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污水处理厂选址论证

xx污水处理厂选址论证

工程名称: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设计阶段:论证报告编制单位:xxx城乡规划设计院xxx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xx规划设计院xx年xx月xx目录1 概述 (3)1.1 编制选址论证报告的目的 (3)1.2 编制依据 (3)1.3 选址原则 (4)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5)2.1 自然地理条件 (5)2.2 气候条件 (5)2.3 水文条件 (5)2.4 地形地貌 (5)2.5 社会及基础设施概况 (5)3 项目背景资料 (5)3.1本项目服务范围 (5)3.2 xx规划定位 (6)3.3《xx控制性详细规划》污水处理厂定位 (6)3.4江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6)3.5xx交通关系图 (6)4 项目建设建设规模及用地面积 (7)4.1建设规模 (7)4.1.1人口规模预测 (7)4.1.2城市污水排放量系数 (7)4.1.3污水量预测 (7)4.1.4 建设工程规模 (9)4.2建设用地面积 (9)5 污水厂的建设条件 (10)5.1地理位置 (10)5.2预留用地 (10)5.3防洪标准 (10)5.4供电电源 (10)5.5厂区供水 (11)5.6道路 (11)6 污水厂的厂址比选 (11)7 环境影响及对策 (14)7.1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及对策 (14)7.1.1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 (14)7.1.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5)7.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7)7.2.1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17)7.2.2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18)8结论与建议 (19)8.1结论 (19)8.2建议 (19)xx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选址论证1 概述1.1 编制选址论证报告的目的因为《xx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定的污水处理厂位置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但该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为确保该项目的选址过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特编制此《选址论证报告书》,为决策领导提供科学的依据。

1.2 编制依据(1)xx规划和建设局《关于污水公司申请城西污水处理厂选址意见书的回复》(2)《xx中心城区总体规划》(3)《xx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xx控制性详细规划》(11)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部2001修订版)《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1.3 选址原则(1)污水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厂内,减少工程土石方量,沿途尽量不设或少设泵站提升。

(2)污水厂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水体,并无需提升。

排入的水体应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减少处理水对水体的影响。

(3)厂址应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或者达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外的上游,并应在城镇、工厂厂区及居住区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

(4)厂址应尽可能少占或不占农田,且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便于施工、降低造价。

(5)厂址不宜设在雨季容易受淹没的低洼处。

(6)污水处理厂选址应考虑污泥的运输和处置,宜靠近公路和河流。

厂址处要有良好的水电供应。

(7)选址应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注意城市的近远期发展问题。

厂址用地还应考虑扩建的可能。

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气候条件。

2.3 水文条件。

2.4 地形地貌。

2.5 社会及基础设施概况。

3 项目背景资料3.1本项目服务范围详见“城市污水排水分区规划图附图”。

3.2xx规划定位。

3.3《xx控制性详细规划》污水处理厂定位。

3.4江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一级保护区:从取水点起算,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二)二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25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三)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3.5xx交通关系图详细见附图“xx污水处理厂选交通及水域环境分析图”。

由此可以见,该片区已然成为xx的一个交通枢纽。

在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xx中心城区排水规划》对穿越上述交通设施时进行预埋涵管,以便污水管网的下一步实施之用。

4 项目建设建设规模及用地面积4.1建设规模4.1.1人口规模预测依据xx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近期(xx年)人口规模为xx万人;远期(xx年)预测人口规模达xx 万人。

4.1.2城市污水排放量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排水量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设计取80%。

4.1.3污水量预测城市设计供水水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2)工业企业用水;(3)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4)管网漏损水量;(5)未预见水量;(6)消防用水。

自来水厂设计规模由上述前五项组成。

其中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消防用水不会进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

根据《xx中心城区总体规划》xx污水处理厂的服务区域内几乎没有工业用地。

因此,次区域内城市污水主要由综合生活用水和未预见水量产生。

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该城区属一区,近期(xx年)综合生活用水量采用220L/d·人;远期(xx 年)采用250L/d·人,其他用水指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取。

综合用水量标准预测计算见表4-2。

生活用水量预测计算表(按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法)表4-1根据预测结果,近期(xx年)服务区域内污水总量为:xx×0.8=xx万m3/d。

