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三中个人备课
课题§2.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3)
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我们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不能实施。
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
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首先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三、典例分析
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例1.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在河岸这边取
点,C D ,测得75ADC ∠=,60BDC ∠=,
45ACD ∠=,75BCD ∠=,100CD m =.设,,,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试求,A B 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例2.如图1-3-2,某渔轮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 处获悉后,测出该渔轮在方位角为45,距离为10n mile 的C 处,并测得渔轮正沿方位角为105的方向,以
9/n mile h 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21/n mile h 的速度前去营救.求舰艇靠近渔轮所需的时间(时间精确到1min )。
主要是应用,因而通过
典型例题对应用加以讲解。
讨论交流,给每个学生表现个人的机会。
本例中AB 看成ABC ∆或ABD ∆的一边,为此需求出AC ,BC 或AD ,BD ,所以可考察ADC ∆和BDC ∆,根据已知条件和正弦定理来求AC ,BC ,再由余弦定理求AB .
引申:如果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不可到达),试设计一种测量A ,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本例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航海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因为舰艇从A 到B 与渔轮从C 到B 的时间相同,所以根据余弦定理可求出该时间,从而求出AB 和BC ;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BAC ∠.
例3.如图,某海岛上一
观察哨A在上午11时
测得一轮船在海岛北偏
东
3
π
的C处,12时20
分测得轮船在海岛北偏
西
3
π
的B处,12时40
分轮船到达海岛正西方
5km的E港口.如果轮
船始终匀速前进,求船速。
练习△ABC中,三个内角A、B、C对边分别为a、b、c,且
B
C
cos
cos
=
b
c
a-
3
,⑴求sinB;⑵若b=42,a=c求△ABC的面积。
四、归纳总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
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
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
际问题的解
五、作业
1、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
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如图,AB BC
⊥,33
CD=,30
ACB
∠=,75
BCD
∠=,
45
BDC
∠=,求AB的长.
灵活变化,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
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总
结方法
(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