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中,该疾病位居癌症死亡的第六位,在中国,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对于淋巴瘤的治疗,化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缩小癌肿,但化疗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很多患者在化疗期间会配合中医药的治疗,那么淋巴瘤化疗后中医治疗秘方有哪些呢?
淋巴瘤化疗后的中医秘方
化疗对药物敏感性高的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其毒副作用也比较明显。
根据化疗后不同的症状反应,可以配合针对性的中药,更好的恢复。
化疗后元气调养:化疗会造成骨髓抑制,患者白细胞减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肠胃反应。
此时的患者气血亏虚,困倦乏力,气色萎靡不振。
针对性的中医秘方应当选择益气养血、固本培元、清热解毒类的治疗方法,增强化疗的抗癌作用,减轻毒副反应,让患者尽快恢复起来。
秘方多以党参、人参、黄芪、枸杞子、山药、鸡血藤等补益扶正类型的中药为主。
化疗后综合调养:化疗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应当在调养的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分型调养。
比如:脾肾两虚,要用黄芪、党参、红枣、当归等药物。
气血双亏型;则应以黄芪、当归、白术、白芍等调养。
淋巴瘤化疗后的选择秘方要注意
目前的肿瘤治疗中,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日益突出。
中医讲究整体配伍,各种成分相互促进,彼此间又相互制约,既能发挥抗癌作用,又可以扶正固本,在延长淋巴瘤患者生命方面有不错优势。
然而中医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多种多样,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攻毒排毒等等,不同的癌细胞病理分型不同,中药治癌的同时除了灵活运用辨证论治的理念外,还要加入针对性的中药,才可以确保疗效稳定。
从事中医治疗淋巴瘤事业近40年的袁希福老中医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新的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在治疗时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进行全面的调节与治疗,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既能够扶正患者的元气,提升免疫力,又能调理患者体内的癌环境,从而达到更持久的疗效,有效预防肿瘤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部分参考案例:
李连禹(化名),男,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河南周口人
2013年,24岁的李连禹陪母亲去郑大一附院治疗食管癌,在陪诊的过程中,他突然开始牙痛,起初还没在意,过了几天情况越发严重,口腔都肿了起来。
2013年5月31日,口腔肿物被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被送到北京分析,查出“非霍氏T细胞淋巴瘤”。
医院建议他尽快化疗,因给母亲治病,家中积蓄几乎消耗殆尽,实在是拿不出治疗费用,没办法只得返回老家。
2013年8月,勉勉强强凑了一笔费用,李连禹就近在县医院开始了三周期化疗。
未料到化疗后,下巴肿块变得更大了。
后经人介绍,李连禹于2013年9月14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
初诊时,他的情况并不好,消瘦、乏力,纳食无味,睡眠差。
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右锁骨下淋巴结肿大,下嘴唇及右口角整片都肿了起来,嘴巴向右歪斜。
袁希福依据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医治疗,服药20剂后,情况便有所好转,自诉:吃中药期间肿块变软,体力较前明显恢复。
2014年1月3日复诊时,下巴肿块明显减轻。
2014年9月12日复诊时,精神、面色均可,面部、眼部肿胀明显减
轻。
此后,李连禹间断用药,每逢有症状反复,也能及时复诊,由袁希福调整药方改善。
截至2019年10月28日,李连禹的病情在中医的帮助下,已经逐渐稳定了六年有余。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淋巴瘤的秘方有许多,可是大家要知道化疗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药调养,不可以盲目。
比如:没有恶心呕吐反应,脾胃调养的秘方药就可以少用些,要懂得灵活应对。
提示:淋巴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
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淋巴癌晚期治疗偏方|农村淋巴癌治疗偏方|十大抗淋巴癌中药|我家有医淋巴癌的偏方|治疗淋巴癌最好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