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作者:姜博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应用优势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农业物联网研究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物联网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物联网是指应用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活动中的物联网技术,主要通过各种感知设备的应用,采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以及动植物自身的信息,利用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网及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的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处理,最终通过智能化的操作终端,实现对农业活动的全过程监控,并为其提供实时服务。

目前,我国的农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在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是推动其走向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1.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农业物联网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显示出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大棚蔬菜、大田种植、花卉种植、水产养殖等多方面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体系、产品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应用覆盖面也在逐渐增大。

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1.1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建设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相应的技术研发也还处于起始阶段,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储备都远远不够,集成体系的建设也不成熟,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1.2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农业的应用对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采集的信息也很复杂,传感器以及信息应用的标准化程度将左右农业物联网的运行成败。

虽然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主导作用,但在国内还没有统一、有效的标准体系,而且相关标准的制定缺乏与市场应用的结合,导致物联网与市场的脱节,从而影响到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1.3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模式有待完善
我国农业物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相应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

现在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工程很多都还是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推动和相应项目资金的支持,但之后项目的推广力度却不够,而且,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复建设物联网的现象。

1.4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不足
农业物联网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先进技术,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要求很高,不仅要有丰富的农学知识,还要对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以及网络等都有较好的了解,但是现在很多基层单位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信息技术并不熟悉,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

2.农业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对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重视对农业物联网中农用传感器、信息智能处理、网络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借鉴、利用,不断攻克其中的关键技术,改进现有技术,加快规模效益的形成速度,促进传感器成本的降低,为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持。

农业物联网主要包括应用层、感知层以及传输层。

在应用层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数据存储、处理技术,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为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支撑。

在感知层要加强对农业资源、作物生长等方面信息传感器的研究,着重微型传感器中能源自给与节能控制技术的开发,努力发展针对农业和生物系统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在传输层要重点研究农业物联网中的体系结构与感知节点的部署管理,解决自组织网络与节点等共性问题。

2.2构建科学的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
结合国际标准进行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与调整,增强两者之间的同步性,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设中,逐步提高我国对于国际物联网标准的影响力。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息感知标准,包括传感器制造、测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规范与标准和传感器数据建模标准等。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信息服务标准,包括农业物联网中服务对象的分类、定义、标识和农资、农产品的数据格式、编码等。

最后,要制定科学的信息应用标准。

包括农业物联网中项目建设的相关规范、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标准等。

2.3创新农业物联网的运行机制与应用模式
农业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技术具有无可取代的应用优势,政府应该加大对其的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其运行机制,探索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模式。

要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相关生产单位参入到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中,创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多方参与为形式,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

在技术的保障下,坚持因
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实际需要在各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规模化应用。

加强对农业物联网中感知、应用技术相关资源的整合,建设有效的示范性项目,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推广,通过可持续发展应用模式的建立,促进农业物联网的全面发展。

2.4加强对农业物联网应用人才的培养
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其应用人才的培养。

要制定科学的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计划与相应的培训。

计划。

联合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在现有物联网的专业中增设农业领域的培养方向,探索出—条订单式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开展,逐步推动对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同时,要善于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学习条件,并加强与农业物联网应用单位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使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中,不断扩大现有的农业物联网人才队伍,以满足未来农业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2.5制定科学的农业物联网发展战略
农业物联网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其涉及的面很广,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问题也很突出,要加强对物联网的顶层设计,尽量减少出现重复投资的情况,加大农业物联网的研发力度,推进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中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从国家的层面上组织开展针对农业物联网的专项规划工作与研究工作。

成立以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为目的的工作小组,建立完善的部门联动机制,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多方参与为形式,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企业、农业生产单位参与进来,共同为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还要加强对我国农业物联网政策、方针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从国家的层面上开展农业物联网政策的制定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业物联网建设的指导作用,并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单位与各界人士参与到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应用中,将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发展纳入到我国强农惠农的政策中。

3.结语
综上可知,通过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实现高度的智能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业物联网的推广与应用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政府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其应用也有了不错的成效。

但是其技术离成熟还有较大距离,应用的可开拓空间也还很大,因此,在未来,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物联网的重视与研究,不断完善其标准体系与运营机制的建设,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标准化、规模化与产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