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链物流百度百科

冷链物流百度百科

冷链物流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适用范围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冷链物流冷饮物流市场分析中国冷饮物流市场的消费总量从1990年55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147万吨。

消费4的季节性差异逐步消失,冷链食品运输箱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已达到1.1kg,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市场潜力也很大。

据上海市食品研究所预测,2005年全国冷饮产量计划达200万吨,2010年达到26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公斤/年;2015年产量将达到31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4公斤/年。

随着人们冷饮消费习惯的改变、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段时间内,冷饮的生产销售仍将呈上升趋势。

中国冷饮物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北和中南三大地区,广东、北京、上海、东北是目前产销量最集中的四大地区。

2002年,冷饮行业销售量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只有9家,中型企业也不过18家,其中内蒙古伊利全国产销量超过10万吨,实现销售额近9亿元,为全行业第一,伊利、蒙牛等品牌在主流的占有率超过80%,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虽然国内冷饮产销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冷饮生产进入微利时代,统计资料显示,食品工业年平均销售利润率最低就是冷冻饮品行业,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据预测,国内肉类消费将由2001年的637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000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国内肉制品消费将由目前的25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300万吨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肉制品加工业已经经历市场启动阶段,目前正值成长期。

此阶段的特点是消费群体迅速壮大,产量与销售额持续冷链物流增长。

主要肉类人均占有量处在世界先进水平,肉类制品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在未来10年内,肉类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肉类食品的消费除在城市仍有扩展的余地外,在农村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消费数量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到2010年,国内肉制品人均年消费量将达10公斤,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将上升到13%左右,但也只达到目前发达国家肉类转化率1/3的水平。

肉制品的加工利润率为2.93%,经济效益比较好。

2002年肉制品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河南双汇实业集团公司和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

超过2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山东大龙实业公司和山东华盛集团总公司。

超过10亿元的有4家,有近1/2的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在大型企业。

山东、河南两省丰富的原料资源和独特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

2002年山东省肉类加工企业162家,占全行业总数量的16%,其次是河南省有139家。

2002年山东省占全国总销售额的40%,达263.64亿元,位居第一;河南省约占20%,为126.96亿元。

两省合计超过全行业的 60%,行业集中度比较高。

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速冻食品是利用现代速冻技术,在零下25摄氏度迅速冻结,然后在零下18摄氏度或更低温条件下贮藏并远距离的运输、长期保存的一种新兴食品,常见的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馒头等。

从1995年起,中国速冻食品的年产量每年已20%的幅度递增,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家近2000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自1999年起的连续3年,全国连锁超市中销售的食品日用品中,速冻食品销售额均名列第一。

速冻食品品牌中,三全、思念、占据重要位置,并均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雄居第一集团。

三全更以5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

第二集团品类众多,但每一种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

速冻食品对贮藏运输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

目前,专业化、社会化、并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冻食品冷链配送体系尚未形成。

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自1990年以来,中国以牛奶为主的乳制品进入快速发展期。

1990-2000的10年平均增长率为12.1%,位居世界第一。

2003年产量达到1625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10.4公斤/人。

一般情况下,生产的鲜奶都需要运至乳品厂进行加工,属于鲜度要求严格的商品,天天都要配送。

如果运输不当,会导致鲜奶变质,造成重大损失。

为保证质量,鲜奶运输有特殊的要求:为防止鲜奶在运输中温度升高,尤其在夏季运输,一般选择在早晚或夜间进行;运输工具一般都是专用的奶罐车;为缩短运输时间,严禁中途停留;运输容量要严格消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容器内必须装满盖严,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而升温或溅出。

正因为如此,为了能保证质量,专业奶类企业大都是希望自己运输,外包物流的意愿不是很高。

即使外包,也是大多是部分区域短途配送和路线运输外包,而且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编辑本段发展展望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

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

物流企业可与工商企业结成联盟,先期按条块提供冷链分割的冷链运输环节功能服务,输出有针对性改进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

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的关键环节,尤其是乳制品要求严格,需要天天配送。

鲜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需要特殊条件的运输,零售业与厂商结盟实现鲜奶的保质运输。

由于生产厂商有一整套的冷链物流管理和运作系统,能在运输中保证鲜奶的质量,建立由厂商直接配送的运输服务。

例如,一些大型超市与蒙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由蒙牛直接配送,利用蒙牛运输要求和运输工具直接到达超市的冷柜,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鲜奶变质,给超市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而影响蒙牛的信誉度。

随着合作的进展,与客户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趋向稳固,以及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对生产商自有冷链资源、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的不断整合,建立起科学的、固定化的冷链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

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则是以外包方式完全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即夏晖公司。

夏晖公司是麦当劳的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为麦当劳提供优质的服务。

夏晖公司为了满足麦当劳冷链物流的特殊要求,投资建立多温度食品分发物流中心。

分为干库、冷链库和冷冻库,配有冷链冷冻保存设备及冷链运输设施,保质保量的向麦当劳餐厅运送冷链货物。

共同配送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为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而且回收期较长。

而因为冷链食品的特点相同,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从微观角度看,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

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编辑本段发展制约食品冷链产业蕴藏着很好的投资机遇,但有关专家也同时指出,中国食品冷链产业发展存在三大制约因冷链物流素,企业投资冷链产业应扬长避短,从突破制约因素中找到商机。

首先,设施设备不足。

目前,中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目前中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其次,技术标准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

而目前中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同时,中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第三,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然而,中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

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统筹规划多方协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展规划。

根据目前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整体设计梯度推进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

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一是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

二是在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试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