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篇寓言故事,就像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学习寓言故事的基础上,专门编排的寓言单元,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明白寓言古诗中的道理,要与寓言故事内容相联系,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师:自由看一看第二单元的篇章页,说一说你的发现。
师:篇章页共两部分内容,上部的文字提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下部的文字提示了本单元语文学习的要素。
篇章页有文字,也有图,图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关,画面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
师:读读篇章页上部分的句子,圈圈主题。
(指名交流,反馈:寓言)读读下部分的句子,画画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
(出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师:篇章页中都会配有插图,看着这幅图,有什么想说的?师:在学习一个单元前,先关注篇章页,这样可以对整个单元有个整体的认识,便于更好地学习。
5 守株待兔(2课时) ●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陶罐和铁罐(2课时) 6 ●会认“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7 鹿角和鹿腿(2课时) ●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称、禁、撒”,会写“鹿、塘”等13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2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池子与河流(1课时) 8* ●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口语交际 (1课时)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2课时) ●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2课时)●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你。
交流平台●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古诗的成语。
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会认字(31个) 第5课 宋s òng耕g ēng释sh ì冀j ì第6课 陶t áo 罐gu àn骄ji āo谦qi ān虚x ū懦nu ò 弱ru ò 恼n ǎo讶y à代d ài 价ji à第7课 称ch èn禁j īn 皱zh òu配p èi 怨yu àn狮sh ī逼b ī撒s ā第8课 滔t āo涯y á妇f ù碌l ù遵z ūn 循x ún 尊z ūn 验y àn会写字(33个) 第5课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第6课 骄 傲 谦 虚 懦 弱 提 尘 捧代 价第7课 鹿 塘 映 欣 赏 匀 致 配 传 哎 狮 追 叹多音字(3个) 称 禁 撒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走重点释义:株 因 释 冀词语(29个) 国王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神气 住嘴 王朝 相提并论 尘土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池塘 痛快 欣赏 匀称 精美 别致 没精打采 机灵 哎呀 狮子 机会 叹气好词积累●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角和鹿腿》●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克雷洛夫《池子与河流》推荐阅读 翻来覆去 无忧无虑 奔流不息好句积累成语故事积累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要素脉络清代文人李光庭曾说过:“非读书,不明理。
”由此可见,读书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知晓道理。
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背诵课文。
课前三分钟:学生进行本课字词领学。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义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提问:谁知道这个故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引入课文: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篇文言文《守株待兔》,看看古人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
《守株待兔》出自古书《韩非子》,这本书的写作时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书中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是其中的名篇。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读题明义。
学生结合“株”的注释,尝试说一说“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
二、读通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一读,读准字音。
(1)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检查自读情况,提醒注意加点字的读音:①读准生字:宋.人耕.者释.其耒.冀.复得兔②读准多音字:而身为.宋国笑联系上下文,理解“为”在此处是“被”的意思,因此读第二声。
(3)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2.学生二读,读好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分组齐读,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
3.学生三读,疏通文意。
(1)回顾梳理: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方法,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读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2)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株:树桩。
可以联系插图理解。
走:跑。
拓展词语“走马观花、飞禽走兽”。
因:于是。
释:放下。
拓展词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
耒:一种翻地的农具。
联系文中另一个字“耕”和词语“耕耘”理解。
冀:希望。
注意与“翼”比较和区分。
(4)同桌之间讲述故事大意,互相补充、指正。
三、再读故事,感知结构1.指名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2.梳理故事结构:用原文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结: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
这篇文言文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仅39个字,却把故事讲述得很完整。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3.背诵课文。
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前三分钟:学生进行本课字词复习。
一、聚焦人物,感悟寓意1.围绕人物行为,体会想法。
(1)出示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提问:兔子为什么而死?预设:兔子跑的时候没注意看路,撞到树桩上撞死了。
(2)出示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引导:宋人为何“因释其来而守株”?他是怎么想的?预设:他希望还能不劳而获得到兔子。
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就白捡到一只死兔子,这样的好事说不定会天天发生。
(3)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提问: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还能碰到兔子吗?他等来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联想:田地荒芜、颗粒无收、一无所获……点拨: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预设:“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不过是偶然事件,不会天天发生,而农夫却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靠好运气过日子。
2.补充句子,梳理故事的逻辑关系。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所以(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为宋人“因释其来而守株”,所以(田地荒芜、一无所获)。
因为“兔不可复得”,所以(身为宋国笑)。
3.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
提问:宋人的行为太可笑了,这样的故事只是发生在宋国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同样可笑、愚蠢的人或事吗?预设:有的同学偶尔一次没复习,考得还不错,就不好好学习了,就幻想着不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
有的人不努力工作,就盼着天上掉馅饼,中大奖,发横财。
(1)小结读法:读寓言要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拓展学习《南辕北辙》1.引出《南辕北辙》。
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比如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这篇改写自《战国策》的寓言《南辕北辙》。
2.出示问题,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问题1: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预设:坐车人错在他一心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的话,他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问题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预设:这个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3.比较阅读。
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哪些异同?预设:相同点:两个人都不动脑筋,做了愚不可及的事情。
不同点:一个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方向错了,还是徒劳无功。
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还为人们广泛运用,比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来而守株”。
背诵课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