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六章疾病概念

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六章疾病概念

氧分压梯度。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液氧分压高,O2向血管外弥散速度
快。 * 组织获得的氧量取决于毛细血管中的平均血氧分压与组织细胞的氧
分压差。
贫血病人PaO2正常,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却低于正常,与组织细
胞氧分压差变小,氧扩散能力下降。组织缺氧 。
Tab贫血病人释氧前后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变化
H B
100m l血 液 流 入 毛 细 血 管 , 释 出 1m l氧
血 氧 饱 和 度 ( SO 2) 氧 分 压 ( PO 2) 释 氧 前 释 氧 后 释 氧 前 释 氧 后
贫 血 病 人1/2正 常95% 85% 13.3kPa 7.07kPa

正 常 人 1
95% 90% 13.3kPa 8.40kPa
氧分压降低较快,氧向组织弥散速 度很快减慢。
2 CO中毒
指机体在一定状态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 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 包括机体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学改变。临床出 现不同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 障碍。
第二节 病因学(etiology) 一 疾病发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 2理化因素 3机体必须的物质缺乏 4遗传因素 5先天因素 6免疫因素 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Fig 氧合HB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 低张性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 (CaO2)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1原因 *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外呼吸功能障碍;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2 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机制
氧含量和HB氧饱合度降低
PaO2降至8kPa以下时 使动静脉氧分压显著减少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互相交 替和转化。观察各种病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掌 握疾病的发展趋 势和发病的主导环节并加以有效 治疗。
3局部与整体
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各组织器官和 致病因素作用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 局部表现。 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影响整体,机 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 病变的发展和经过。
4转归期 4.1 康复(rehabilitation)--*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 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 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 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有后遗症)。 4.2死亡(death)---生理性死亡和脑死亡。
100 氧 饱 和 度
2,3-DPG↓ H+ ↓ CO2 ↓
温度↓
氧分压 kPa
2,3-DPG H+↑CO2↑
温度↑
13.3
红细胞内2,3-二 磷酸甘油酸 (2,3-DPG)增 多、酸中毒、 CO2增多及血温 增高,可使HB与 O2亲和力降低,
在相同氧分压下 血氧饱和度降低, 氧解离曲线右移, 反之则左移。
碳氧血红蛋白(HBCO)增高,HBO2减少,组织 缺氧。属低张性缺氧。
3 高Fe,HB血症---HB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 形成高铁HB,又称变性HB。
生理情况下,体内产生极少量的高铁HB,同时不断被血液中的还原 剂还原为二价HB。使之保持在1-2%水平。 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等氧化剂中毒时,高铁HB升高至20-50%,出现 组织缺氧,头疼,昏迷,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症状。 腌菜,肠道菌将其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导致高铁HB,称肠 源性紫绀。
二 疾病 发生的条件
* 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它们本身虽然不能引起疾病,但可以左右病因 对机体的影响或者直接作用于机体。营养,居住 条件,疲劳。
* 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对于不 同的疾病,同一个因素可以是某一疾病的原因, 也可以是另一疾病的条件。
第三节 发病学(pathogenesis)---
二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神经系统) 2体液机制(内分泌) 3组织细胞机制(细胞膜、细胞器、酶) 4分子机制 (受体,酶,核酸,DNA)
第四节 疾病经过与转归
疾病的转归(prognosis)---大多数疾 病从发生发展到最后结束,这一过程 称之。
疾病经过的分期---
1 潜伏期---病因侵入到该症状出现的一段时 间。 2前驱期---潜伏期后到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前的 一段时间。 3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该病特征性临床表现 的时期。
低张性缺氧
氧弥散入细胞 及线粒体减少
氧合HB减少,脱氧HB增加
组织细胞缺氧
发绀:皮肤粘膜 呈青紫色
生物氧化减弱
二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
---由于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 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 Hb和氧呈饱和状态
原因 1 贫血
* 毛细血管中氧向组织、细胞弥散的动力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
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 疾病的概念
1分析如下概念: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 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脑缺血
2血管损伤时,血小板粘附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1 健康(health)---身体(生理)与精神的 正常状态。
亚健康状态---精神的不正常或不完全正 常。
2 疾病(disease)---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 机制。
二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 损伤与抗损伤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疾病绐终。是疾病各种 临床表现,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射线
创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致癌 原
化学解 毒作用
凝血 炎症
物理性屏障
体内
异物
应激
免疫反应
应激原
致热原
致症时机体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2因果交替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性深昏迷;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七章 缺氧(hypoxia)
血氧指标:
1氧分压(PO2)---溶解于血液中氧所产生的张 力。动脉氧分压:13.3kPa (100 mm Hg),静脉 氧分压: 5.33 kPa (40mmHg) 2氧容量(CO2max)---100ml血液中Hb为氧充 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正常为20ml/dl。 3氧含量(CO2)---100ml血液实际带氧量。 4氧饱合度(SO2)---指Hb的氧饱合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