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

浙江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

浙江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与立法依据】为了加强和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根据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无障碍环境建设定义】本办法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自主、安全、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和获得社会服务,对物质环境、信息交流环境及其他环境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本办法所称有需要者,是指残疾人、老年人、伤病者、孕妇、儿童及其他需要无障碍环境的社会成员。

第四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原则】【无障碍环境建设一般性原则】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

【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性原则】无障碍物质环境、信息交流环境及其他无障碍环境建设之间应当相互衔接、信息共享,形成连贯的系统。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化原则】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自主、安全、便利的建设要求。

第五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加大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中,逐步实现城市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征求残疾人组织、老龄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的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五年组织一次本行政区域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协调解决本辖区内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政府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公安、教育、卫生计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旅游、体育、人力社保、民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进行无障碍设施工程改造有资金困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具体办法由各级财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七条【社会组织职责】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八条【无障碍意识】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

第九条【鼓励和奖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措施,鼓励研制、开发、创新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无障碍设施第十条【城乡分步建设无障碍设施】城镇应当按照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乡镇、村居应当逐步建设无障碍设施。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应当制定规划的乡镇和村居,还应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本区域的乡镇或村居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资源,同步推进乡镇、村居无障碍设施建设。

优先对乡、村居便民服务、卫生医疗、社会福利、养老等机构和场所,以及公共汽车停靠站点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并为残疾人家庭、老年人家庭配备无障碍设施。

第十一条【无障碍设施建设范围】道路、公共交通、公共建筑、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广场、绿地、旅游景区、体育文化场馆等公共场所及其他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场所应当按照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十二条【新改扩建无障碍设施要求】新建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无障碍审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政府确定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建设项目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建设项目文件中未按照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的,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项目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缘石坡道、轮椅坡道、盲道、过街语言提示系统等无障碍设施。

人行天桥、地道出入口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扶手、轮椅坡道或者无障碍电梯。

第十五条【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障碍出入口、轮椅坡道、无障碍通道、低位服务设施、无障碍厕位或厕所、无障碍停车位等无障碍设施。

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停靠站应当设置盲文站牌或者语音提示服务设施。

用于公共客运服务的火车、汽车及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等车辆应当在车辆出入口设置无障碍踏板,并按照规定设置扶手、轮椅专席、无障碍通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和鼓励出租车经营企业投入一定数量可供肢体残疾人乘坐的无障碍出租车,具体数量由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建筑广场绿地的无障碍建设】公共建筑、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门、轮椅席位、低位服务设施、无障碍厕位或厕所、无障碍停车位等无障碍设施。

开放参观的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障碍旅游路线;居住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无障碍住房。

第十七条【无障碍停车位要求】城市公共停车场、大型居住区应当在方便残疾人通行的位置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并设置显著标识。

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停车场经营者应当免收停车费。

肢体残疾人使用无障碍停车位时,应当在车辆明显位置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者无障碍停车位使用标识,未在车辆的显著位置放置残疾人证或者无障碍停车位使用标识的车辆不得占用无障碍停车位。

第十八条【无障碍标识】无障碍设施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无障碍标识,无障碍标识应当醒目,避免遮挡。

无障碍标识应当纳入城市环境或者建筑内部的引导标识系统,形成完整的系统,清楚地指明无障碍设施的走向及位置。

第十九条【无障碍设施改造】对已建成但未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或者已建成无障碍设施不符合规定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由所有权人或管理人负责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与管理。

推进老旧住宅区的无障碍电梯的加装改造,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便利。

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根据其实际需要对住房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在不影响安全和他人使用的情况下,房屋管理部门应当允许其进行改造,物业服务者应当为其改造提供便利。

上述人员进行无障碍改造有经济困难的,可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申请补助。

第二十条【优先改造的无障碍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一)特殊教育、康复、社会福利和托养照料等机构;(二)国家机关、公用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三)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口岸和地铁口等公共交通服务场所;(四)学校、医院、金融、邮政、通信、商业、旅游、酒店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五)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场馆的公共服务场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前款规定的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时,应当征求残疾人组织、老年人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无障碍设施的维护】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应当加强对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标识的日常维护,确保无障碍设施和标识正常使用。

所有权人和管理人自行约定对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修复责任的,按照其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无障碍设施的占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城市建设、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等原因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避免占用无障碍设施。

确需占用的,应当经无障碍设施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同意;依法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占用单位应当设置护栏和易识别的警示标识,同时采取必要的替代措施;临时占用期满,应当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第三章无障碍信息交流第二十三条【政府信息无障碍】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手语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保障残疾人等有需要者无障碍地获取政府信息及其他公共信息。

第二十四条【无障碍网站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网站、残疾人组织网站应当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政府公益组织网站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

鼓励非政府公益组织网站参照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设计。

第二十五条【图书馆无障碍】县级以上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其他图书馆应当逐步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

视力残疾人阅览室应当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配备语音读屏软件,为视力残疾人阅读书籍、使用互联网提供便利。

第二十六条【电视节目无障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创造条件,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定时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

第二十七条【录像制品无障碍】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应当配备字幕。

第二十八条【考试无障碍】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应当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适合其生理特点的便利或者帮助。

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根据需要为其提供盲文或者大字体印刷版的试卷、电子试卷,必要时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第二十九条【公共活动无障碍】举办听力残疾人集中参加的公共活动,举办单位应当提供字幕或者手语服务。

第三十条【电信无障碍】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应当创造条件为有需求的听力、言语残疾人提供文字信息服务,为有需求的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信息服务。

电信终端设备制造商应当提供能够与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相衔接的技术、产品。

第四章无障碍服务第三十一条【报警、呼救无障碍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紧急呼叫系统。

紧急呼叫系统应当具备方便残疾人等有需要者报警、呼叫的文字信息报送、文字呼叫等信息传递功能。

第三十二条【选举无障碍服务】组织选举的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选票。

第三十三条【公共服务无障碍】国家机关、公用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单位,应当逐步创造条件,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为听力、言语、视力残疾人提供手语、字幕、语音或者其他便于沟通的服务,并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