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中水处理方案 精品 精品

推荐-中水处理方案 精品 精品

******中水处理站工程技术标编制单位:****************************公司编制日期:20XX年5月25日目录第一篇中水原水水量计算书 (4)第二篇中水处理技术方案 (6)第一章总论 (6)1.1项目名称 (6)1.2设计依据 (6)1.3设计原则 (7)1.4设计范围 (7)第二章设计边界条件 (8)2.1设计处理规模及进水水质 (8)2.3设计出水水质 (8)第三章中水工艺的选择 (10)3.1生化处理技术 (10)3.2物化处理技术 (10)3.3膜分离处理技术 (10)3.4本方案采用生化+物化 (11)3.5工艺流程图 (12)第四章工艺介绍 (13)4.1调节池 (13)4.2自动格栅及进水槽 (13)4.3毛发聚集器 (14)4.4生物接触氧化池 (14)4.5沉淀池 (15)4.6中间水池 (15)4.7石英砂过滤器 (16)4.8活性炭过滤器 (17)4.9消毒加药装置 (17)4.10除磷絮凝加药装置 (17)4.11清水池 (17)4.12其他机械设备 (18)4.13回供水设备 (19)4.14排水系统 (19)4.15送排风系统 (19)4.16除臭系统 (19)4.17照明及采暖设施 (19)4.18降噪和减震措施 (20)4.19工艺特点 (20)4.20安全防护(施工时管道安装工艺要求及药剂保管措施) (21)4.21系统要求 (21)第五章电气自控 (22)第六章主要设备明细表 (23)第七章运行费用估算 (26)7.1用电费 (26)7.2人工费 (26)7.3药剂费 (26)7.4运行费 (26)第一篇中水原水水量计算书一、计算依据1、业主提供的资料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XX二、计算方法业主提供资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 95.04m³/d;2# 71.28m³/d;3# 71.28m³/d;会所310m³/d,其中泳池补水量为60m³/d。

计算公式Q Y = ∑α·β·Q·b式中:Q Y——中水原水量(m³/d);α——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67~0.91;β——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给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Q——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给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计算确定(m³/d);b——建筑物用水分项给水百分率。

各类建筑物的分项给水百分率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下表:代入数值计算Q Y=∑α·β·Q·b=0.75×0.8×(91.04+71.28+71.28+310)×0.38 =123.94m³/d三、计算结果经过分析计算,确定最终中水源水量为123.94m³/d。

第二篇中水处理技术方案第一章总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用水量剧增,原有的清洁水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使地球上水资源利用日趋紧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可观,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却排在世界第109位,属水资源脆弱国。

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实现污水资源化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保护水资源和使水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会大大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现状。

在水的社会循环中,污水的再生与回用是关键的环节。

将大部分的废水经过再生处理后回用,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同时又减少了排放至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具有多方面的功效。

因此,水的再生与回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策略。

本工程为“凯德世家”中水处理工程,中水处理量为100 m3/d,原水水源为盥洗、洗浴等优质杂排水,排放有波动性,设计小时处理量 5 m3/h。

污水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XX)中的绿化、道路清扫、洗车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XX)中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水景类标准。

1.1项目名称“凯德世家”中水处理站工程1.2设计依据◆招标文件提供的污水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XX);◆《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XX);◆《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86-9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N50014-20XX);◆《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XX);◆《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XX);◆《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XX);◆《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1.3设计原则1.依据施工地点整体设计进行局部深化设计。

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经处理后水质达到有关标准。

3.采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的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采用目前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尽量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5.平面布置和工程设计时,布局力求合理通畅,尽量节省占地。

