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增强安全自律意识

浅析增强安全自律意识

浅析增强安全自律意识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以地下开采活动为主,生产过程中面临着水、火、瓦斯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改善矿井安全条件和工作环境,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第一前提条件。

可见,煤矿企业搞好安全工作,事关企业的发展。

而搞好安全工作,靠检查监督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增强安全自律意识,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安全保证体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长治久安。

就增强安全自律意识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增强安全自律意识的必要性
第一,搞好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在的安全自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发展产生作用。

就安全工作而言,从国家到地方不断深化改革安全监察管理体制,强化对煤矿安全的执法监督,形成了煤矿重视安全的外在压力。

但是,如果煤矿自身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那么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都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种监督检查只不过是静态的、片面的,而安全是一动态的系统的过程。

比如,当一个人处于险恶环境中,如果他有一种强烈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千方百计地去消除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创造确保人身安全的条件。

煤矿也是如此。

第二,安全与生产的一体化运行,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内动力主要在企业自身。

煤矿的安全工作贯穿、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并一体化运行的。

这一规律决定了煤矿的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煤矿的日常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独立的进行。

这一特点,决定搞好煤矿安全,主要靠我们企业自身。

包括各种安全投入、安全设施、装备的完善和职工的培训等等,都要靠我们企业自身的努力才能解决。

第三,职工作为煤矿生产经营的实践主体,其保安意识和自身的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煤矿安全管理实质是同自然灾害和各种违章作斗争,以达到确保职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的目的,在管理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因为设备要靠人来操作,
制度要靠人来遵守,安全技术措施要靠人来实施,事故隐患要靠人来排除。

从我了解的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人身事故来看,所有事故发生的原因都与人有直接关系,都是因职工违章作业所造成的。

所以,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提高人的安全技术素质,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

二、增强安全自律意识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而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增强安全自律意识也不例外,也必须通过外部、内部共同采取措施,在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同时,加大外部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力度,促使企业“强化自律意识,主动抓好安全”。

第一、正确对待和接受来自外都的安全监督
近几年,为规范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监督,降低事故率,从国家到地方,颁布实施了《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法律法规,成立了专门的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加大了安全执法监督力度,并实行了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制度。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从外部增强企业安全压力,强化对企业不法行为的约束,激发和鼓励企业遵守安全法规,加强安全管理,积极改善安全条件。

可以说,在安全上国家下了大力气,极力为企业增强安全自律意识施加压力,为企业搞好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可是,从目前状况看,有些煤矿企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多此一举,安全监察部门的检查就是没事挑毛病,甚至有的被监察部门查出问题后,想尽千方百计让上级部门隐瞒,而不是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我认为,这种思想意识和做法正是安全自律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是极其可怕的,将会给企业自身埋下祸根。

因此,必须自觉地认真遵守上级一系列安全法律、法规,正确认真对待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执法检查和处罚,绝不可有抵触情绪和不正当的做法,牢固树立起依法办矿、依法治理安全的思想,以促进自身安全自律意识的增强。

三、建立完善内部自我约束机制
一是靠提高认识,增强安全自律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达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行动的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把安全工作置于何种地位,纳入什么样的责任制考核,能否真正引起高度重视,我认为,
要从三个认识上解决问题:一个认识是煤矿安全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是企业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对企业的经济技术指标是一个否决指标,对各级干部的政绩也是一个否决条件。

第二个认识是,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环节、哪一部分人是抓不好的,必须依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安全,实现安全工作网络化、系统化、立体化、群众化。

第三个认识是,安全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起点,没的终点,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

近几年来,我们矿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认识,不论领导班子怎么调整,经济形势多么困难,都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越是困难越要抓安全,抓不好安全就更困难”的思想,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紧紧抓住不放松,促进了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自觉地把安全搞好。

二是靠制度约束,增强安全自律意识。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是控制行动沿正确方向发展的依据。

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

我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使每个干部、职工都时刻清楚自己应负的安全责任,自觉地按规定搞好自己范围内的安全生产。

其次,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干部的政治生命与安全挂钩,强化各级干部安全责任心,促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再次,要建立安全投入报告、监督制度。

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领导人一味地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因经济困难,资金紧张,造成一些安全技措工程得不到落实。

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安全投入报告。

监督制度,就是企业根据矿井实际情况,保证各项安全技措工程的落实,不断改善矿井安全装备条件。

三是靠经济杠杆,增强安全自律意识。

在以行政管理为主抓安全的同时,辅以经济手段,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增强干部抓安全的压力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要根据井型大小、产量高低、安全管理难度大小,对矿井和第一责任者给予不同数额的安全奖励,并随着矿井安全周期的延长,逐渐递增,加大安全在工资收入中的比例。

同时,发生事故对等罚款。

这样就能够加重主要领导人心中的安全
法码,促其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四是靠摆正关系,增强安全自律意识。

首先要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生产而盲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反过来没有安全,生产也难以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的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必须克服一味地追求产量和效益和任何忽视安全的思想,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抓安全保生产,抓生产促安全。

其次,要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众所周知,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

但也应看到,安全毕竟不等于效益。

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煤矿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否则,效益上不去,安全就会失去保证,安全上出了问题,效益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抓教育,严管理,增强职工的安全自律意识
煤矿生产的第一因素是人,安全的第一因素也是人。

从某种意义讲,职工安全自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安全的好坏。

自律意识的确立,是一种觉悟的提高和升华,而教育工作的功能,就在于启发和提高人的觉悟,管理工作的功能,就在于规范人的行为,促其觉悟的提高。

因此,强化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严格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必须在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靠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自律意识。

首先要抓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必须达到应知应会,严把职工上岗关口;其次要抓好安全法制教育,使职工知法、懂法,提高学法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再次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利益观和安全幸福观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到搞好安全,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与每个职工的经济收入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增强职工内在的搞好安全的自觉性。

二是靠严管理,增强职工的安全自律意识。

在目前矿井装备条件下和职工素质觉悟下,抓安全没有灵丹妙药,必须靠严抓细管。

一方面要加大制止“四违”的力度。

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人身事故,都是由于职工违章造成的,应验了“四违’不取事故难免”这句话。

因此,必须加大制止“四违”和处罚的力度,用经济手段来规范职工的行为,促其增强按章作业、
正规操作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要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使现场时时处处处在有效监督之下,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章现象,从根本上及时消除事故源。

总之,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基础在于自身的自律行为。

通过内、外部共同做工作,逐步增强安全自律意识,必将会促进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和振兴提供安全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