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全光网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全光网

使用干兆以太网帧的主要gt点 是它与两端主机的帧结构相同,不需 要把数据重新装入其它的传送协议 (如SoNET/SDH或ATM)中去,因 此在路由器接口上也无须SAR和比 特填充操作来适配数据帧和传送帧。 另外,千兆以太网的分路设备成本也 较低。目前千≥lSbk以太网的收发双向 累加带宽是2.5Gb/s。以太网的传送 距离目前还不够长,一些公司的带激 光器的千兆以太网和lOGE交换机的 最大传送距离可达1 10公里。预计用 不了多久,以太网的传送距离可达 1000公里。
下面简要介绍GE over DWDM 问世的背景、技术、特性及应用,探 讨未来全光网的最佳解决方案。
.GE over DWDM帧的构成是采 用了干兆以太网的帧结构。它虽没有 像SoNET/SDH那样多的网络状态 信息,但它成本低,且大多数计算机 局域网都使用这样的帧,故很有吸引 力。但是以太网最初是LAN协议,在 WAN中的使用还有待IEEE标准的 完善和实践的进一步考验。
应用及技术的比较
GE技术将取代ATM成为局域 网、城域网骨干的首选技术。首先,价 格方面由于ATM往往只承做网络的 骨干,而终端用户的桌面系统仍然使 用以太网,通过LANE等技术实现网 络的互连,大大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
性和 造价。而干兆以太网可以实现与
原有的lOM和100M以太网的无缝连 接,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 性。其次,由于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 于IP业务的传输,而这正是ATM的 劣势,因为ATM传输IP包会增加 30%的额外开销,这也正是目前IP OVeI-SDH、IP 0ver WDM等技术 呼声日高的原因所在。实现GE over WDM,必须解决传输自愈恢复方法 问题,目前已经有多种解决方案。 SD}{网是以重复备份来增加生存性, 在传输网络的核心建立故障容错系统 需要大量增加备份。GE o V e r DWDM也可采用与SDH类似的自愈 恢复方法,如进行通道保护,将GE 光信号经两个GE波长转换板按两个 方向传输,在接收端采用两个收板, 根据业务情况选则其一接收信号并将 其传给GE设备,此方式的保护倒换 时间小于50ms。对于IP网,可以利 用其特有的容错、自愈能力,采用单 层生存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问 题是如何提高自愈恢复速度,并且能 够工作于跨自治域的大网。目前已经
传统的电信厂商也在开发以太
网技术,在1 9 9 9年5月的 NetWorld+Interop上,贝尔实验室 演示了10Gb/s以太网复用器。这种 称作GigaChannel的以太网复用器可 以把8个千兆以太网比特率复用到一 条光纤链路中,穿过整个园区网或城 域网传送。贝尔实验室的产品的最大 传送距离是15公里以上,可以直接与 DWDM相兼容,保持与本网以太网 帧格式的一致性。
总之,千兆以太网被认为是一种 简单、便宜的组网解决方案,目前已 经开始延伸到园区网,MCI WorldCom和 其它的业务提供者正在注视着10G以 太网的发展,希望它们能够代替IP over SoNET/SDH以及其它的传统 WAN技术。
提出了多种第三层自愈恢复方法,尚 无标准。从发展角度来看,MPLS的 第三层自愈恢复方法最有希望成为标 准,它可以达到和SDH相当的速度, 用于跨自治域的大网建设。
GE oVer DWDM同PoS (Packet Over SDH)Over DWDM 相比,具有成本优势。SDH帧需要用 SAR进行格式转换,成本高、效率低。 GE帧格式不像SDH那样有一组网络 状态位,但是它与计算机网使用同样 的帧,不需要进行协议转换,也不需 要线路卡上的SAR,大大简化了设 备,降低了成本。此外,这种系统不 使用电再生器,节点和路由交换机同 时起电再生器的作用。
2.GE的特性
以太网支持网络升级的方法简 单,对新应用和数据类型的处理灵
活、网络可伸缩,使GE成为高速、宽 带网络的战略性选择。它主要有以下 特性:
1)简便。直接的高性能升级。 无网络崩溃的危险。 网络管理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 问题是如何获得更宽的网络带宽,而 不至于使网络发生瘫痪。GE采用和 传统的10M、100M以太网相同的格 式,执行同样的功能。在单工操作模 式下,GE采用同样的基本CSMA/ CD访问方式解决共享介质的冲突问 题。使用局域网交换机或路由器连接 现有的低速以太网设备和GE设备非 常简单,只需要同样的线路速率互联 即可。GE使用同样的MAC帧格式。 由于所有的以太网的帧格式和长度都 相同,没有必要作网络的其它变动。 这种革命性的网络升级途径使得GE 可以“无缝”融入现存的以太网和快 速以太网之中。以太网MAC帧具有 两种格式:SNAP(802.3)和Eth2。 作为对比,其它的高速网络技术使用 完全不同的帧格式。如ATM采用定 长的数据信元,当ATM和以太网、快 速以太网连接时,交换机或路由器必 须作ATM信元和以太网帧之间的转 换,造成一定的网络时延及设备的复 杂性。 按IEEE802.3X的规定,通过全 双工、交换方式连接的两个节点可同 时发送、接收数据包。GE在双工操 作模式下遵照同样的标准,使得GE 的联网距离不再受CSMA/CD方式 的限制。在单工操作模式下,GE采 用同样的CSMA/CD基本访问方法, 通信距离非常短。 从以太网过渡到快速以太网,大 多数网络管理员所熟悉的基本管理方 法仍可在G E上继续采用。例如, SNMP利用管理信息库(MIB)记录 关键性的统计信息,其它信息由远程 监视(RMoN)代理收集,通过网络 管理的应用程序汇集各种统计数据。 由于GE使用标准以太网帧,所以可 以使用同样的MIB和RMoN代理,
