》少阳病为螈,太阳病时眩仆,少阴病瞀暴喑郁冒不知人,非诸热瞀之属火乎?少阳病恶寒鼓栗,胆病振寒,少阴病洒淅恶寒振栗,厥阴病洒淅振寒,非诸禁鼓栗如丧神守之属火乎?少阳病呕逆,厥气上行,膀胱病冲头痛,太阳病厥气上冲胸,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少阴病气上冲胸,呕逆,非诸逆冲上之属火乎?少阳病谵妄,太阳病谵妄,膀胱病狂颠,非诸躁狂越之属火乎?少阳病肿善惊,少阴病瞀热以酸,肿不能久立,非诸病肿疼酸惊骇之属火乎?又《原病式》曰∶诸风掉眩属于肝,火之动也;诸气郁病痿属于肺,火之升也;诸湿肿满属于脾,火之胜也;诸痛痒疮疡属于心,火之用也。

是皆火之为病,出于脏腑者然也,注文未之发耳!以陈无择之通敏,且以暖炽论君火,日用之火言相火,而又不曾深及,宜乎后之人不无聋瞽也,悲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①生理学名词。

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格致余论·相火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

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

”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

胆者,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参君火条。

②地与天之三阴三阳相应的六气之一。

其初气为木,上应天之厥阴风气;二气为君火,上应天之少阴火气;三气为相火,上应天之少阳暑气;四气为土,上应天之太阴湿气;五气为金,上应天之阳明燥气;终气为水,上应天之太阳寒气。

火气有二,其一在前位,应少阴,合五脏君主之官(心),故名君火。

与之相对,位在下,应肝者名相火。

《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运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相火的相是相辅的意思,是与君火相对而言的.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而五脏是以心为中心的,心称君主之官,其火为君火,在五行也属火.相火指的是肾火,肾在五行属水,生理情况下认为肾水必需向上到心,以制心火不至于亢盛.心火必需向下到肾,以使肾水不寒.这在生理上叫水火溉济.一般认为相火根于肾.而今肾中水不足,而显的肾中虚火相对的亢盛,这样而产生的一派虚火之象叫相火偏亢.中医把以出血为主症的疾病统称之为血证。

血证的治疗不外唐容川《血证论》中提及“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大法则以及“治血必先治气”的治疗原则。

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与多种治疗手段的产生,如止血新药层出不穷,介入治疗等新的疗法不断出现,所以急证止血已不是中药的强项。

但是出血疾病的易反复性以及如何预防再次出血是困扰现代医学家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多年研究治疗血证的过程中,发现血证与相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针对相火的治疗,对于预防血证的反复发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取已之长补彼之短,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

相火又称作“龙雷之火”。

《素问·天元记大论》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指心火,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来。

而相火指寄于肝肾之火,为主之相,位于主侧故日以位。

在生理上君相二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

这是正常君相二火的生理功能。

朱丹溪在《致格余论》中也讲,“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而已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

认为相火为元气之贼邪,李东垣也有“相火者,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的论述。

阴阳两虚症状: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

证候分析: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邪展转,乘于五脏”之说,肺痨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为肺母,肺虚则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虚更重,互为因果,终致肺脾同病,见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畏寒、倦怠等症。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子盗母气,致使肺气更为耗竭,而不能滋养于肾,终致肺肾两虚,肾阴亏虚,相火偏亢,扰动精室,则见梦遗,女子则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

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见性急善怒,胁肋掣疼等症。

如肺虚心火乘克,肾虚水不济火,还可伴见虚烦不寐、盗汗、骨蒸痨热等症。

久延而病重者,可演变发展至肺脾肾三脏同病。

或因肺病及肾,肾虚不能纳气,或因脾虚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由后天而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急、心悸、唇绀、肢冷、浮肿等症,即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此证见于肺脾肾三脏俱虚的患者,为气阴耗损发展而成,见于重症肺结核晚期。

综上所述,肺痨以阴虚为先,继可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俱虚。

以脏腑辨证而言,病之初起,为肺阴亏损,继之肺脾同病,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虚,并见心肝脏腑功能损害的严重证候。

治法:滋阴补阳,固本杀虫。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紫河车15克,当归15克,鹿角10克,龟板12克,白芍12克,白芨30克,功劳叶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阴虚火旺症状: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胸疼、咯血、遗精、月事不调、消瘦乏力、舌绛苔剥、脉沉细数。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偏低。

)证候分析:痨邪客肺,日久伤阴,肺伤咳甚,邪久化热,更损肺阴,故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甚至络伤而咯血痰。

