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开发探讨---以南阳汉画馆为例摘要: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对于博物馆自身建设及地方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博物馆进行旅游开发的意义,以南阳汉画馆为例分析了汉画馆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开发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被称为“现代都市旅游璀璨的明珠”,已经成为解读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起点和窗口,以及衡量该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和教育水平普及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博物馆已成为旅游业,尤其是都市旅游业的一项重头产品,是世界大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标志。
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博物馆旅游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1博物馆旅游开发的意义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日渐密切,尤其是近二十多年随着世界旅游业和博物馆事业的迅猛发展,博物馆再也不能被孤立的看待了,现实中的博物馆已经融入到旅游之中,并且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业与博物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博物馆的发展;另一方面博物馆也丰富了旅游业的形式和内容。
旅游业的发展对博物馆发展的有利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游遍祖国大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已经成为现实。
在欣赏大自然风光的同时,大家更想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样博物馆就成了人们观光旅游的重要内容,这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1.1.1 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博物馆的建设随着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博物馆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博物馆不仅涵盖了历史艺术、地方综合等方面,更涉及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加强博物馆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博物馆文物的保护,这也保护了人类社会的宝贵遗产,保护了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遗迹,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和材料[2]。
1.1.2旅游促进博物馆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博物馆旅游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博物馆工作的展开,一方面通过游客参观游览从而实现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经营方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增强了自身的活力,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1.1.3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博物馆群众结构的多元化过去城市的中小博物馆主要靠行政手段组织学校、单位团体参观,而2004年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小学生免费参观博物馆后,2008年又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这使得观众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博物馆的观众已经从单纯的学生群体向着多元化发展。
1.1.4通过旅游观光,扩大博物馆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为搞好旅游业,吸引客源,在向外推出旅游项目时,也把博物馆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在客观上为博物馆做了广告宣传。
再加上旅游行业间已经形成了网络,这种宣传具有影响面广、持续性强、形式活泼等特性,对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影响。
1.1.5旅游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改革博物馆参与旅游,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这有利于博物馆及时掌握信息、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从而推动博物馆的设施改革等,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向前发展[3]。
博物馆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博物馆本身就有着自身的历史价值,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旅游业日益兴盛的情况下,又具有不可忽视的旅游价值。
博物馆带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博物馆在自己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正如到了巴黎不会错过卢浮宫,去西安不会错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很多城市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该地的地标性建筑物,可以说博物馆带动了这些城市的旅游发展。
很多城市都很重视博物馆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围绕博物馆精心设计了路线,机场、酒店等都有博物馆的宣传品和介绍书刊,可以说博物馆已成为这些地区的生命线,已经成为这些地区旅游事业的不可或缺的部分[4]。
1.2.2博物馆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
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
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
而文化观光的空前高涨,也很大程度提升了博物馆在旅游行业中的地位。
博物馆实现了文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统一为使我们独特的地方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保证城市的文化特性,博物馆将地方文物、古建筑、史料、艺术品等文化遗存收集、研究和保护起来,实现了文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统一性。
实际上博物馆已经深深地融入旅游业中,成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旅游资源中的可观赏性、可吸引性、可游览性等诸多特征,也成为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博物馆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博物馆被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国际间的频繁交往、经济上的持久联系,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文化上的相互影响,更加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一种非正式教育的理想场所。
