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八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八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来的 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
四、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性
(1)在一定浓度时,凝胶透明,有弹性,机械性能好; (2)化学性能稳定,与被分离物不起化学反应,在很多溶剂中
不溶; (3)对pH和温度变化较稳定; (4)几乎无吸附和电渗作用,只要Acr纯度高,操作条件一致,
则样品分离重复性好; (5)样品不易扩散,且用量少,其灵敏度可达10-6g (6)凝胶孔径可调节,根据被分离物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浓度,
通过改变单体及交联剂的浓度调节凝胶的孔径; (7)分辨率高,尤其在不连续凝胶电泳中,集浓缩、分子筛和
电荷效应为一体。因而较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琼脂糖电泳 等有更高的分辨率。
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类
1. 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 (1)连续系统——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
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2)不连续系统——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
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 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 前者佳。
2. 根据蛋白质样品变性与否,分为: (1)变性电泳——也就是SDS-PAGE,蛋白质失去二三级结构; (2)非变性电泳 ——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
注意事项:
1、倒掉正丁醇,用滤纸吸干再灌浓缩胶。 2、配胶后立即灌胶(用滴管) 3、灌胶后立即清洗滴管,防止胶凝固于管中。 4、撕掉封口膜,用胶塞将玻璃管固定于电泳槽上 (竖直,防漏) 5、加电极缓冲液(注意液面)
1.3 安装、加样、电泳
安装电泳槽(结构、原理、电流及电极的方向、 不漏水、除气泡)
2. 溶液pH与蛋白质等电点决定蛋白质电荷性质与数量 3. 不同蛋白质分子大小和分子形状的差异
2.4 实验室中常用到的电泳方法 (以介质分 类)
1. 纸电泳:是最早使用的一种电泳技术,滤纸为支持物 2. 醋酸纤维膜电泳:醋酸纤维膜为其支持物 3. 凝胶电泳
(1)琼脂糖凝胶电泳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去电荷:由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的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 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 白质分子原的电荷量, 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 2.破坏结构: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 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如果蛋白质是由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它在电泳中 可能会形成分别对应于各个亚基的几条带; 3.统一构象: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可引起构象改变,蛋白质-SDS复合 物形成近似“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 度都一样,约为18A;
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2.2 电泳的基本原理
利用物质的两个差异来分离物质
1.电荷差异 (1)电荷性质 (2)电荷数量
2.分子差异 (1)分子大小 (2)分子形状
2.3 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1. 蛋白质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若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或碱,使羧基和氨基的解离度相同, 此时溶液的 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实验八: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贾跃腾 罗世翔
实验八: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贾跃腾 罗世翔
一、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P138)
1.1 分离胶的配制
实验分组(每人做一管,每组配一份胶)
认清试剂(试剂和吸管对号、量器的使用)
封管
分离胶配制与灌胶(浓度为6%,化学聚合,A1C2H2G5,每组总 体积为10ml,灌胶高度为7-8cm)
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
3.根据电泳槽体系的类型,分为: (1)圆盘电泳 (2)板状电泳
两者电泳原理完全相同。
四、变性聚丙烯酰-PAGE的原理
SDS-PAGE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该技术 最初由shapiro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 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 子量的大小(可以忽略电荷因素),其原理在于:
加buffer(没过上下管口) 样品处理并加样(20ul)
电泳(6mA/管,距底1cm时停止) 剥胶
固定(时间5min) 染色(时间2min) 漂洗脱色至背景透亮
二、电泳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
2.1 电泳的概念
带电粒子(胶体颗粒、离子等)在电场的作用下在特定的介质中向与其 电荷性质相反的电极方向定向泳动的现象。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简称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基双丙烯酰胺聚合而形成 的三维网状结构,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 2、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 (1)在化学聚合过程中,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 二胺(TEMED)为加速剂, TEMED催化AP产生自由基; (2)在光聚合过程中,以核黄素为催化剂,光催化核黄素产生自由 基。自由基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基双丙烯酰胺与丙烯 酰胺链间产生甲基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封正丁醇3mm(手法、高度、15min左右出现折光线时可进行 下一步操作)
注意事项:
1、封管要严,防止漏液。 2、固定玻璃管要竖直,防止夹碎。 3、每组配一份胶,试剂与移液管对号,准确加量。 4、配胶后立即灌胶(用滴管灌胶,用后立即清洗) 5、正丁醇沿管壁缓缓加入
1.2 浓缩胶的配制
浓缩胶配制(浓度为3%,光聚合,B1D2E1F4,每组总体积为8ml) 倒掉正丁醇 灌浓缩胶(灌胶高度为1.5cm,上面留1cm空隙加样) 封正丁醇3mm(观察界面,10分钟左右出现折光线时可倒去正丁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