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翡翠的分类知识一翡翠的种外行看色、内行看种,的确是标准。
在瑞丽的学习中,再怎么偏好色的,也都是把种放在了前面的。
没有种的,色再多也是会贬值,甚至会因为密度、硬度太差而出现缺陷。
种的定义:翡翠内部晶体的细密程度种的分类:简单说为“糯”“糯化”“糯冰”“冰”“高冰”“玻璃”在每一种之间,有一些过渡的种地。
如:糯种到糯化种之间,可能会出现“局部是糯种、局部是糯化种”的情况,一般看哪一种占据主导地位,就将其归入哪一种中。
不过,的确有“糯种局部糯化”的说法,或者是“糯化种局部变种为糯种”的。
糯种——1.基本分辨方法:就是指那些在正常光线下无通透感的成品。
2.评价:往往糯种占据翡翠成品的中低端,绝大部分商场货色都是以糯种为主,属于大众货、旅游庄的大宗。
市面上所谓的“细糯”“粗糯”是区分成品的肉质底子的,不能作为种的分类,只是区分晶体大小而已。
3.解释:往往市场上有“豆种”的说法,说“翡翠的肉质像青豆的大小、一粒一粒分明”。
这样的说法不是很恰当。
首先,所谓“豆种”也是无通透感的,应当归于“糯种”。
其次,“豆种”里面的豆如果是讲的晶体大小,那么多大算是大豆、多小算是黄豆、绿豆?再次,“豆种”里面的豆如果讲得是“豆色”,那么将“种”和“色”混在一起,是不是更将翡翠搞得混乱了。
当然,部分人会引用欧阳秋眉女士的说法,或者引用别家的认识,我这里知识为了更好地区分、更好地介绍翡翠。
我不说我这里的人只是对与错,只是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而已。
最后说一句,卖家总是希望能将翡翠搞得神秘些,其实要是真那么神秘,翡翠就不是翡翠了。
卖家应该正确引导市场,将翡翠的分类正确传播。
说句难听的,卖家进货时候要是将什么“豆种” “芙蓉种”“马牙种”讲出来,哪个批发的不想卖你这样的门外汉子?4.经验:买家买货的时候,要注意,往往看货的时候要千万小心。
货拿来拿去,千万要等货主将货放在垫布上再拿起,否则用手接货往往出现接不住手的情况,毁货赔钱。
手拿挂件的时候,下面要用手托着,或者有垫布铺底,以免出现看货坠地、毁货赔钱的情况。
特别不要拿着卖家套着挂件的标签绳,绳子系不好,往往会脱手的。
如果外行看货,卖家会一眼看出来,开价也会比较高的。
糯化种——1.基本分辨方法:就是指那些翡翠晶体存在缝隙、部分通透的成品,往往如同粘稠的粥状,出现“粥中米水分离”的情况。
2.评价:往往糯化种占据翡翠成品的中档,大部分商场货色都是以糯化种为主,种比较明显的看出。
市面上所谓的“化地”“化种”是一般就是糯化种。
3.解释:往往市场上有“化地”的说法,说“翡翠的肉质像化开的冰”,属于高档货色。
这样的说法不是很全面。
首先,在赌石原石阶段,所谓“化地”是原石未变成成品的阶段,归于“糯化种”没什么疑问。
其次,“化地”的原料如果切得极薄,通透感肯定大幅增加,虽然原料阶段称为“糯化种”,但是在成品阶段很多商家还是愿意称为“糯冰种”“冰种”的。
再次,“化地”如果只是称翡翠成品里面的肉质,那么这种解释就脱离了“翡翠晶体的细密程度”的种的定义。
当然,部分人会引用欧阳秋眉女士的说法,或者引用别家的认识,我这里知识为了更好地区分、更好地介绍翡翠。
我不说我这里的人只是对与错,只是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而已。
最后说一句,卖家总是希望能将翡翠搞得神秘些,其实要是真那么神秘,翡翠就不是翡翠了。
卖家应该正确引导市场,将翡翠的分类正确传播。
说句难听的,卖家卖货的时候高说一层“种”,无可厚非,王婆卖瓜而已!但是在介绍的时候,应该仔细介绍、耐心讲解。
4.经验:买家买货的时候,要注意看翡翠成品的肉质细腻程度,肉质细腻不粗糙,往往成品的佩戴效果会比较好。