6.中水处理站应尽量操作运行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

1.4设计范围1、技术内容提供全部中水系统的设备,以及方案、施工图设计(含土建构筑物)、设备供货、运输、安装、调试、管理人员培训直至通过验收正式运行的全过程。

2、设备内容从调节池入口至中水供水泵出站口的设备工程内容,包括所有设备、管道、阀门、配件、配电自控装置等。

3、土建内容土建部分,由我方提供施工图纸,甲方负责施工。

第二章设计边界条件2.1设计处理规模及进水水质原水:生活污水排水130m3/d,设计小时处理量为7.5m3/h,20小时运行。

参照同类污水水质状况,确定该生活污水的主要水质指标为(数据引自类似工程实例):CODcr :150mg/L BOD:70mg/L5-N≤30mg/LSS:150mg/L NH3pH = 6~9 嗅:有轻微异味2.3设计出水水质污水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XX)中的绿化、道路清扫、洗车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XX)中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水景类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XX)《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XX)第三章中水工艺的选择根据国内外中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以优质杂排水为处理对象的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三种:3.1生化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常用的工艺主要有:○1活性污泥法,例如,完全混合曝气法、延时曝气法、深井曝气法、纯氧曝气法、氧化沟、两级活性污泥法以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ICEAS法等。

○2生物膜法,例如,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生物滤池等。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曝气法)已使用多年,应用面较广,具有较成熟的设计参数和运行管理经验,但完全混合曝气法生物负荷率较低,曝气时间长,污泥产量高,易产生污泥膨胀,占地面积较大。

延时曝气法、深井曝气法和纯氧曝气法都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进,通过改变曝气方式提高生物负荷率,减少剩余污泥产量。

但延时曝气法曝气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深井曝气法施工困难,动力消耗较大;纯氧曝气法以纯氧作为气源,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一般很难被用户接受。

目前,在我国生活污水和中水工程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反应器内装有填料,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大大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m3.d,具有承受较高有机负荷和冲击负因而,污泥负荷大大提高,可达0.5kgBOD5荷的能力,曝气时间的缩短使占地面积大大降低。

由于生物膜法不存在污泥膨胀之忧,操作管理方便,因而六十年代后期,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发研究。

由于填料的发展和不断推陈出新,使生物接触氧化法得到完善,使其应用更加简单、方便、可靠、高效。

我国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研究,至今已近二十年,填料已更新换代到第五代,这不仅推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发展和应用,也使我国的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处理,尤其是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3.2物化处理技术此工艺常涉及混凝沉淀、吸附、过滤、气浮等方法,并且常常与生物方法相结合,使水质达到预期要求。

物化处理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维护方便。

3.3膜分离处理技术此工艺常用MBR膜生物反应器法和超滤法。

此工艺出水水质较好,但管理复杂,造价较高。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一项新技术。

MBR可在紧凑的空间内同时实现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和超滤膜对污染物质的分离,而降解与分离之间又存在着协同作用,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其出水中不含悬浮物,只需投加少量消毒剂避免管道的二次污染,就可以回用,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超滤是一种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3.4本方案采用生化+物化本处理方案从管理的易用性、出水水质、造价等因素,拟采用的是生物处理技术与物化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工艺,由于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氮的可生化性良好,完全可在生化池中去除,考虑到出水水质满足景观水水质要求,本方案中针对磷的去除设计在沉淀池中投加除磷的化学药剂。

经过系统工艺的除氮、除磷后,出水水质完全可以满足景观水水质要求。

处理工艺流程如下所示,生物技术以接触氧化法为主体,物化技术以过滤为主体有关技术特点将在工艺特点中作详细介绍。

3.5工艺流程图原水中水用户第四章工艺介绍整个处理工艺布局紧凑、充分利用机房内面积,操作者只需在机房内便可完成操作和管理。

4.1调节池优质杂排水的排水特点是水质水量不均衡,日变化较大。

为保持生物处理的稳定运行和处理效率,特设调节池。

调节池可设置在机房内,并且在调节池内设置了预曝气装置,以减轻后序生化处理的负荷。

调节池按下列规定设计:○1调节池内设置预曝气装置,曝气量为0.6~0.9m3/m3·h;○2调节池顶部设置溢流口、放空口,池壁设置爬梯。

规范要求调节池容积大于日处理量的35%~50%,因此调节池有效池容应不小于35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