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中铁二院科技发〔2007〕271号
关于印发《铁路桥梁钻(挖)
孔桩基础设计一般规定》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生产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桥梁桩基础的设计质量,使铁路桥梁钻(挖)孔灌注桩基础的设计更合理、更经济。
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结合设计经验和施工实际情况,公司制定了“铁路桥梁钻(挖)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一般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铁路桥梁钻(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般规定
二○○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附件:
铁路桥梁钻(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般规定钻(挖)孔灌注桩基础具有施工机具简便,机械化程度高,适用性广的优点,在铁路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挖)孔灌注桩基础已成为铁路桥梁的主要基础类型之一。
随着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桩基础在铁路桥梁基础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使铁路桥梁钻(挖)孔灌注桩基础的设计更合理、更经济,进一步提高我公司桥梁桩基础的设计质量,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结合以往设计经验和施工实际情况,制定“铁路桥梁钻(挖)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一般规定”以指导我公司铁路桥梁的钻(挖)孔灌注桩基础设计。
1、桩基与明挖
明挖基础和桩基础是铁路桥梁的主要基础形式。
明挖基础适用于较浅基础,桩基础适用于较深基础。
明挖基础和桩基础的分界应根据具体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环保、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一般在挖深不超过6m,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明挖基础;陡坡地段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柱桩与摩擦桩
在同一桩基中不应同时采用摩擦桩和柱桩。
一般情况下,当桩底置于岩石中时按柱桩设计,当桩底置于土中时按摩擦桩设计。
设计时,应根据基岩的埋深情况进行摩擦桩与柱桩之间的经济比选。
当桩底置于软质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值小于4MPa时,可分别按摩擦桩和柱桩进行计算,在各自的力学指标符合实际的前提下,取单桩容许承载力较大者作为计算值。
3、地质参数的取值
地质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对桩基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是桥梁基础
设计的依据,因此地质专业应提供完整详细的地质资料,除常规的物理参数以及基本承载力外,还应提供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和m0、岩石地质的单轴抗压强度R、桩周极限摩阻力f(对R≤4MPa的软质岩,应提供W2的桩周极限摩阻力)。
对于客运专线铁路,当采用摩擦桩时,需要进行沉降控制,需提供压缩模量~应力曲线。
在进行桩基设计时,应采用地质专业提供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
4、常用桩径的选择
桩的直径应根据受力大小,桩基形式和施工条件确定:
挖孔桩一般采用:1.25m、1.50m、2.00m
钻孔桩一般采用:1.00m、1.25m、1.50m、2.00m
地面(墩台中心处)至桩底的深度小于18m且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桩,在地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挖孔桩,否则采用钻孔桩。
摩擦桩宜优先选用较小桩径,当桩较长时应综合进行桩径、桩长、桩数的比选。
5、桩基考虑桩周土作用起算点的确定
桩基考虑桩周土作用的起算点,应视桩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定。
一般在平坦地区,桩基考虑桩周土作用的起算点从承台底或承台底以下的原稳定地面线开始起算;在地面坡度较陡、岩面起伏较大的情况下,桩基考虑桩周土作用起算点最外侧距地面稳定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按以下规定确定:
(1)弱风化的硬质岩取2m;
(2)强风化的硬质岩和弱风化的软质岩取3m;
(3)强风化的软质岩取4m;
(4)全风化岩石和土质取5m。
6、柱桩下端嵌入岩石锚固点的确定
柱桩下端嵌入岩石内的锚固点应视桩所处的岩石坚硬程度、岩石完整程度、节理发育程度、风化程度和岩面起伏程度而定。
一般情况下,锚固点最外侧距稳定岩面的最小水平距离按以下规定确定:(1)弱风化的硬质岩取1.5~2倍桩身直径且不小于3m;
(2)强风化的硬质岩和弱风化的软质岩取2.5倍桩身直径且不小于4m。
7、柱桩的最小嵌岩深度
(1)对于微风化的硬质岩,嵌岩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不小于0.5m。
(2)对于弱风化的硬质岩,嵌岩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不小于1.0 m。
(3)对强风化的硬质岩和弱风化的软质岩,嵌岩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不小于2.0m。
8、承台与桩径的关系
承台板的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
对于常用的钻(挖)孔灌注桩,其桩径与承台按以下规定选用:
1.0m桩径承台厚度
2.0m
1.25m桩径承台厚度
2.0m
1.50m桩径承台厚度
2.5m
对于混凝土承台,桩间距不宜过大,应符合以下条件
桩间净距≤2倍承台高,且桩中心距不大于5.0倍桩径。
9、刚性角
(1)当承台座板墩台身至桩基边缘扩散角在35°以内时,承台座板按构造配筋。
(2)当承台座板墩台身至桩基边缘扩散角在35°至45°之间时,承台座板按计算配筋。
(3)承台座板墩台身至桩基边缘扩散角不得大于45°
10、桩长
桩长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根据计算确定。
对桩径d=1.0m、d=1.25m的桩基础,最小桩长可采用6m;对桩径d≥1.5m的桩基础,最小桩长应根据计算确定。
11、不等长桩
一般情况下,桩基宜采用等长布置,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采用不等长布置。
(1)在地面坡较陡、岩面起伏较大的非岩溶地区,当桩尖位于硬质岩时可考虑采用不等长桩,不等长桩之间的桩底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应不大于岩层的内摩擦角。
(2)在岩溶发育区,采用不等长桩要慎重,要充分考虑邻近岩溶对桩持力层的影响。
桩长差别较大时,需考虑长短桩的内力分布。
12、分段配筋
钻(挖)孔灌注桩,无论是柱桩还是摩擦桩均可按桩身内力要求分段配筋,设计时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可按下列原则办理:
(1)桩长L≤20m采用通长配筋;桩长20m<L≤40m采用2段配筋;桩长L>40m采用3段配筋。
(2)按计算桩身混凝土不需配筋的桩,应在桩顶部4~6m范围内设置构造联接钢筋,并伸入承台板内。
钢筋直径可采用16㎜,间距250~350㎜。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采用C25~C30。
(3)考虑到声测管的架立,无论是分段配筋的桩身,还是不需配筋的混凝土桩身,均应有少量的钢筋通至桩底。
主题词:基本建设铁路规定通知
抄送:公司办、党办、人力资源部、计经部、生管部、技术中心、存档(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6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