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专升本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在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IP地址:为了使连入Internet的主机在通信时能够相互识别,Internet上的每一台主机都分配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
窄义的Internet:指所有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连的集合,TCP/IP协议的分组通过路由选择实现相互传输,它也可以称为IP Internet。
二、选择DBCC DABD三、判断题:1.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组成。
(√)2.网络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转节点,它是信息交换的源点和目标,如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等;另一类是访问节点,它的作用是支持网络的连接,它通过通信线路转接和传递信息,如集中器、交换机等。
(×)3.在环型结构的网络中,信息按固定方向流动,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4.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为了表示方便,将32位地址按字节分为4段,低字节在前,每个字节用十进制数表示出来,并且各字节之间用点号“,”隔开。
(×)5.网络中的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两类。
(√)6.总线结构是以一个节点为中心的处理系统,各种类型的入网机器均与该中心节点有物理链路直接相连,其他节点间不能直接通信,其他节点通信时需要通过该中心节点转发,因此中心节点必须有较强的功能和较高的可靠性。
(×)7.IP协议是第三层的主要协议,负责将数据单元的端到端的传送。
(×)8.IP的中文含义是传输控制协议。
(×)9.TCP的中文含义是网际协议。
(×)10.TCP协议负责将数据从发送方正确地传递到接收方,是点到点的数据流传送。
(×)11.IP地址:10.10.34.4是B类IP地址。
(×)12.IP地址:129.11.4.18是C类IP地址。
(×)13.IP地址:220.129.34.56是A类IP地址。
(×)14.在缺省时,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0.0.0。
(√)15.在缺省时,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
(√)16.在缺省时,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0。
(√)四、填空题1.按信息传输距离的长短,可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用途是:(共享资源)、(数据通信)和(分布式数据处理)。
3.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3个要素组成。
4.OSI参考模型中的7个层次,按从低层到高层的顺序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网络中的链路容量是指每个链路在(单位时间)内可接纳的(最大)信息量。
6.IP协议的地址通常划分成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定(网络地址),第二部分(如果存在)指定(子网地址),最后一部分指定(主机地址)。
7. 拓扑的主要结构(星型)(总线型)(网状)(环型)(树型)五、简答题域名系统与IP地址的关系。
答:Internet通信软件要求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时必须使用数字表示的IP地址。
因此,一个应用程序在与用字母表示的名字的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通信之前,必须将名字翻译成IP地址。
Internet提供了一种自动将名字翻译成IP地址的服务。
这就是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
域名系统与IP地址有映射关系,它也实行层次型管理。
在访问一台计算机时,既可用IP地址表示,也可用域名表示。
一般情况下,一个域名对应一个IP地址,但并不是每个IP地址都有一个域名和它对应。
六、论述1.OSI模型及各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低层,它是建立在通信介质基础上的,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
实现二进制比特流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物理层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允许网络层通过网络连接进行虚拟无差错传输。
网络层,负责信息寻址和将逻辑地址和名字转换为物理地址。
传输层,确保报文无差错、有序、不丢失、无重复地传输。
会话层,允许不同计算机上的两个应用程序建立、使用和结束会话连接。
会话层也执行名字识别以及安全性等功能,允许两个应用程序跨网络通信。
表示层,确定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格式。
应用层,即OSI模型的最高层,是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窗口。
2.画出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图示,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答:总线结构将所有的入网计算机均接入到一条通信线上,优点是信道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网络节点相互通信,网络延伸距离有限,网络容纳节点数有限。
总线结构图示环型结构图示环型结构的优点是一次通信信息在网中传输的最大传输延迟是固定的;每个网上节点只与其他两个节点有物理链路直接互连。
缺点是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可能会终止全网运行,因此可靠性较差。
星型结构是以一个节点为中心的处理系统,各种类型的入网机器均与该中心节点有物理链路直接相连,其他节点通信时需要通过该中心节点转发。
星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建网容易、控制相对简单。
其缺点是属集中控制,主节点负载过重,可靠性低,通信线路利用率低。
星型结构图示树型结构图示树型结构是星型结构的一种变形,节点间通过多级处理主机进行分级连接。
降低了通信线路的成本,但增加了网络复杂性。
