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压力容器法规

中国压力容器法规

中国压力容器法规一、概述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机构是伴随着事故的发生而产生的,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门法律,实施专项监察。

其模式为“全过程安全监察模式” ,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七个环节,根据设备的不同性质,对其涉及安全的环节,实行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的基本制度。

1955 年,在原劳动部设立锅炉安全检查总局,开展了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监督管理。

现在的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法规也是伴随着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

1982 年2 月,国务院颁布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

为贯彻落实《暂行条例》的实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根据《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的授权规定,制定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实施细则》,由原劳动人事部于1982年8月7日颁发,以后陆续颁发了有关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先后颁布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了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等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形成了“法规——部门行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技术规定及相关标准” 四个层次的法规体系结构。

二、第一层次: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1.行政法规:国务院1982 年颁布实施的《暂行条例》,对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明确特种设备企业的安全义务,减少当时高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锅炉压力容器爆炸数从1979年的每年每万台7 起下降到2003年的0.5起。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暂行条例》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暂行条例》规定的监督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复杂情况。

二是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范围也发生变化,除锅炉压力容器外,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游乐设施以及压力管道等大量增加,事故也频繁发生,亟需规范。

三是《暂行条例》的操作性不够明确、具体,大量涉及行政许可的行政监管措施不够公开、透明,基本上是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予以规定实施的。

四是对有关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行为没有制定具体的处罚规定和行政强制措施。

五是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六是境内外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制度不统一,与WTO 规则不符。

为解决上述问题,2003 年3 月11日国务院发布373 号令,公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监察条例》),自2003 年6 月1 日起实施,《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监察条例》共七章91 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特种设备的生产第三章特种设备的使用第四章检验检测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负责应重点了解以下几条:1)第二条:了解特种设备的定义范围。

2)第十一条: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压力容器的设计活动,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条件。

3)第六十四条:非法从事设计活动的处罚规定。

4)第八十八条:压力容器的定义。

2.法规性文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地方性法规:根据宪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目前已有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劳动保护条例、劳动保护监察条例、劳动安全监察条例等,其中21 个条例中有与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相关的规定。

三、第二层次: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1.部门规章:以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并经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告的“办法” 、“规定”、目前以“令” 形式发布的承压特种设备类“部门规章” 已有五个,与我们有关的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2002年7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令第22号发布,2003 年1月1日起实施),《管理办法》共六章35 条及两个附件。

主要是锅炉压力容器制造方面的要求,但我们是制造厂的设计部门,对其中内容也应有些了解。

1)第四条:压力容器的定义2)附件一: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级别划分我们公司的制造资格;A1 级(单层高压)、A2 级。

2.地方规章: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办法” 、“规定”等。

四、第三层次: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规程、规则等技术规范)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目前是以部门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出的“监督管理规定”、“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技术检验规则”等,锅炉压力容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有42 个,分为以下几类。

1.监督管理规定、办法类共26 个,其中与设计有关的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和《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锅[2002]235 号文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替代原劳动部《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

该《管理规则》共八章77 条及6 个附件。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计单位条件第三章审查机构第四章设计单位资格许可程序第五章《设计许可证》的增项和变更第六章设计单位《设计许可证》的换证第七章管理与监督第八章附则设计人员需重点了解以下几条:a)第三条: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详见附件2。

b)第六条:《设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4年。

c)第八、九条: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审定)、审核人员,必须经过规定的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的《设计审批员资格证书》,有效期4年。

d)第十四条: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e)第十六条:设计单位应建立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f)第十七条:建立健全设计管理制度,共13项。

g)第十九条:各级设计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h)第六十三条:换证审查内容13项,其中第6款,对设计、校核人员进行书面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 第1 3款,设计资格印章的使用与管理。

i)第七^一条:违规行为。

2)《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锅[2003]194 号文发布,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自2004年1 月1 日起实施,《许可条件》共7章64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锅炉制造许可资源条件要求第三章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源条件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第五章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要求第六章安全附件制造许可资源条件要求第七章附则与设计有关的为以下几条:a)第五十三条:产品铭牌要求,铭牌上至少应包括11项内容。

b)第五十四条:设计要求,规定了钢和有色金属的设计安全系数和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系数。

c)第五十五条:压力容器用钢要求。

d)第五十六条:制造要求,主要是热处理的要求。

e)第五十七条:检验要求,焊接试板和无损检测的要求。

2.安全监察规程类共8 个,《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为其中之一。

3.技术检验规则类共8 个。

五、第四层次:技术规定及相关标准1 .技术规定指有关部门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为贯彻落实法规的实施,提出的一些具体的技术规定、条件和要求。

目前有有5 个,均与设计无关。

2.相关标准指一系列与锅炉压力容器有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如GB150、GB151、JB4700系列等。

六、存在问题尽管上述法规体系、制度的建立,对改善我国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内容。

现行的法规体系与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 .监察制度缺少专门法律的支撑与国际相比,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法规体系中在法律层次上存在差距。

鉴于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具有危险性的特点,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均有专门的法律,如德国的《设备安全法》,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法》、《高压气体保安法》。

而我国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法规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法律。

目前人大财经委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的建议,拟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法》。

2. 法规层次存在缺陷对锅炉压力容器材料的监督未予明确;对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处理缺少明确的规定;对锅炉压力容器有关保险(包括检验保险、安全责任保险等)的鼓励政策没有体现。

3. 部门规章不健全许多管理规定、办法,包括应以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大多是以“部门文件”形式发出的,而不是以“部门规章”形式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

法规设定的内容是基本的要求,还需要配套的规章作具体的规定。

因此,根据法规设定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与新条例配套的规章,凡涉及行政执法、行政处罚以及行政管理性内容较突出的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办法,均应以“部门规章”的形式予以公布。

而对于目前已有的、以“部门文件”形式下发的监察规定、办法,应尽快予以修订和完善,并进行分类,缺项补齐、归类整合。

4. 安全技术规范不完善缺少事故分析导则和安全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规定。

事故的统计范围、事故分类与国外不一致。

拟建立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

将“安全监察规程”“监督考核规则”、“技术检验规则”等统一归类于安全技术规范。

5. 亟待解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符合的关系一是主体关系,现行的规范性文件中,有些文件的执行主体是原劳动部(如《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些文件的执行主体是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如《容规》),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后,主体关系发生了变化,应对这些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明确主体关系。

二是一致性问题,现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文件内容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不尽一致(如程序规定、时限要求)等,需要修改调整,以符合条例的规定。

对现行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理顺主体关系,具体内容的设定要按照新条例进行调整,与新条例相符合。

6•标准体系不完整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标准体系尚不完整,目前还没有将锅炉和压力容器纳入同一标准体系,因此存在锅炉相关标准和压力容器相关标准(如相关的材料标准、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及无损检测标准)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

目前已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积极靠拢国际标准,逐步建立或形成相对一致的锅炉压力容器标准体系。

第4页共4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