买货的时候,也可以睁着眼睛说“糯化种”为“糯种”,便于讲价。
这就是“卖家高讲一等,买家低看一等”。
如果碰到糯化种质地、局部糯冰种质地的翡翠成品,一般也是属于中档货色里面较好的了,是可以果断按糯化种价钱给价入手的,当然就看卖家卖不卖而已了。
糯冰种——1.基本分辨方法:简单说,就是在翡翠成品中,内部晶体通透度为50%以上的物件。
2.评价:往往糯冰种为翡翠成品的中档,商场货色糯冰种不少,跟糯化种相比,冰感强烈。
不过应注意的是,商场上所谓的“冰种”实际上是糯冰种。
3.解释:往往市场上有“冰种”的说法,说“像冰块”,属于高档货色。
这样的说法很形象,但是要注意下面这两点。
首先,翡翠原石的本身是有颜色的,这时候分辨种地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被颜色所迷惑”,有色的翡翠相对无色的翡翠的光线通透度要差一点。
其次,“糯冰种”的原料如果切得极薄,通透感肯定大幅增加,但是种地还是糯冰种,不要高看。
再次,“化地”如果只是称翡翠成品里面的肉质,那么这种解释就脱离了“翡翠晶体的细密程度”的种的定义。
当然,部分人会引用欧阳秋眉女士的说法,或者引用别家的认识,我这里知识为了更好地区分、更好地介绍翡翠。
我不说我这里的人只是对与错,只是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而已。
市场上还有一种所谓的“果冻”种的说法,其实是乱说的。
只是翡翠的肉质细腻,色泽统一,通透感好些,像“果冻”而已,其实不过是糯冰种而已。
只是卖家的噱头、卖点而已。
最后说一句,不少糯冰种的成品,其实部分地方已经有冰种的表现了,这时候如果介绍称为“冰种”,一般的爱好者是不能分辨出来。
市场上市默认这样的行为的。
4.经验:不少翡翠成品的上手看货是有自己的鉴别方式的。
比如,戒面,要注意种好、色阳、水长、形状饱满、大小尺寸、瑕疵、纹裂、棉、脏、灰不灰、胶感、荧光、自然光下效果、裸石的镶嵌费用等。
界面比较小,一般是放在纸包、小盘、浸水的地方,要注意拿货的时候小心点、看的时候仔细点、比较的时候最好有个参照物,价格尽量先问一手价格、然后挑货头问价、货尾问价,比较几家,再杀价,尽量要货头、要起荧光的,镶嵌后的成品效果较好。
冰种——1.基本分辨方法:简单说,就是在翡翠成品中,内部晶体通透度为80%以上的物件。
2.评价:往往冰种为翡翠成品的中高档次,商场货色中冰种成品不多,一般有实力的店铺会有比较多的冰种翡翠成品。
在这里只是说种,暂时没有说色的因素。
3.解释:通俗地讲,所谓冰种就是像冰一样的翡翠成品。
不过,冰也有高下之分。
冰种细分为“低冰”、冰。
“低冰”,其实就是比糯冰种好,但是存在棉、或者晶体粗大的情况。
这样的东西往往出现在种嫩、中成料(就是那些种不老不嫩的料子)身上,或者就是单纯靠雕工镂空、切工切薄造成的视觉效果,对于后一种情况,完全可以忽略“冰”的说法,直接看成品的加工工艺高下了。
这种东西是商场主流,没什么收藏和保值价值,佩戴效果也不是很好。
一般外行人喜欢买,看着冰透,但是不贵。
比如说“广片”、“镂空的小龙牌”、“小小的平安扣”。
冰,一般种稍微好点的,都可以在后期加工上出现起胶、起莹的现象。
不过,一般无色的冰种看着比较明显好辨识,但是有色的时候就要仔细应对了,千万别被色迷惑了自己的眼睛。
当然,部分人会引用欧阳秋眉女士的说法,或者引用别家的认识,我这里知识为了更好地区分、更好地介绍翡翠。
我不说我这里的人只是对与错,只是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而已。
有人说的“福禄寿种”,其实一直只是指“色“的,拿来说成翡翠的种,确实是偏颇了。
4.经验:翡翠成品的看货是有独特鉴别方式的。
