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四(多选与名解)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四(多选与名解)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多选名解)名词解释1采诗说:2献诗说:3《诗大序》:4《诗小序》:5“三家诗”:6“四家诗“:7今文《诗经》学派:8古文《诗经》学派:9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

10《史记》“三家注”。

11《史记会注考证》12沉郁顿挫:13苏门四学士:14苏门六君子:15乌台诗案:16洛蜀党争:17稼轩体:18辛派词人:19〈红〉学:20新旧〈红〉学:21评点派:22索隐派:23脂评:1采诗说: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

王制》、《汉书。

食货志》《汉书。

艺文志》《左传。

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

离娄篇》也有隐约的记载,次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利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所及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2献诗说:“献诗说”使《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值周代的公卿、刘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其文献主要见于《国语。

周语》《国语。

晋语》《左传。

襄公十四年》3《诗大序》:《诗经。

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

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一部分“是以《关雎》乐的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1·所以之,。

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4《诗小序》:《诗经》中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5“三家诗”:汉初,讲习《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

“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

《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

“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于当时影响最大、消亡最早,以《韩诗》目前传世文献最多。

6“四家诗“:《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间鲁人毛亨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又广为传授。

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学官,与齐、鲁、韩并称“四家诗”7今文《诗经》学派:齐、鲁、韩、“三家诗“均用汉隶书写,与较晚出现的《毛诗》相区别,被称为《诗经》学派8古文《诗经》学派:西汉末经今古问之争开始,《毛诗》理所当然地被卷进去因其有别于“三家诗“,故归属于古文《诗经》学派9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

答:《史记》的列传据其记述内容可分为专传、合传、附件、类传四种。

一人一篇传记者为专传,如《李将军列传》;两人以上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传主之后附载某人传记者为附传,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在叙述魏其侯、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记;一类人物记一篇传记为类传,如《刺客列传》。

10《史记》“三家注”。

答:是指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三家注”原俱单行,后附刻正文之下,原注本反倒渐次失传,今惟《索隐》尚有明汲古阁本仅存。

“三家注”附刻原文时多有删削,尤以《正义》为甚。

司马贞作《补三皇本纪》题名“小司马氏”,采录各种传说,并作自注,宋以来各本俱列书首,清殿本始改附书尾。

今通行中华书局本《史记》将“三家注”附于正文之后,极便阅读。

11《史记会注考证》是指: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是《史记》研究的重要著作。

此书对《史记三家注》进行全面整理,汇集《史记》注本100多种,吸收了1200年《史记》研究的成果,补注了大量今中国大陆失传但在日本仍保留下来的《史记》“三家注”的有关资料,成为迄今为止《史记》最详备的注本。

12沉郁顿挫:出自杜甫所作《进雕赋表》,这原是他对自己的赋的评价,后人则取之以界定杜诗,故“沉郁顿挫”成为公认的杜诗的主导风格。

这种风格具体内涵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语言之凝练,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皆给人以凝重深沉、千百练、百转千回之感,这形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风貌。

第二层在于诗歌艺术构思的奇趣宏阔。

第三个层面是诗中凝聚了作者忧愤的感情。

这种风格是一位感情特别深挚、思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动荡年代所创造的,其中双融入深厚的学力和深沉的构思,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自宋至清,历代学杜者众多,但无一人能重现这种风格,它作为杜诗的独特标志被众多学者视为诗词的最高艺术境界之一。

13苏门四学士:苏轼杰出的文学成就使他声望日隆,奠定了他文坛盟主的地位,求学者与日俱增。

远在北京大名府的黄庭坚愿列苏轼门下;秦观入京应试,专程到徐州见苏轼,愿执弟子之礼,晁补之、张耒亦继两人之后求学于苏轼,故此四人被后世称之为“苏门四学士”。

14苏门六君子:指苏轼门下除“四学士”之外加上陈师道和李蔍两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15乌台诗案: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史台的官史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当场逮捕了刚天任不久的苏轼,原来,六月以来,变法派先后四次上章弹劾苏轼,指其诗文愚弄朝延。

宋神宗下令审理。

同年八月脚下八日,苏轼入御史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16洛蜀党争:宋元丰年间,苏轼与程颐、程颢之间爆发的哲学上、思想上的矛盾。

从本质上说,这是苏轼“任天而动”的性格及其追求个性独立的自由观,与旨在从伦理、道德、精神上强化封建统治的理学思想的一场激烈交锋,由于二程是洛阳人,苏轼是四川人,故历史上称这次论争为“洛蜀党争”。

17稼轩体:是辛弃疾创立的一种新词的体式。

这种新体式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以绝大的阳刚之气一改传统的绮靡,以词抒情言志,用词来干预家国大事,提高和强化了词的文学功能,使词从单弱的应歌之体彻底演变为一种独立、完善的新体抒情诗。