轻者量少可为痰中带血,色鲜红,重则大口咯血,挟有血块,视为危候。

若有脾虚,水湿失布,聚湿为痰贮于肺,而症见咳嗽,多痰,则多见于肺脾兼虚者。

潮热为慢性定时发热,多由内伤所致,阴伤则火旺,水不制火,阳气升腾,证见两颧潮红而内热重,心烦而少寐,逼津外泄而盗汗重。

脉络不和、气血瘀滞而胸疼,相火偏亢而遗精,冲任失养而月事失调。

子盗母气,肺病及脾,生化失养,而见形体消瘦,肌肉疲倦少动。

舌绛苔剥,脉沉细数,是久病伤阴,脏气亏虚之象。

多见于病发日久的结核病患者。

治法:滋阴降火,抗痨杀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青蒿鳖甲散加减。

龟板10克,阿胶12克(烊化),冬虫夏草12克,胡黄连10克,银柴胡10克,百合30克,生地20克,麦冬12克,桔梗12克,贝母12克,当归12克,青蒿15克,知母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气阴耗伤型症状:面色晄白,神疲体软,咳语声微,纳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风自汗与颧红盗汗并见,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而少力。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显著降低。

)证候分析:久病之体,阴病损阳,致使气阴两伤,主要累及肺脾两脏。

肺不主气,脾失运化,则见体弱声微、面晄白,纳呆便溏诸证,脾虚水失输布,聚而多痰。

肺虚卫外不固,故而汗出畏寒,阳气衰则神疲体软,倦怠乏力,皮毛不固易发感冒,加之肺痨固有的阴伤颧红盗汗等证,从而形成气阴两伤证候,舌淡苔白有齿痕及脉沉细少力,皆为阴耗气伤之象。

此多见于久病不愈的结核病患者。

治法:益肺健脾,杀虫补虚。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太子参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桔梗12克,百合30克,大枣10个,黄芪20克,莲子15克,当归12克,白芨20克,功劳叶12克。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肺阴亏损症状: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著,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脉细数。

(血沉常增速,血红蛋白偏低。

)证候分析: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阴不足,失于清肃,气逆作咳,但阴亏肺燥,故无痰。

燥热伤络而咯血,阴虚内热则过午低烧,因此有口干喜冷饮以清内热之需。

盗汗为睡中不动而汗出,为阴虚之象。

阴虚阳盛,迫汗外溢而有盗汗,舌红脉细数也是阴虚之候,此证多见于疾病初起阶段。

治法:养阴润肺,清热杀虫。

方药:月华丸加减。

沙参12克,麦冬12克,天冬10克,生地18克,百部15克,白芨20克,山药30克,云苓15克,川贝12克,菊花10克,阿胶15克(烊化),三七3克(冲服)。

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咯血加茜草,大、小蓟、三七。

盗汗加糯稻根。

虚火盛加黄芩、知母,遗精加锻牡蛎肾阴阳两虚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经亏虚,一个是肾气虚,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当然是肾虚的一种,而不是肾虚都是肾阴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各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腰膝酸软,头发晕,还有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中医有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如果在老年人出现的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所以说,这是肾阴虚,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我们在临床上的症状比较多,那么我再说肾阳虚,肾阳虚有一些症状和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但是肾阳虚更体现是功能性的所谓出现的四肢不温,那个是五心烦热,这个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如果是中青年出现性欲减退、阳痿,人感觉经常有一种神气疲惫的感觉,因为是功能性的,更多的体现在这方面,我们说肾阳虚和肾阴虚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我究竟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我就讲了,我说肾阴虚、肾阳虚也好,如果匮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阴损积阳,阳损积阴,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的症状,所以我们再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补肾阴,而且要阴中求阳,而且在补肾阴的时候也不是一味的只用补肾阴的药物,六味地黄是宋朝一个大医学家耳科专家叫钱乙为小孩创立的一个房子,主要儿童囟门不合,说话晚等等,小儿发育不好,畸形龟背,他认为是肾阴虚所造成的,实际脱胎于寒潮张仲景的肾气丸,去调了肉桂,热性就少了,我们社会发展到今天了,一般说,我们在衣食温饱都解决了,我们的住的房屋都比较好,穿戴也比较好,阳气虚的就比较少了,但是我们比较劳累,物质的匮乏就显示出来了,所以现代的男人主要是肾阴虚的倾向,所以说滋阴补肾,阴中求阳是中医补肾的主要切向,六味地黄是补药的总方,如果出现的肾阴虚,服用一些六味地黄还是比较有效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