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裁弯取直——牛轭湖
什么是阶地? 阶地 :是指河流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
Ⅵ Ⅴ Ⅳ

Ⅱ Ⅰ

金沙江岸边的多级阶地(云南丽江):Ⅰ级为堆积阶地;Ⅱ~ Ⅲ级为基 座式阶地; Ⅳ ~Ⅵ级为侵蚀阶地。
Ⅲ级阶地 Ⅱ级阶地
Ⅰ级阶地
阶地的形成过程
地壳相对稳定,下蚀作用逐渐减弱,侧蚀作用增强, 发育较宽的河漫滩,形成宽阔的谷底。地壳上升,河 流纵比降增加,下蚀作用增强,河床下降,原来宽阔 的谷底相对升高,最终高于一般洪水期水面,从而在 河谷两侧形成平坦的台地。
黄 果 树 瀑 布
(2)向源侵蚀(溯源侵蚀)-袭夺
河流袭夺过程
相关名词: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侵蚀基准面
当河床趋于注入水体的水面时,河水失去了势 能差,不再流动。这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 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①所谓千条江河归大海,河水最终是要注入 海洋的,所以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②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 可以说是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沟 冲
斜坡上的冲沟(美国加洲)
2、洪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洪积扇:洪流携带大量泥 沙、石块到沟口,由于坡度减 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 散,动能迅速减弱,所搬运的 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形成 扇形堆积地貌。
洪积裙
洪积扇
请同学们注意沿A-A’剖面洪积扇的结构变化特征。
三、 河流的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是指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化学动 力(溶解力)和机械动力(水力),并以携带的泥沙和砾 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 。
降水之后,在山体沟谷中形成的线状流水, 且在大气降水之后不久消退。
长期性地面流水——河流:具有一定河道的
长期性地面流水
一、 面流(片流)的地质作用
1、面流(片流)的剥蚀作用
片流对山坡松散层产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片流的剥蚀作用。片流是一种在 斜坡上的面状流水,流速慢,水层薄,所以它的剥蚀作用弱,而且呈面状发 展的特点,故又称洗刷作用。
虽然片流剥蚀作用较弱,但大量风 化产物剥离原地的最初动力就来自片流, 河流所搬运的物质大多数是由片流提供 的。片流还是大气降水形成最初的地面 流水,剥蚀形成地表形态的雏形,形成 溶沟、石芽、小沟等地貌。现今许多地 区出现的大量水土流失也与片流的剥蚀 作用有关。
斜坡上的细沟
一、 面流(片流)的地质作用
二、 洪流的地质作用
1、洪流的剥蚀作用
洪流以其自身的动力和挟带的砂石对 沿途沟壁和沟底的破坏作用称为洪流的剥 蚀作用。由于洪流的流量较大,流速快, 挟带砂石较多,机械冲击力很强,所以常 具有较强的剥蚀能力,而且以机械的方式 作用为主,故又称冲蚀作用。洪流的剥蚀 作用可加深和拓宽沟谷的作用,形成的冲 沟在纵剖面上坡降大,大横剖面上为陡的 “V”字形。
(3)河流的侧蚀作用 ①侧蚀作用的原因
a.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
河道中有弯曲存在,流 水就会在惯性和离心力的作 用下涌向凹岸,使岸不断侵 蚀,同时凸岸沉积,结果加 大了河流的弯面程度。 b.科里奥利力的(地球自 转偏向力)作用
②侧蚀作用的结果
a、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左下图)。 b、河谷加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左下图)。 c、自由河曲(河曲)及牛轭湖的形成(右下图)。
自由河曲
自由河曲—河流在平坦宽 阔的冲积平原上流动时,侧 蚀作用强烈、弯道自由发展, 弯曲加大,河床在平面上蜿 蜒回环。弯曲很多时,称蛇 曲。
自由河曲的形成的成因:是因为水流的旁蚀而成,即河水长 时间冲刷河岸所致。因为科氏力的作用,河曲外侧流速最快,所 以侵蚀的程度也最大。而在河曲的内侧由于流速减慢,从外侧侵 蚀下来的物质便在此发生沉积,形成点砂坝。这样河底波状更明 显,在河道两侧出现交替排列的浅滩和凹坑。如此反复进行,河 道就慢慢变成一系列略呈对称的弯道。
(4)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时间上:河流 发育的早期以 下蚀作用为主, 随着坡度减小, 逐渐转为以侧 蚀作用为主。 空间上:河流 上游以下蚀作 用为主,河流 下游以侧蚀作 用为主。
2、河流搬运作用——是指河水将剥蚀的物 质从一个地方运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搬运能力—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 它决定于流速。资料表明,在平坦的河床上当流带 小于18cm/s时,细小的颗粒也难以移动。当流速达 到70cm/s时,数厘米直径的颗粒也能搬运。 搬运量—河流能够搬运碎屑物质的最大量。 它决定于流速和流量,更重要的是流量。 物理搬运分为悬运,跃运,推运。
地面流水概述
地面流水的概念及其分类
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它们在重 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地面流水主要 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面流(片流):是在大气降水的同时,
地 面 流 水
暂时性 地面流 水
山体斜坡上出现的面状流水,它随大气 降水的结束而停止流动。
洪流:是在大气降水的同时或紧接大气
2、面流(片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面流(片流)将其洗 刷的碎屑物质从山坡上搬 运到(带到)山坡下部的 一定位置沉积下来,形成 坡积裙(坡积物)。
坡积裙(美国加洲)
二、 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流的特点
洪(流)水发生具有突然性,水量猛增, 水位暴涨,流速快,挟带砂石多,上下游落差 突然增大,平时温驯的河流,显出排山倒海之 势,也真有雷霍万钩之力。洪水所过,田园庐 舍成墟,这时水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表现得非 常明显 。
相关名词:河流的平衡剖面
概念:河流的源头至河口,沿中线所作的剖面。 指河流在发展运动过程中,河床在某一时期内设想 出现的一种理论的纵剖面。是假定在地壳相对稳定的 条件下,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总是使整个河床纵断 面方向趋于夷平,最终形成一个平滑的、下凹的曲线, 使河床各段的坡度恰好保证河流泥沙的正常运移,河 流既不下切,也不堆积。
• 按侵蚀作用 的方向分为两种类型: • 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破 坏,使 • 河谷加深的过程。 • 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岩石破坏,使河谷 • 拓宽的过程。
(1)河流的下蚀作用——“V”型谷
虎跳峡
(2)向源侵蚀(溯源侵蚀)-瀑布与袭夺
由于下蚀作用使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加长)。两 条近乎垂直的河流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发生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当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 当某一向源侵蚀较快的河流向上伸长并中途切断另一条 河流时,于是就把另一河流上游的河水夺过来,此为河 流袭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