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试卷姓名部门/单位总分题选择题技能题阅卷人判断简答题判标题一、判断题:(每题1.5分共30分。
描述正确在括号内划“∨”,描述不正确在括号内划“×”)( ×)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产品要求也同样。
(∨)2. 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可作为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 ×)3. 塔式起重机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4. 只要是受审核方人员的谈话都可以做为审核证据。
( ×)5. GB/T50430-2007《规范》所规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本质上不同于ISO19001中的“质量管理程序”。
因为,质量管理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而《规范》对所规定的“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一般应形成文件。
(∨)6. 施工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变化或调整必须以文件形式公布并应对相应文件进行调整。
(∨)7. 绩效考核制度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考核内容,应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维度。
(∨)8. 施工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可采用问卷调查表法、绩效分析法、面谈法、观察法、员工自我填报法、主管提报法等方法进行。
( ×)9. 通过笔试、面试是施工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唯一方法。
( ×)10.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因此对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时可不予考虑。
(∨)11.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包括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
(∨)12. 施工企业应对各管理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3. 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14.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等一个或一组文件是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所形成的结果。
(∨)15. 在安排审核计划时,必须对领导层进行审核。
(∨)16.内部审核就是自我评定。
(∨)17.内审员必须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18.进行内审可以发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促进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19.组织中,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能够帮助组织实施持续改进。
( ×)20.对管理体系的评价实际是对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
每题1分共25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二、单选题:(1. 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超出招标文件要求的各种承诺属( d )。
a.发包方明示的要求; b.发包方未明示、但应满足的要求; c.与工程施工、验收和保修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d.其他要求。
2. 审核是一个( b )过程。
a.发现不合格项; b.抽样调查;c.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d.检验产品质量。
3.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是( c )。
a.审核证据; b.审核发现;c.审核结论; d.审核报告。
4. 内审检查表( a )。
1a.是审核员对审核活动进行具体策划的结果; b.应提前提交给受审核部门;c.必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d.必须由审核组长编制。
5.不合格与缺陷的术语概念( c )。
a.完全不同b.完全相同c.有关联关系6.实行总承包的,建筑工程( b )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
a.基础工程b.主体工程c.装饰工程d.安装工程7.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应具有 ( d )。
a. 可检查性b. 可操作性c. 针对性d. a+b+c8.新工人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是指 ( a ) 。
a. 工厂、车间、班组b. 师傅、工厂、班组c. 岗位、车间、师傅d. 领导、车间领导、技术人员9. 施工企业最高管理者组织的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内容中下述( b )的说法欠妥。
a.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b. 质量体系的符合性c. 施工和服务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d. 潜在问题的预测10. 甲、乙、丙三家为同一专业的承包单位,甲、乙、丙的资质等级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
当三家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时,应按( c )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a.甲 b.乙c.丙 d.甲或丙11.《规范》在“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过程中( 4 )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12. 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由( a )负责上报事故。
a.总包单位 b.分包单位c.业主 d.监理单位13. 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前,( b )应当将委托的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监理的内容及监理的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
a. 施工单位b. 建设单位c. 工程师d. 监理人员14.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包括( d )。
a. 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b. 交底记录c. 上岗培训和岗位资格证明d. a+b+c15. 对分包方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d )。