二是使词体变成了体现创作主体完整人格与表现多方面生活、燕尾服示词人全部习灵世界的工具。

三是汲取了前人多种表现手法,尤其是苏轼的《以诗为词“进一步引进古文手段,“以文为词”,丰富了语的艺术表现力。

四是在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上,完成了从单纯的阴柔向融阳刚柔之美为一体的新特质的转变,实现了词体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18辛派词人: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或与稼轩为同志,或追慕稼轩,感时激愤,词的主题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迈激切,形成了风格相近似的“辛派”,主要人物有陈亮、刘过,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以及金朝的元好问等人也可视为辛派传人。

19〈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它包括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创作经验、作者曹雪芹家世,〈红楼梦〉的版本、探佚、脂评,等等。

20新旧〈红〉学:〈红〉学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人们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称胡适、俞平伯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

从时间上说,以五四时期为界线,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旧《红》学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派别,其中评点、索隐两派影响最大。

21评点派:是旧《红》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大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有脂砚斋、王雪香、张新之、姚燮等人,他们主要着眼于文章作法,代表作品有王希廉的《护花主人批序》《红楼梦》总评等等。

22索隐派:是旧《红》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大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等。

他们主要把历史、野史杂记、文人诗词、随笔传闻中的一些材料,与《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印证或比附,探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代表作品如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等。

23脂评:旧《红》学时期,脂砚斋、畸笏叟对《红楼梦》的评批是最值得重视,它对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俱弥足珍贵。

1954年俞平伯将五个本子的脂评汇辑校订成《脂砚斋红楼辑评》,1979年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是目前脂评研究中最完备的专书。

多选题1《诗经》中可以确定作品作者的是(《载驰、小雅节南山,小雅巷柏,大雅崧高,大雅丞民》)。

2《诗经》中基本可以确定作者是,或可以作为一说的作品是(《小雅常棣,小雅小弁,大雅桑柔,商颂英武,鲁颂必官》)。

3记载《诗经》献诗说的主要文献有(《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襄公十四年》)。

4记载《诗经》采诗说的主要文献有(《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

5《诗大序》的历史作用是(总结了诗经的创作经验,概括并发展了先秦儒家对诗歌的认识,对诗歌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它所表述的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6下列学者中与《毛正义》的流传有重要关系的有(毛享,郑玄,孔颖达)。

7清代《诗经》研究中能够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被列为独立思考小把戏的三部鼎立这作是(崔述诗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姚际恒诗经恒诗经通论。

)8清代三大治《诗》之作指(陈焕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

9先秦时期,对《诗》及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儒家学者是(孔子,孟子,荀子)10魏晋南北时期对《诗经》做出极大贡献,许多结论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的学者是(刘勰,钟嵘)。

11唐帝国的建立,经学研究重新被提到重要位置上的原因是(唐帝国的建立,急需在思想上的统一。

唐帝国的建立,急需在政治上的统一)12保进宋代《诗经》研究,形成〈诗经〉研究史上第二个高潮的原因是(存序派与废序派的论争。

宋学诗经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思考以往的文学与文化成果)13标志着〈诗经〉研究多样性的宋人〈诗经〉研究著作是(蔡卡毛诗名物解,王应麟诗地理考,王应麟诗考)14清代成为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诗经〉研究大汇总的具体表现是(汉学,宋学兼备。

今文,古文并存。

义理,文献考据共兴。

学派总总,群星闪灼。

新见迭出,著述如山)15代表清代〈诗经〉研究最高水平的是(陈奂,马瑞辰,王先谦)16清代超脱门户之见、独立思考研治〈诗经〉的学者是(姚际恒,崔述,方玉润)。

17二十世纪前期开始以新的文学观念研究〈诗经〉的学者是(胡适,鲁迅,闻一多)18新时期〈诗经〉研究空前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是(文学、经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多角度的研究。

从一首具体作品的分析到〈诗经〉产生背景的宏观认识。

从某一器物的考证到〈诗经〉研究史的审视。

研究论文、研究著作大量涌现)。

19目前有〈诗经〉译本的国家有(欧州,美国,韩国,日本,朝鲜)。

20称庄周生活的时代与楚威王、齐愍王同时的是(陆德明、李颐)。

21庄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政治黑暗、国君昏庸、士人无耻、攻代不息、人民痛苦)的时候。

22与道有创始人老子一样,庄子的“道”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不可知意味)。

23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学派的著述总集,而不必一定区分出哪些是庄子手笔的原因是(从战国时期的学术风气来看、从《庄子》一书实际状况来看)。

24唐宋以下流传最广的《庄子》是(郭象注本、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本)。

25下列各项属于《史记》十二本纪的是(五帝本纪、夏本纪、商本纪、周本纪、秦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