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

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哲学板块:1.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与理论、真理3.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4.历史唯物主义5.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承担使命二、相关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派生出两个:1.1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②主观符合客观③要尊重客观事实;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要求真务实。

1.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作用。

②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作用,正确的……错误的……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经过人的实践活动。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选用:人们可以借助规律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或按规律办事会获得成功,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方法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实事求是。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世界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派生原理:3.1实事求是原理①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做到实事求是要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

要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要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

其他:运动和静止原理世界观: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

相对的静中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看。

(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因果联系原理【世界观】: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选用: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如果混淆二者,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③因果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世界观】:(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6.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世界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选用:<1>要把事物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2>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7.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世界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有走曲折道路的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

8.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状态原理)【世界观】:<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坚持适度原则<2>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9.矛盾普遍性原理【世界观】: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看问题。

注意:可能运用到矛盾两个基本属性,两方面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以及相互转化,斗争性同一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1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

(选用含义和具体表现: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派生原理:10.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

【方法论】: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和关键;同时也要注意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有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分析矛盾时,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本质和主流,同时也要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原因原理)【世界观】:<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世界观】①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②重点论是指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和关键、本质和主流。

两点论是指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离开重点谈两点,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就会犯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

【方法论】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又要坚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16.辩证的否定原理【世界观】①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统一的。

②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的观点原理【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实践和认识(理论)的关系原理【世界观】: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理论)(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识过程原理:寻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 现象和本质原理【世界观】(1)本质和现象的联系:任何本质都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体现。

(2)本质和现象的区别:①现象表现为“多”,而本质表现为“一”,一个本质由多个现象来表现。

②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方法论】:认识客观事物,探索规律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世界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实现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方法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5.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原理【世界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辩证统一的,是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

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具体途径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活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

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前人或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一切真知最终来源是实践,来源于直接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