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
关键词:建筑垃圾分类治理
Key words:construaction waste classicication administration
摘要:本文研究了城市建筑垃圾的特征、特性,并根据其来源、物理成分和可利用性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建筑垃圾来源分类法、物理成分分类法和可利用性分类法及其在建筑垃圾管理、对策研究中的作用;提出了建筑垃圾治理属于“公共治理”范畴的观点;提出了建筑垃圾治理的系统规则、系统组织框架和系统技术支持。

Abstract:The profile and charasterastics of urban construaction waste whose classicication is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material and recyclablity are anly iz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three means of classfication, the taxonomis are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ly and their applycation to administ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It is also supposed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shoule belong to public gov ern. The system roles, organization and support are underlined in this study.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经济开发等使城市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就太原市近5年统计,年产建筑垃圾平均500万吨,2010年达到930余万吨。

由于建材生产和项目建设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如不制定长远的资源规划,无节制地进行沙、石及各类矿藏、木材的开采和使用,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我国不是一个资源大国,确已成为一个资源消费大国,因此如何科学地开展建筑垃圾治理,是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

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是制定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对策的基本方法和依据。

一、建筑垃圾的分类:建筑垃圾可根据其来源、物理组成和可利用性进行分类,分别归类为建筑垃圾来源分类法、物理成分分类法和可利用性分类法。

1、建筑垃圾来源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建筑垃圾的产源地进行分类,主要用于建筑垃圾管理研究。

如制订建筑工地管理、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及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办法等。

详见表一。

表一建筑垃圾来源分类表
2、物理成分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建筑垃圾的物理成分进行分类,主要用于建筑垃圾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研究。

详见表二。

表二建筑垃圾物理成分分类表
3、可利用性分类法:根据建筑垃圾的原有功能和可利用性进行分类,主要为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市场机制及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服务。

详见表三。

表三建筑垃圾可利用性分类表
二、建筑垃圾的治理研究
由于建筑垃圾的产生涉及到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生产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
因此其治理属于“公共治理”范畴,需要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技能优势,共同合作,组成一个体系,制定和遵守科学、完善、有效的治理规则,才能达到建筑垃圾治理的目的。

1、系统规则。

建筑垃圾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行为者众多。

因此必须在法律、行政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整的系统规则,以协调治理过程中各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权利与责任,减少恶性竞争,提高治理效率。

系统规则由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各种标准组成。

1)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国家及地方政府均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各类资源为目标,对资源的开采和建筑垃圾的排放进行限制,鼓励建筑垃圾再利用。

其内容应覆盖:政府、相关企业及经营者的责、权、利;建材资源的开采;建材生产;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建筑垃圾的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及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推广及保护;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理;征收建筑垃圾超标排放费等。

2)相关政策的制定。

针对建筑垃圾产源地、运输、处置、利用等环节出台管理措施;建立相关业务的审批制度;建立、引导和规范建筑垃圾市场交易机制;提供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优惠和保护措施;在城市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中,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再生产品具有优先使用权等。

3)相关规划和标准的制定。

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城市的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地位、自然环境、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建筑垃圾治理规划,内容包括:相关资源的开采和来源;行业管理;产量和成分预测;运输和处理设施;利用措施等。

为了实现建筑垃圾产源地、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使之产业化,就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和技术标准,特别是再生利用产品的推广和利用必须有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做保障。

具体标准包括:建筑垃圾产源地和运输管理质量标准、建筑垃圾处置场建设标准、建筑垃圾各种再生利用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标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生产设备标准等。

2、系统框架。

建筑垃圾的治理必须根据系统分工建立一个系统组织框架,具体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个人、民间组织等行为者构成,采取项目建设、社会公用、市场化等多种方式进行消纳利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负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利用法律手段和行政资源对行业行为进行授权、引导、协调和规范管理;相关企业和个人利用资本、技术等资源优势开展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利用等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在行业内开展协调、自律、交流探讨、学习等促进行业发展的活动。

《哈尔滨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施行
( 2006-07-29 15:12:32)稿件来源:哈尔滨日报
为有效遏制建筑垃圾乱堆、乱倒、沿街撒落的行为,维护市容环境整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哈尔滨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近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

《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因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采用袋装运输或者密闭运输的方式,在指定地点倾倒。

建筑垃圾处置实施许可制度
《办法》规定,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和消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排放、运输和消纳建筑垃圾。

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5日持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和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建筑垃圾排放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后,方可排放。

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应持《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运输车辆密闭合格证明等有关资料,向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一车一证)后,方可运输。

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单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后,方可从事建筑垃圾的消纳活动。

装修垃圾堆放不得超过两日
《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因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本区域已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在物业管理企业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并采取措施围挡、苫盖,在两日内及时清运;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在街道办事处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并围挡、苫盖,两日内及时清运。

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以委托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企业联系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个人有偿清运,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清运。

自行清运装修垃圾的,应采用袋装运输或密闭运输的方式,并在指定地点倾倒。

拉运袋装建筑垃圾的车辆,可以不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

运输中要扎捆结实、苫盖严密,防止途中撒落。

建筑垃圾消纳场围墙不低于两米
《办法》规定,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密闭处理,按照承载限额装
载,封闭严密,不沿途撒落。

运输车辆未封闭严密、沿途撒落或者超过承载限额装载建筑垃圾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
元以下罚款。

如出现超承载限额装载、随意乱卸建筑垃圾等行为,一年内经过两次处罚仍不改正的,除进行罚款外,一年内不予重新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

《办法》规定,建筑垃圾消纳场区四周应设置不低于两米的实体围墙,并配备防污染的设施,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的垃圾。

(李伟记者左楠)(编辑:伊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