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理论》课程编号:043ZB005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理论(The Theory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la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
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能力: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合作学习的能力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情感和态度: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课程内容: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目的要求】了解人们对于有“游戏”有不同的定义;理解游戏的结构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掌握游戏概念、游戏的本质特征。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是幼儿游戏的价值。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第一节游戏的概念第二节游戏的特征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游戏是愉快的活动游戏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第三节游戏的基本结构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第四节幼儿游戏的价值游戏与儿童生理发展游戏与人格发展●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讨论课(课内):教室幼儿游戏对于幼儿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的价值。
【作业与思考】判断以下活动是否为游戏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目的要求】了解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游戏理论有多种研究;理解不同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的目的;掌握精神分析流派、认知发展流派以及社会文化历史流派心理学家对游戏的分析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教学难点是社会文化历史流派的游戏理论观点。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7学时)第一节经典的游戏理论经典的游戏理论对经典游戏理论的评析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艾里克森的掌握论佩勒的角色扮演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第三节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游戏的实质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第四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维果斯基的游戏学说列昂节夫的游戏理论●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讨论课(课内):教室对认知发展学派理论的评析以及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作业与思考】如何把游戏理论应用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
第三章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目的要求】了解游戏在不同维度下划分的不同;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掌握认知角度和社会性角度游戏的分法及我国对游戏的一般分类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游戏的不同分类,教学难点是幼儿游戏的发展。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5.5学时)第一节游戏的分类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合作的游戏三、我国游戏分类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第二节儿童游戏的发展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儿童游戏的发展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动水平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1、独自游戏阶段2、平行游戏阶段3、联合游戏阶段4、合作游戏阶段三、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发展1、大班幼儿游戏2、中班幼儿游戏3、小班幼儿游戏●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0.5学时)讨论课(课内):教室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各自包含哪些游戏。
【作业与思考】给五种游戏按上面所讲三类标准分类,并阐明原因。
第四章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目的要求】了解幼儿游戏影响因素的多元;理解社会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掌握如何通过改变幼儿游戏的影响因素来改变幼儿游戏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幼儿游戏影响的各因素,教学难点是为什么要划分幼儿游戏的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第一节物理环境的影响游戏材料游戏场地游戏空间第二节自身条件的影响身体情绪个性●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讨论课(课内):教室社会环境对游戏的影响:家庭、大众传媒、当地文化第五章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目的要求】了解幼儿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含义;理解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课程地位和幼儿园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掌握在幼儿园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教学难点是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课程地位。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1.5学时)第一节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法规地位第二节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课程地位第三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0.5学时)讨论课(课内):教室如何在幼儿园中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第六章幼儿园游戏环境与条件的创设【目的要求】了解幼儿园游戏场地创设的要求,,理解各区域的划分和价值,掌握创设游戏场地的一些基本做法和对区域活动指导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幼儿园区域的创设,教学难点是区域活动的指导。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第一节创设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一、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促进儿童的发展;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保证儿童的安全第二节游戏场地的分类创设一、室内游戏场地的创设二、场地的创设第二节玩具、材料及其对游戏的影响一、玩具是什么二、玩具的分类按玩具的功能和特点分:形象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体育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日常用品按玩具功能的确定性分:专门化玩具非专门化玩具三、玩具的数量、种类等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第三节区域的创设与区域活动的指导一、什么是区域和区域活动二、区域活动的价值1、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
环境轻松,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和交往。
2、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小组或个别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观察幼儿,并个别指导。
3、有利于师幼互动。
增加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增进双方情感交流。
4、有利于课程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可以作为集中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延伸的场所。
三、现阶段幼儿园区域设置存在的问题1、区域设置形式化2、区域面积狭小,区域之间缺乏交往3、材料种类、数量不足4、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5、教师指导欠恰当,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体现不够四、区域的创设1、区域创设的原则(1)儿童发展性原则(2)目标整合性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立体艺术性原则(5)动态实效性原则2、区域创设建议(1)因班级具体情况确定活动区的数量及种类(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区的主题内容(3)根据区域需要确定区域的位置及材料(4)以探索为中心投放材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自然材料3、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1)根据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投放(2)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投放材料(3)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投放不同层次的多种材料(数量也要保证)(4)注重多功能、趣味性、可操作性材料的投放(5)结合主题活动、季节、重大活动,随时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6)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更换、补充(7)多选用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五、区域活动的指导1、区域活动的原则自主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层次递进原则情境性原则互动性原则2、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游戏伙伴幼儿的参谋与助手3、区域活动的一般程序教师活动:确定目标—创设情境—观察—援助—交流讨论幼儿活动:自主选择—操作探索—交流讨论●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讨论课(课内):教室如何使区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七章幼儿园游戏的观察和评价【目的要求】了解游戏观察和评价的量表;理解幼儿园游戏观察和评价的意义;掌握幼儿园游戏观察和评价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观察结果的分析。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第一节观察的意义第二节观察游戏评价量表第三节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第四节游戏观察结果分析第五节的观察记录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见习(课外):幼儿园观察教师组织的一次幼儿游戏。
第八章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目的要求】了解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理解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掌握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介入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是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第一节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第二节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准备观察评价指导第三节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一、教师对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1、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2、密切师幼之间的情感3、促进儿童的发展二、教师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一)指导以观察为依据(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以儿童伙伴为媒介(三)确定指导的时机(四)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五)把握好互动的节奏第九章各种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目的要求】了解不同游戏的基本特点;理解幼儿园不同游戏组织和指导的价值;掌握组织和指导各种游戏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教学难点是结构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7学时)第一节幼儿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及意义(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1、幼儿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源泉2、特殊的想象活动(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1、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3、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二、幼儿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1、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2、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游戏材料(二)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2、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4、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2)当幼儿出现问题时(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4)当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三)角色游戏的结束工作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2、教育、鼓励、督促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3、组织幼儿评价游戏,教育幼儿第二节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一、基本概念1、结构游戏2、结构游戏的特征二、结构游戏的教育功能三、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1、平等、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2、开放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四、结构游戏的指导1、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突出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2、丰富幼儿对周围物体及建筑物的印象,关注并注意收集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3、帮助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操作的技能4、有顺序地提供结构游戏材料5、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6、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五、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地位和作用1、尊重幼儿的游戏2、支持幼儿的游戏3、参与幼儿的游戏4、引导幼儿的游戏六、泥沙游戏及其指导泥沙活动的价值(一)准备工作(二)过程指导(三)整理场地七、玩水游戏及其指导(一)意义(二)准备(三)过程指导(四)整理场地八、结构游戏的评价第三节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整体表演型分段表演型区域活动型二、歌舞表演游戏的指导1、模仿性律动游戏2、歌唱表演游戏第四节幼儿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智力游戏的指导1、智力游戏的选编及准备2、智力游戏过程的指导二、体育游戏的指导1、体育游戏的选编及其准备(1)选编:符合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内容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趣味性(2)准备:场地与器材幼儿的衣着鞋帽等2、体育游戏的指导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学习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