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某市2010年度营业性货运企业调查分析报告院 (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流092学生姓名罗俊俊学号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市2010年度营业性货运企业调查报告院 (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物流092学生姓名罗俊俊学号2011年12 月 12 日至 12 月 17 日共 1 周指导教师姜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货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路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我国公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运力结构性过剩以及单车经营生产方式、运输效益低的现象长期没有改善。

对此,本文通过建立某市货运生产率分析模型,以车辆运用效率指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及车辆生产率,结合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背景,探讨我国提高公路货运生产率的方向和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

关键词:货运企业、效率指标、车辆生产率、实载率目录1 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发展现状。

(7)2案例分析 (7)2.1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 (8)2.2提高车辆完好率的措施 (11)2.3提高实载率 (12)2.4提高其他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及车辆生产率的措施 (12)3 合理化运输 (12)3.1运输合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3)3.2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13)4、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的建议 (15)5、结论 (16)参考文献 (17)1 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公路快速货物运输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公路快速货运企业。

这些快运公司的出现,拓展了道路运输发展的空间,促进了道路运输结构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对快速货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运输品质参数——“速度”明显提高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成、车辆性能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货物运输速度有了明显提高,与之相关的“安全”、“方便”、“及时”、“周到”等运输特征得到显著改善。

部分公路快运企业已经实现了400 km以内当日往返,800 km以内当日到达,800~l 600 km 48 h送达。

如湖北捷龙快速货运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务承诺是武汉一上海之间快运货物16 h送达、武汉一广州36 h送达。

(2)网络形式逐渐由线路型向网络型转变。

目前,我国快运企业的网络形式逐渐由线路型向网状型转变,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较大发展。

网络形式已由最初的只能够到达线路上的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会城市发展到区域范围内或以经济圈快运为主,网络服务范围也由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辐射。

但在现阶段,线路型的公路快运企业仍占有较大比例,这类快运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拥有车辆数少,线路途径城市屈指可数。

(3)专业型快速货运企业已出现以前的公路快运企业大都在原传统运输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快运业务,由于受企业运力、组织能力的影响,很难提供专业化的快运服务。

随着快运需求的“专一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强烈,专门提供快速货运服务的新型运输企业已经出现。

业务内容包括向快运需求用户的小单位个别配送、混合装载、广范围的网络运输等快运服务,典型的企业如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开展了以宅急送为基础的快运服务。

2 案例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发展,货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公路交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但是,我国公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运力结构性过剩以及单车经营生产方式、运输效益低的现象长期没有改善.对此,本文通过建立某市货运生产率分析模型,以车辆运用效率指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及车辆生产率,结合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背景, 探讨我国提高公路货运生产率的方向和途径。

指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平均车日行程等)及车辆生产率,根据计算出的指标对该市运输业的发展提出改善措施。

2.1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1)完好率 完好率是指统计期内企业营运车辆的完好车日与总车日的百分比。

是一种车辆技术管理指标,表示车辆的技术完好状况和维修工作水平。

如下式:(2-1)%03.87%10014821491289939%100=⨯=⨯=U U a a α (2-2)(2)工作率 工作率是指统计期内工作车日与总车日的百分比,反映企业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故又称工作车率或出车率。

如下式:aαdα%100%100⨯--=⨯=U U U U U U w n d d α (2-3)%53.68%10014821491015774%100=⨯=⨯=U U d d α (2-4)(3)平均车日行程平均车日行程是指统计期内,全部营运车辆平均每个工作车日内行驶的里程,是以车日作为时间单位计算的综合性速度指标,计量单位为km 。

平均车日行程指标是一个反映营运车辆在时间和速度两方面利用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如下式:,(2-5)式中 L ——车辆在统计期工作车日内的总行程(km );)km (53.1001015774101933313d ===d U L L (2-6)(4)里程利用率β里程利用率(β),是指统计期内车辆的重车行程与总行程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车辆总行程的有效利用程度。

计算公式为(2-7)式中 L —统计期内车辆总行程(km ); —统计期内车辆的重车行程(km );—统计期内车辆的空车行程(km )。

%05.57%10010193331358148315%100=⨯=⨯=L L lβ (2-8)(5)吨位利用率γ是按全部营运车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运次,综合考察其载重能力利用程度。