3。GE over DwDM的技 术实现
DWDM技术的传输容量比单波 长传输容量大几倍甚至上百倍,从而 节省了大量光纤,降低了传输成本, 促进了多种业务的发展。DWDM与 信号速率无关,可方便地引入宽带、
万方数据
35
数据等新业务,并可兼容不同体制、 不同厂家的设备。IP OVer WDM通 俗的说法就是让IP数据包直接在光 路上传送,减少网络层之间的冗余部 分,由于省去了中间的ATM和SDH 层,其传输效率高,节省了网络运营 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获得多 媒体通信业务的费用,是一种最直 接、最经济的IP网络体系结构。GE 0vet DWDM是IP oVel-DWDM的 一种廉价方式,非常适用于大型城域 IP骨干网的应用。
由于上述特点和对全双工操作 的支持,GE ovet DWDM将成为IP (特别是城域网)主干网的理想互联 技术。
GE 0ver DWDM 技术分析
1.GE物理层
与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一样, GE只定义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 物理层是GE的关键组成部分,在 IEEE802.3Z中定义了三种传输介质: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200m)、单模光 纤(传输距离5 km)和同轴电缆。 IEEE802.3ab则定义了非屏蔽双绞线 介质。除了以上几种传输介质外,还 有一种多厂商定义的标准1000Base- LH,它也是一种光纤标准,传输距离 最长可达100Rm。如何在千兆以太网 数据传过DWDM系统时,不对信号 进行处理(如插入开销)而实现性能 监测呢?千兆以太网的编码方式提供 了这一可能。GE信号是基于PC¥(物 理编码子层)中一种8B/10B编码方 式进行编码的,因此,GE在传输中 速率为1.25Gb/s,而不是lGb/s,每 一个8bit的字节被编成10Bit的字节。
先 需要解决的是IP层与WDM层的适
配与传输链路的管理问题。目前可供 选择的链路管理有以太网协议及 PPP/HDLC协议。笔者认为用千兆 以太网构建光互联网是最具发展潜力 的技术。
千兆以太网的技术支撑
Ethemet起源于传统的局域网技 术,其帧结构可以直接在计算机间传 输,并且以太网是非同步的,对同步 和时钟不敏感,能容忍时延和抖动问 题。但将千兆以太网用于长距离传 输,仍需要解决抖动累积与故障定位 问题。因此,在采用GE over WDM 实现长距离传输时,应能够实现对千 兆以太网(GE)信号3R中继和性能 监测,3R(再生、重整形、重定时) 中的重定时(Retiming)可以通过在 oTU卡中配置干兆(1.25G)时钟晶振 来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千兆以太网作为 高速接入手段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 视,康宁等公司正在研究与垂直腔表 面发射激光器相连的多模光纤,希望 千兆以太网成为经济、可行的组网方 案。
GE Over DWDM的提出
~种新技术的提出总是由于市 场的迫切需要所致。Internet骨干网 的带宽每经过6—9个月就翻一番。 l 997年为622Mb/S,i 998年为 2.5Gb/s,1999生g突破10Gb/s。如果 不采用WDM,那么仅Internet的数 据流就占满整个单波光纤系统的容 量。目前,单波长光纤系统的最大传 输速率为10Gb/s。
3)对新型应用和数据类型的支 持 Intranet)应用的出现预示着新数 据类型的发展,包括视频和音频。在 过去,人们认为视频需要一种新的、 专为多媒体设计的技术,但是如今由 于下列因素,将数据和视频综合在以 太网上已经成为可能。快速以太网和 GE所扩展的网络带宽和局域网交换 所增强的性能和新型协议的出现,诸 如资源预留协议(RSVP);新标准如 802.1Q和802.1p的出现,支持虚拟 网络(VLAN)和传输数据包的优先 级;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如MPEG一 2。这些技术和协议的综合使GE成为 视频和多媒体通信极其诱人的解决方 案。目前新发展的IP相关技术和第二 层交换技术都与GE相兼容,这与以 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情况相同。
在园区骨干网中,干兆以太网已 经在逐步替代ATM网络,主要原因 是经济效益方面的,据Den—Oro Group的一份研究报告,在2000年的 第一季度,用户购买了201}5-食ATM LAN端口,而干兆以太网交换端口 数是33.47d个。尽管ATM在提供Qos 方面有优势,但是IT管理者认为以太 网速率更快、更易于使用。但是,在 考虑到距离与多媒体数据传送时, ATM却略胜一筹。干兆以太网的 ASIC芯片与ATM相比要便宜得多, 以太网每端口的价格是200、300到 1000美元,而ATM是每端口800到 1200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