大量人口的涌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市场,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5]。
2 南阳汉画馆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作为我国博物馆旅游产业的缩影,南阳汉画馆在旅游开发方面的现状也很值得我们研究。
汉画馆概况南阳汉画馆位于南阳市汉画街,是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专题性博物馆。
该馆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35年10月。
1959年、1979年曾两次迁址重建,至1999年目前的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南阳汉画馆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馆藏汉画像石2500余块。
荣获“2000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的基本陈列“南阳汉代画像石”共分9个展厅,按内容分类展出画像石精品200余石,依次为生产劳动类、建筑艺术类、历史故事类、社会生活类、天文神话类、角抵类、舞乐百戏类、祥瑞升仙类等;陈列形式新颖,不同于壁嵌式或玻璃连柜式的传统格局,而以全新的仿汉代廊庑式建筑作为陈列手段,辅以光、电等现代科技,较好地展示出汉文化的丰采。
多年来,南阳汉画馆先后自办或参加了赴日本、新加坡、德国、韩国等的29个出境展览。
1994年,该馆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称号。
2000年河南省文物局授予该馆“1999年度河南省博物馆建设特别奖”。
南阳汉画馆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南阳汉画馆作为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对南阳汉画馆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们来对汉画馆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
展馆藏品丰富,数量大汉画馆内画像石内容丰富多彩,馆藏汉画像石2500余块。
馆内十一个展厅按照不同的主题分为序厅、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车骑田猎、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逐疫升仙等十大部分,基本涵盖了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民俗习惯、天文科技和艺术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2.2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汉画馆位于汉画路,汉画路与南阳市的主干道之一的卧龙路相交,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因素。
毗邻武侯祠,形成了旅游产业积聚汉画馆与武侯祠相距不远,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集聚,在游览武侯祠的之余也可以参观汉画馆,感受汉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且周围商店琳琅满目,大都经营地方特色产品,有利于旅游产业规模化展开,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
广阔的客源市场对于地区性的博物馆的发展而言,一般来说,有赖于本地观众的参观欲望和积极参与。
本地观众是形成博物馆回头客的主要市场。
本地观众可分为学生,家庭和个人爱好者。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有实物陈列,模拟演示等均可加强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科技奥秘探索的好奇心。
以家庭为单位的本地观众也是构成回头客的主要构成方面,主要表现为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希望孩子能够多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另一方面,人们在休息之余希望能和家人相处,博物馆也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就为博物馆旅游事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源。
南阳汉画馆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南阳汉画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汉画馆的开发也存在一些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馆内展品方面的问题汉画馆展品精品少,类型单一。
汉画馆虽然拥有很多宝贵的汉画像石,但是其中的精品数量有限,而且类型比较单一。
大都是一些汉画像石,单调的陈列在博物馆中。
馆内展品陈列过于单调雷同,缺乏吸引力,不容易激发观众兴趣。
对于很多非专业的观众来说,汉画馆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根本就是很多的汉代画像石重复陈列展示,观众只是被动的参观游览,毫无主动参与可言。
这样游客对汉画馆的印象就不会很好,这样会流失很多游客,对汉画馆的形象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6]。
汉画馆客源市场方面的问题博物馆不了解游客需求,很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博物馆认为只要自己提供高质量的展品就可以吸引游客,很少在了解游客需求上下功夫。
在汉画馆参观游览时,馆内员工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也不是很好,很难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更难吸引游客的再度光临。
缺乏宣传,促销力度小。
南阳作为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这众多的文化遗址中,汉画馆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宣传力度,以此来提高知名度。
但是很多时候,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比邻汉画馆的武侯祠,而对历史更加悠久的汉画馆视若无睹,甚至很多外地游客根本不知道汉画馆的存在。
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对汉画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知名度远不如诸葛亮躬耕地---武侯祠,前来汉画馆参观游览的游客更是无法和武侯祠的游客相提并论。
市场需求的饱和。
南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名人辈出,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激烈的竞争下,汉画馆的优势并不突出。
而且传统博物馆旅游业带给社会的印象就是死板、枯燥的,更加剧了汉画馆的不利地位[7]。
科技的运用方面的问题展示手法单一。
从南阳汉画馆的现状看,从整体水平衡量,规模、管理、收藏、展陈或科研等诸方面,都还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
博物馆展示的内容缺乏新意,脱离百姓现实生活,自然不能引起百姓的参观兴趣。
在展示形式上,博物馆主要是传统的平面、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人们早已厌倦了“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更多地参与性和自主性。
所以,虽然汉画馆实物资料丰富、独特,但单一的静态陈列,加之缺乏高素质的讲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