网络中除最低层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网状结构的优点是节点间路径多,碰撞和阻塞可大大减少,局部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可靠性高;网络扩充和主机入网比较灵活、简单。
缺点是这种网络关系复杂,建网不易,网络控制机制复杂。
网状结构图示作业题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虚电路:就是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络建立逻辑上的连接,这种连接建立之后就在网络中保持已建立的数据通路,用户发送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将按顺序通过网络到达终点。
ATM:是一种基于信元交换和复用技术的异步传输方式,为具有传输容量差异的网络提供了一种通用且适用于不同业务的面向连接的转移模式。
交换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专用点对点连接,它把传统以太网一次只能为一个用户服务的“独占”的网络结构,转变成一个平行处理系统,为每个用户提供一条交换通道。
二、选择CCADD BA二、判断题1.网络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转节点,它是信息交换的源点和目标,如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等;另一类是访问节点,它的作用是支持网络的连接,它通过通信线路转接和传递信息,如集中器、交换机等。
(×)2.在环型结构的网络中,信息按固定方向流动,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3.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最简单最廉价的互连设备,操作在OSI的数据链路层,中继器对在线路上衰减的信号具有放大再生的功能。
(×)4.FDDI是指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它是一个总线结构的网络。
(×)5.网络互连通常是指将不同网络用互连设备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范围更大的网络,也可以是为增加网络性能和易于管理而将一个原来很大的网络划分为几个子网或网段。
(√)三、填空题1.常见的网络硬件有(计算机)、(网络接口卡)、(通信介质)以及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等。
2.交换式局域网中,静态交换中可分为(静态端口交换)和(静态模块交换)。
3.X.25中,分组穿过网络到达终点的方法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
4.在FDDI标准中,令牌分为(受限令牌)和(不受限令牌)两种。
5.100Base-T 包括三种媒体标准是(100Base-TX)、100Base-T4和(100Base-FX)。
6.FDDI网络的优点是较长传输距离、(较大带宽)、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和互操作性强。
7.在计算机网络中,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连线。
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
8.令牌是一种非常短的特殊的(结构帧),包括令牌的(开始)、(结束)和类型等参数。
四、简答题1.简述在ATM中三种通道的关系。
答:传输通道TP、虚通道VP和虚信道VC。
传输通道是ATM设备间的真实物理连接,一个传输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虚通道,每个虚通道又包括一个或多个虚信道,交换可以在传输通道、虚通道或虚信道不同层次上进行。
在VPC中只基于虚拟通道标识符VPI进行交换,VPC的用户可以透明地访问VCC,VCC具有相同路径,在VCC中和虚拟信道标识符VCI组成的路由信息进行交换。
2.简述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及其主要作用。
答:⑴中继器完成物理层间的互连,主要起到信号再生放大,延长网络距离,也就是把比特流从一个物理段传输的另一个物理网段。
⑵网桥完成数据链路层间的连接,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网段连接起来,网桥可以通过过滤不跨网段传输的信息,避免了线路的瓶颈。
⑶路由器是进行网络层间的互连,提供各种子网间网络层的接口,提供子网间的路由选择,并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控制。
⑷网关是工作在七层协议参考模型中第3层以上的网间连接设备,它的作用是连接多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3.简述VLAN的实现方法答:(1) 通过端口在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上只能支持一个VLAN,基于端口支持的VLAN没有第3层地址识别能力。
(2) 通过网络地址每个端口上可以划分为若干个VLAN,每个VLAN可以跨越不同的拓扑结构,VLAN间的通信也可不必经过路由器。
(3) 通过用户定义它跨越根据帧中任何字段的特定值来划分VLAN,例如根据帧中的协议类型值IPX或NetBIOS服务划分,或者用MAC地址划分。
五、论述1.叙述CSMD/CD的工作原理答:•CSMA/CD是指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
•在这种方式中,一个工作站在发送前,首先使用载波侦听协议侦听媒体上是否有收发活动,也就是载波是否存在。
当侦听到媒体空闲时,立即开始进行传输。
如果侦听到有载波存在,工作站便推迟自己的传输,退避一段时间后再试。
•如果两个工作站同时试图进行传输,将会造成彼此间的干扰,这种现象称为碰撞。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媒体上连接的所有工作站的发送都基于媒体上是否有载波,所以称为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
•为保证这种操作机制能够运行,还需要具备检测有无碰撞的机制,这便是碰撞检测(CD)。
即,工作站在发送过程中仍要不断检测是否出现碰撞。
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有碰撞发生,工作站发送一个短的干扰信号,以保证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出现了碰撞,发送完干扰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重新尝试发送。
•信号在网络上传播有一定时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出现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