可按下述公式计算:(2-9)式中 —统计期内所有营运车辆实际完成的周转量之和((t·km)或(人·km)); —重车行程载质量(吨位公里或客位公里)。

(6)实载率ε实载率又称载质(客)量利用率,是按全部营运车辆一定时期内的总行程计算的载重能力利用指标,是指汽车实际完成的周转量占其总行程载质(客)量的百分d L l L v L %100)()(%10000⨯∑∑=⨯∑∑=l l L q qL P P γP ∑比,用以反映总行程载质(客)量的利用程度。

实载率的计算公式如下:(2-10) %53.56%10059.15781629.89209%100'0=⨯=⨯=∑∑P P ε (2-11)(7)车辆生产率①工作生产率载货汽车的运输工作通常是以运次为基本运输过程加以组织,在一个运次当中:货运量 Q c =q 0γ 周转量 P c =q 0γL l 工作时间 t c =t t + t lu (2-12) (2-13) β =L l / L =L/ v t + t lu =L l / βv t + t lu②总生产率平均每一总车时内车辆在线路上的工作车时为如下式:ραd d d d d dT U U U T U T ===2424' (2-14) 则总生产率为,如下式:(2-15) (2-16)——以货运量表示的总生产率;——以货物周转量表示的总生产率。

2.2提高车辆完好率的措施如何提高车辆完好率,使之最大发挥效益,我们认为最佳途径是压缩车辆非完好日,挖掘潜力,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这也是衡量车辆管理人员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

(1)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要提高车辆完好率,必须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

要对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并把车辆更新报废、年检年审、交通事故处理、安全出行、车辆调度和考勤等工作一一进行细化量化,做到每一项任务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整改,围绕完好率建设中心工作,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u l t l c c q t L q t Q W +==βυγ0u l t l l c c P t L L q t P W +==βυγ0q W 'p W '(2)要狠抓细节,具体到事。

抓好细节管理往往是提高车辆完好率的突破口。

车辆管理工作涉及技术、安全、服务、经济等方方面面,例如要做到安全文明出行,时刻保持车辆行驶良好技术性能等。

为此,在抓好车辆完好率建设中,要力求做到全、细、实,要求每位驾驶人员做到脚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脑勤、心勤,及时发现问题,不放过每一个疑问,善于发现事故苗头。

车管人员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工作中不怕暴露问题,不怕揭短,把隐患排除在出发之前,充分认清严格管理是推进车辆完好率建设主要途径,才能在提高车辆完好率建设中出成效,建业绩。

(3)要建全机制,考评入心。

检查是车辆管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车辆驾驶员对车辆养护情况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驾驶员落实责任、提高完好率的有效手段。

按照车辆养护要求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有时利用每月初油耗统计时进行车辆性能情况检查,有时作为专项活动进行全面普查,并把定期检查与年检相结合,不定期检查与车辆交接等工作相结合。

同时,认真做好车辆年检、交通事故、停用、车辆使用交接、交通违章等情况登记,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对落实责任好的人员给予表彰,树立典型;对落实执行差的人员,区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依据制度进行处罚,并作为年度考核、技师评聘依据和临聘工作人员合同签订、辞退依据。

2.3 提高实载率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我国曾在铁路运输上提倡“满载超轴”,其中;满载”的含义就是充分利用货车的容积和载重量,多载货,不空驶,从而达到合理化之目的。

这个做法对推动当时运输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前,国内外开展的“配送”形式,优势之一就是将多家需要的货和一家需要的多种货实行配装,以达到容积和载重的充分合理运用,比起以往自家提货或一家送货车辆大部空驶的状况,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进展。

采用整车运输、合装整车、整车分卸及整车零卸等具体措施,都是提高实载率的有效措施。

配载运输,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载运方法以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

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

2.4提高其他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及车辆生产率的措施提高里程利用率的措施有做好货源的调查,组织好车辆回程货源,仔细编制运输作业计划,选择合理的行驶路线及合理调度车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