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33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33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33案例题一、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城市东北30km处,地形平坦,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

项目主体工程由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

工程填方 2.50×10<sup>6</sup>m<sup>3</sup>、挖方 4.45×10<sup>6</sup>m<sup>3</sup>,堆载体土面区翻挖压实9.5×10<sup>5</sup>m<sup>3</sup>,土面区绿化土方 2.15×10<sup>6</sup>m<sup>3</sup>。

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

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等道路总面积108670m<sup>2</sup>。

根据以上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第1题:给出该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及监测范围。

参考答案:声环境评价等级判断依据包括: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监测范围为主要航迹下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

详细解答:第2题:简述项目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参考答案:对施工废水根据类别及其处理后的用途,分类分别进行处理:(1)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适当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 (2)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等建筑污水进行沉淀后回用; (3)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应先进行隔油处理,然后进入生化处理设施处理。

详细解答:第3题:简述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飞机及机场高速路噪声、飞机及地面车辆尾气污染、机场生活污水、飞机起飞及降落过程发生意外事故产生的环境次生污染、机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夜间光污染,局部工程防护稳定和植被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水土流失可能存在。

详细解答:第4题:说明该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的内容。

参考答案:生态环境评价内容应包括土地利用影响、动植物资源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地表植被系统破坏情况、敏感生态问题等,尤其是本项目挖土量大于填方量,应重点关注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

详细解答:二、青城市拟新建一发电厂,项目总投资60亿元。

该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全年主导风向ENE,项目位于山区丘陵地带的,距市区50km,周边工业以煤炭、水泥为主,项目选址南0.35km处为一村庄,东北8km处为一镇区,西偏北方向约16km处为一市级自然保护区,东南方向约2km处为一河流,主要功能为航运和农业灌溉。

项目主体工程包括2×600MW发电机、2×600MW汽轮机及2×1900t/h锅炉,辅助工程包括灰渣场、除尘系统、运输系统及供水系统等,配套工程有石灰石一石膏法烟气脱硫系统和脱水系统。

项目主要废水为冷却塔排污水,产生量为600t/h,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sub>2</sub>、NO<sub>x</sub>及烟尘,排放量分别为40t/h、0.21t/h( NO<sub>2</sub>)、0.8t/h。

根据以上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第5题:给出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

参考答案:SO<sub>2</sub>、NO<sub>x</sub>及烟尘详细解答:第6题:给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需预测敏感点。

参考答案:根据SO<sub>2</sub>和NO<sub>x</sub>的排放量计算器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8×10<sup>8</sup>m<sup>3</sup>/h和 3.3×10<sup>9</sup>m<sup>3</sup>/h,项目选址区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于复杂地形,于是根据NO<sub>2</sub>的等标污染负荷确定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为一级,评价范围为16~20km。

因此,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村庄、镇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大气污染情况都应进行预测。

详细解答:第7题:如项目选址区属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给出项目废气排放执行标准。

参考答案: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级标准。

详细解答:第8题:给出项目运行期应执行的噪声标准。

参考答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90)二级标准。

详细解答:三、某市规划在市郊开发建设一处大型商住一体小区,总占地面积为120亩,该项目用地现状为林地,东、南两侧为城市外环道路,距小区边界最近处为60m。

规划此两侧临街两层全部为商铺,商铺类型囊括五金、日用、建材、餐饮等。

小区内规划一定面积的绿化用地,并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超市、社区医院等公共服务部门。

根据以上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第9题:试分析项目施工期声环境影响。

参考答案: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及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噪声较大的工段主要有土石方开挖、压桩、混凝土浇筑、装修等。

详细解答:第10题:给出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参考答案: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产品包装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处理措施应立足于“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安全处置”的原则,建筑垃圾应尽量用于综合利用如用于制作建筑、路基材料等,产品包装在按材质分类的基础上予以回收,生活垃圾则应定期、及时地运送至相关部门处理。

详细解答:第11题:假设现状监测该项目段城市环路(20m处)昼、夜噪声值分别为67.2dB(A)、55.3dB(A),则小区临街住户环境质量达标吗?(不考虑其他噪声来源)参考答案:昼间达标,夜间不达标。

原因在于:执行二类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距离衰减量为7.0dB(A)。

详细解答:第12题:对小区餐饮娱乐业应注意哪些环境问题?参考答案:(1)餐饮业的含油烟废气需经过油烟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通过独立设施之房屋楼面的排气筒排放; (2)餐饮业场所须建设废水隔油沉淀池,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娱乐场所不能紧邻居住楼层,且需采取隔声消音措施,厂界噪声达标。

(4)餐饮业和娱乐场所所产生的固废要及时运到相关处理厂进行处理。

详细解答:四、某地规划建设一条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58亿元。

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200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

公路设计为双向4车道,全长12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6.5m。

全程跨河特大桥1座(1750m),大桥5座(共1640m),隧道4座(共3800m),其中单洞长隧道1座(2400m),互通式立交4处。

该公路征用土地840hm<sup>2</sup>,其中农田150hm<sup>2</sup>,林地400hm,草坡和未利用土地140hm<sup>2</sup>,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10640×10<sup>3</sup>m<sup>3</sup>,有高填方段2400m。

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

森林覆盖率约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

公路沿线农业经济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

根据以上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第13题:说明有关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点位、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其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详细解答:第14题: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生态环境调现状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现状调查方法: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详细解答:第15题:给出为减少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可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1)挢墩施工要严格采取围堰技术,提倡采用双钢围堰; (2)采用先进技术,如采用成型的预制构件等,缩短现场施工作业时间; (3)尽可能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 (4)施工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及时清理,防止进入河道; (5)施工结束后及时将钻渣运出河道外进行处置; (6)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和监理。

详细解答:第16题: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生动物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影响评价; (7)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的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