比如,挂件,要注意种如何、色如何、水长水短、形状如何、尺寸厚薄大小、瑕疵纹裂避裂避纹、棉雪花棉还是聚成团、脏是黑点还是黑藓、底子灰不灰、有胶感还是荧光、自然光下佩戴效果、小一点的吊坠还要考虑镶嵌情况等。
注意拿货的时候小心点、看的时候仔细点、比较的时候最好有个参照物,价格尽量先问一手价格、然后挑货头问价、货尾问价,比较几家,再杀价,尽量要货头。
这个时候还要注意,如果是挂件的毛货,就要仔细分辨A货还是注胶染色,注意料子的晶体细腻程度,注意料子的纹裂情况。
出现怀疑注胶染色的,一定要放弃或者先抛光出证书再付款,一切以安全为第一。
料子肉质细腻的才能在抛光阶段出现好的效果,肉粗的往往抛光后效果不好。
纹裂只要是在毛货阶段看到了,在抛光时候基本上都会存在,除非价格便宜,否则佩戴效果不会很合适。
高冰种——1.基本分辨方法:在翡翠成品中,内部晶体通透度为90%以上,基本上跟玻璃种一线之隔。
2.评价:往往高冰种为翡翠成品的高档货色,商场货色中高冰种成品多是以镶嵌的小件、吊坠为主,一般有实力的店铺会有高冰种翡翠手镯。
3.解释:通俗地讲,所谓高冰种就是比冰种翡翠更好地一类,但是略次于玻璃种。
大部分起莹,一部分刚性足。
市场上一般称为这样的为“冰玻种”“玻璃种”。
称为冰玻种的,无可厚非,称为玻璃种的,略有夸张。
不过高冰种确实很不错,只要有合适的加工方式,成品效果一般不错。
4.经验:翡翠成品的看货是有独特鉴别方式的。
比如,挂件中的一些东西除了要注意一些常规的地方,还要考虑别的方面。
人物挂件,要注意任务的脸上一般不要有棉点、纹裂,尤其是佛和观音,有时候那些雪花棉飘逸的,可以考虑,飘成暴雪的就不要太多想法了。
另外,人物挂件的好坏,一定看材料与雕工的搭配。
材料可能是好料,但是雕工不好,价格也不会高。
有的时候,会合理利用材料特征,反而会出很好的效果。
比如,大马砍的红黄翡料子,如果有白肉的底子,往往俏色人物的效果很好。
如果是双色料子或者是多色料子,雕工利用色巧妙的话,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妙处。
至于蓝水、墨翠等深色料子,如果利用磨砂、光面抛光效果,利用雪花棉制造“踏雪寻梅”、“林冲雪夜上梁山”“风雪夜归人”“黛玉葬花”“昭君出塞”“贵妃出浴”等题材,也是相当出彩的。
玻璃种——1.基本分辨方法:在翡翠成品中,可以通过成品看字、基本上99%通透、起莹起光的,可成为玻璃种。
简单点,就像是“玻璃”。
2.评价:往往玻璃种为翡翠成品的高档货色,商场货色中玻璃种成品多是以镶嵌的小件、吊坠、界面为主,一般有实力的店铺会有较多的玻璃种翡翠挂件,手镯很少见。
3.解释:所有的爱好翡翠的人都希望能有个玻璃种的东西,不管是界面、吊坠、挂件,至于手镯,那就不是我们能想象的东西了。
如果带色的,那就是锦上添花,添了很多花。
不过,玻璃种的东西其实不少,就看性价比如何了。
4.经验:翡翠成品的看货是有独特欣赏方面的。
比如,挂件中的雕工,要注意传统的老货,很多料子不错,但是一般雕工没得看,好点的雕工也很少见到。
现代的雕工,一般以北方流派,南方工、广东工、云南工为主。
北方流派,有北京的工,大气、厚重、器型规整,据说清朝有玉器的宫廷造办处的。
河南工也属于北方工,相比之下,由做和田玉、独山玉等软玉入手,雕刻翡翠时候就比较细腻,往往花鸟件不错,南阳大佛寺也是10多万玉器从业者的。
南方工中,在苏扬也有不少原本雕刻和田的师傅转行雕刻翡翠的,工很精细,设计很巧妙,专攻高档货,最早的苏扬工作竹雕、牙雕很出色,看过象牙熏球的就知道工精细的很了。
福建工也属于南方工,最早雕刻石材的,寿山石雕、鸡血石雕什么的转行的比较多,工比较细,雕刻水平比较高,比较会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一两田黄十两金,雕刻细致自不用说,还能随料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