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效工资制方案
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薪酬分配的作用,简化工资结构,理顺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优秀管理、技术、操作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员得到与其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进一步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效工资制,根据公司实际,特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1、效益与效率优先的原则。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坚持职工个人收入与单位经济效益、个人贡献和岗位职责挂钩,收入能增能减。
2、向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
针对人力资本的不同特点,合理拉开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和一般岗位的收入差距,向关键性管理、技术、操作等岗位倾斜。
3、易岗易薪的原则。
根据不同岗位确定岗位工资,调整岗位随之调整岗位工资。
二、岗效工资制的适用范围和构成
岗效工资制适用于在岗职工。
岗效工资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附加工资三个单元组成。
1、岗位工资单元
岗位工资单元是岗效工资制的主体。
岗位工资分为管理技术和操作两个岗位序列标准,管理技术岗位序列标准纵向设17个序号,
操作岗位序列标准纵向设21个序号,实行一岗三薪(详见附表1、附表2)。
2、绩效工资单元
公司按照“两低于”的原则确定工资总额,根据经济责任制考核方案确定绩效工资。
3、附加工资单元
⑴加班工资;
⑵津贴、补贴。
3、新岗位工资实行后,职工的年功工资、技能工资不再执行。
三、岗位工资的首次确定
1、管理、技术岗位按照所任职务确定岗位工资。
操作人员以岗次划分标准确定岗位工资。
公司将根据岗位的劳动技能、强度、责任及劳动环境,参照目前的十个岗级的岗次划分标准重新确定岗次。
2、岗位工资档次的首次确定。
能够履行本职务(岗位)工作职责的,按照截止到年6月1日从事本职务(岗位)工作年限长短确定。
其中:
⑴管理、技术岗位人员从事现职务工作(含相近职务工作)年限不满3年的,执行1档,3年以上的,执行2档;
⑵操作岗位人员从事现工种(含相近工种岗位,下同)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执行1档; 5年以上的执行2档。
⑶按以上⑴、⑵的规定确定岗位工资档次后,对于新岗次工资低于原工资标准的,按以上⑴、⑵所确定岗位工资档次为基础上调一
档执行(最高档为三档)。
四、新进人员初期岗位工资的确定
1、新进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分别按照管理技术岗位序列标准的序号3、4、5执行。
定级并确定管理技术职务后,按照序号直接对应到新职务档次(低于1档的按1档)执行。
2、其他新进人员分别执行学徒期、熟练期、见习期待遇。
期满定级后按照所在岗位的1档执行。
学徒期待遇:第一年至第三年分别为所在岗位1档标准的70%、80%、90%。
其中,高中(中专)毕业生第一年至第二年分别为所在岗位1档标准的80%、90%,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生第一年至第二年执行所在岗位1档标准的90%。
熟练期待遇:为所在岗位1档标准的80%。
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执行所在岗位1档标准的90%。
技工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待遇为所在岗位1档标准的80%,高级技校毕业生见习期待遇为所在岗位1档标准的90%。
参加工作未满4年的学徒、熟练岗位的职工,改变工种岗位后,重新执行学徒、熟练期,学徒、熟练期不能缩短。
五、建立岗位工资的动态管理机制
1、确定岗位工资的最高档
⑴管理技术岗位的最高档为3档。
⑵操作岗位的最高档为3档。
2、岗位工资的动态调整
建立岗位工资的动态调整机制。
在“两低于”的前提下,每年末,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自行制定的考核细则,按照管理权限对职工全年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评并根据综合考核考评结果,确定职工下一年度的岗位工资档次,考核考评分四个档次,分别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其中优秀、合格及以下各个层次的比例原则上按20%、60%、20%确定。
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执行三档;考核为合格的,执行二档;考核为基本合格的,执行一档。
连续两年考评为基本合格,按不合格对待;
⑵年度考评为不合格的,一般应转岗。
暂时不能离岗的,岗位工资降低两档。
连续两年考评为不合格的,应予待岗。
待岗期间待遇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5%发放。
3、职务(岗位)变动时岗位工资的重新确定
职工职务(岗位)发生变动的,按照变动后的职务(岗位)确定岗位工资。
新职务(岗位)档次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但不得超过新岗位的最高档):
⑴同岗位序列内部变动职务(岗位)的:
①管理或技术职务同序列晋升的,执行新职务1档,其中岗位工资额未增加的,执行新职务2档;管理或技术职务同序列降聘的,执行新职务3档,其中岗位工资额未降低的,执行新职务2档或1档。
②操作岗位人员同工种(岗位)之间变动的,按照原工种(岗位)档次对应到新工种(岗位)同档次执行;不同工种之间变动的,按新工种(岗位)的1档执行。
⑵不同岗位序列之间变动职务(岗位)的,一般按新职务(岗位)的1档执行。
其中:
操作人员到管理技术岗位的,在未确定管理技术职务之间,中专(高中)、大专、本科毕业生分别按照岗位工资标准的序号1、2、3执行,确定管理技术职务之后,按照序号直接对应到新职务档次(低于1档的按1档)执行。
管理岗位序列到技术岗位序列或技术岗位序列到管理岗位序列的,按照原职务档次所对应序号,直接对应到新职务档次(低于1档按1档,高于最高档的按最高档)执行。
六、有关政策
1、岗效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挂钩考核。
2、实行岗效工资制后,住房补贴以岗位工资为基数计算,职工的日工资标准以岗位工资为基数计算。
3、因工作需要,外派公费长学人员,脱产学习期间的岗位工资,按照原岗位1档执行。
学习结束后,重新确定岗位工资。
4、本方案解释权属公司人力资源部。
5、本方案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1:
管理技术岗位人员工资标准表
附表2:
操作岗位人员工资标准表
操作岗位职务标准及档次序号金额岗差
十岗三档21 1850 50 二档20 1800 50
三档一档19 1750 50 九岗二档18 1700 50
一档
八岗三档17 1650 50 二档16 1600 50
七岗三档一档15 1550 50 二档14 1500 50 一档
六岗
三档13 1450 50
二档12 1400 50
五岗三档一档11 1350 50 二档10 1300 50 一档
四岗
三档9 1250 50
二档8 1200 50
三岗三档一档7 1150 50 二档 6 1100 50 一档
二岗
三档 5 1050 50
二档 4 1000 50
一岗三档一档 3 950 50 二档 2 900 50 一档 1 8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