远期(xx年)服务区域内污水总量为:xx×0.8=xx万m3/d。

4.1.4 建设工程规模1)近期(xx年)xx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规模为xx万m3/d。

2)远期(xx年)xx污水处理厂总建设规模为xx万m3/d。

4.2建设用地面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的占地面积,随处理方法和构筑物选型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本项目推荐的工艺流程方案为:图1:工艺流程图本工艺设计基本达到三级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标准,且未设初沉池,也没有专门的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因此本工艺似乎比较节省用地的。

5 污水厂的建设条件5.1地理位置污水处理厂地处城市下游低洼地带及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并且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方便排放。

5.2预留用地要有足够的预留用地。

按总规模xx万m³/日的处理能力,采用用地指标xx㎡/m³,总占地xx亩。

5.3防洪标准依据xx总体规划,大渡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因此污水处理厂的防洪标准按不低于50年一遇设计。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该处50年一遇洪水位约为xxx米,因此场地地面标高必须高于xx米,且应有0.6米以上的安全超高。

5.4供电电源xx污水处理厂负荷等级为二级。

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电气系统的连续性、可靠运行,需要双电源供电,两路电源一用一备。

供电工作电源由变电站引专线供给,电压等级为10KV,备用电源由公用架空线(或电缆)T接引来,电压等级为10KV。

5.5厂区供水厂区给水主要用于生活、消防、构筑物及设备冲洗。

引入总管管径为DN100,给水管网在厂区内形成环状,以利于消防。

5.6道路通往污水处理厂区最少需要一条路宽不小于6米连接城市干道。

6 污水厂的厂址比选(1)方案比较经现场踏勘,本项目位置有三个可选方案,均符合《xx总体规划》及《xx排水专项规划》。

详见“城西污水处理厂选址方案图”。

1)方案一。

2)方案二。

2)方案三。

3)方案比较三个方案中的厂址均位于城市下游、地质、地形条件相似;场地标高均高出大渡河河段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标高(xxm)约xxm,符合厂区的防洪排涝要求。

现根据上述选址原则,对本污水厂三个选址方案中不同的地方进行比较如下:污水厂厂址方案比较表6-1(2)推荐方案确定由上可知,方案二厂址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土地征用容易、交通方便、易于实施等优点,且处于所有水厂取水点的二级保护区范围外,只位于自来水一水厂取水点准保护区内(与一水厂的取水点直线间距xx 米),建议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排污标准执行一级标准A标准。

所以本报告推荐方案二厂址作为城西污水处理厂的厂址。

(3)推荐方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拟建厂址的现状地面高程在xx米至xx米之间,最低处都比大渡河50年一遇设计水位xx米高xx米,厂区无需填方。

项目实施时需要进行如下基础设施建设:(1)需要从徐浩大桥自来水接点处铺设一个DN100的给水管道,长度约xx米;(2)需要架设空线(或电缆)T接,电压等级为10KV,长度约4100米(从徐浩大桥起计);(3)需埋设一根DN80的天然气管至污水处理厂厂址,长度约xx米(从徐浩大桥计);(4)需建设一条6米宽的临时专用施工道路(可在规划道路的线形上实施),长度约xx米。

7 环境影响及对策7.1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及对策7.1.1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1)对交通的影响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道路交通变得拥挤和繁忙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2)施工扬尘、噪声的影响1)扬尘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挖掘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直至管道埋设,短则几个星期,长则数月。

堆土裸露,旱土风致,以致车辆过往,满天飞扬,使大气中悬浮颗粒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市容和景观。

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使邻近居家普遍蒙上一层泥土,给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许多麻烦。

雨、雪天气,由于雨水和雪水的冲刷以及车辆的碾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行人步履艰难。

2)噪声的影响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翻斗车、搅拌机等产生的噪声对作业环境及邻近的居民区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不同,其噪声影响也不同。

除固定设备噪声源之外,施工运输车辆频繁进出工地,对沿途交通噪声及施工场地噪声也有较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在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严重的扰民问题,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

若夜间停止施工,或进行严格控制,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