a. 经营许可和资质证明b. 专业能力c. 人员结构和素质d. a+b+c16. 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交付后的服务应包括( d )。
a. 保修b. 非保修范围内的维修c. 合同约定的其他服务d.以上全是17. 下列不属于违法分包的是( d )。
a. 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而分包的b. 未经建设单位认可分包的c. 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d. 专业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的劳务再分包18.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自查与评价的对象是( b )。
a. 质量管理体系b.质量管理活动c. 相关法规标准的符合性d. 工程和服务质量219.施工企业对项目施工策划输出的文件可以是( d )。
a. 施工组织设计b. 质量计划c. 施工方案d. 以上全是20. 参加内审的审核员的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应符合相关要求,并经( c)。
a. 专业资格的考核b. 工作经历的审查c. 认可的机构培训合格d. 能力评价合格21. 施工企业制订的质量目标中,应明确( d )应达到的水平。
a. 质量管理b. 工程质量c. 服务质量d. 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22. 施工企业“发现并处理分包管理中的问题;重新确定、批准合格分包方;修订分包管理制度等”属对分包管理的( d )内容。
a. 策划b. 实施c. 监控d. 改进23.施工企业应收集( a )的满意情况的信息,并明确这些信息收集的职责、渠道、方式及利用这些信息的方法。
a. 工程建设有关方b. 发包单位c. 建设单位d. 用户24. 预防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c )。
a. 对不合格加以分析和处理b. 消除不合格的原因c. 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d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加以验证25. 顾客满意是指( c )。
a. 没有客户抱怨b. 要求客户填写意见表c. 客户对自己的要求被满足程度的感受d. 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什么叫质量管理创新并说明它包括的主要类型。
质量管理创新是在原有质量管理基础上,为提高质量管理效率、降低质量管理成本而实施的质量管理制度、活动、方法的革新。
属于持续改进范畴。
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
2. 施工企业应确定并配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资源应包括哪些?包括但不仅限于:(1)人力资源和专业技能;(2)技术方法、手段、工艺;(3)施工机具、周转材料,检验、试验和检查设备、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软件;(4)项目施工生产所需的暂设工程、临时设施,工作环境;(5)资金等财务资源。
3.GB/T50430规范中要求建立哪些管理制度?(1)质量目标管理制度;(2)文件管理制度;(3)记录管理制度;(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5)员工绩效考核制度;(6)施工机具管理制度;(7)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8)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9)分包管理制度;(10)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11)施工质量检查制度;(12)试验、检测管理制度;(13)质量问题处理制度;(14)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5)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16)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4.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针对潜在不符合原因对象不同针对已发现的不符合针对不符合原因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目的不同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格所采取的措施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可防止做错事。
预防为主作用不同可使已做错的事改正可防止再做错事。
治本过来。
就事论事、治3标效果不同避免损失扩大避免造成类似损失避免造成损失四、判标题(依据题中提供的情景,请指出不符合《规范》条款号,并说明理由。
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1. 审核员现场审核时发现,各个部门都拥有电脑,并且公司有统一电子信息系统,如生产计划部门排生产计划时从电脑系统中查仓库的库存品数量,采购从电脑系统中查采购物资回公司质量部门检验的结果,各部门日常工作联系都是通过内部网络,人力资源部门利用电脑系统建立人事档案等,但公司的IT信息主管部门没有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问及如何进行IT信息系统管理,谈到有部门联系电脑有问题,就协助处理,故该部门没有对IT网络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存在电脑系统瘫痪、资料外泄等隐患。
”不符合4.2.1造成电脑系统瘫痪、资料外泄等隐患问题的原因是未将承担有质量管理职能并直接影响质量信息管理的IT信息主管部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所致,不符合《规范》4.2.1条“施工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的需要,明确管理层次,设置相应的部门和岗位”的要求。
2.审核员在施工现场查阅监理通知时发现,针对该工程二次墙体结构砌筑中存在的未按规范要求设置门窗口砼块固定点、墙体交接处未按规定设置拉结筋、丁字交接处砌体搭接不到位等质量问题,连续下达了07号、08号监理通知要求认真整改,项目部虽按上述要求先后进行了返工处置并进行了回复,但未能提供对将上述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的客观证据。
不符合《规范》13.2.3监理通知反映的是典型质量问题,且重复发生,项目部未能提供对将上述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的客观证据。
不符合《规范》13。
2。
3条“施工企业各管理层次应按规定对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质量管理状况和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机会,并采取改进措施。
”的要求。
3. 审核员在现场巡视移动式现场砼搅拌站控制室时发现,2009年8月7日生产的C30级砼配料中计祘机显示的粉煤灰计量误差值达到-8.7%,超过规定允许误差值[±2%]-6.7%,主管领导解释说:“早知这个问题,由于计量器结构变形,每次配料时多加些”。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中未能查到对上述计量值表达不准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纠正措施的客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