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校歌

东北大学校歌

在中国,大学,如果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大学,作为这所大学的学子,总会很自豪的。

校徽,校训,校歌,几乎是每个大学都会拥有的标志。

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底蕴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得完的,学校的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到底有如何重大的作用也不用通篇赘述,或者说仅仅作为一位研究生来说,有点儿不自量力了吧。

不过,校徽、校训、校歌至少可以蕴含了学校的这些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作为东大人,不仅仅是东大学子,我说的是东大人,至少或多或少的对于我们的校徽校训校歌应该有一些了解。

尤其是,在东北大学生活了六年,对于这些的理解也随着对于学校感情的不断加深,随着阅历的增长,对于这些更加的热爱,也对一些现在比较无奈和痛心疾首吧。

这几天正好是新生的军训,其中有一项就是唱东北大学的校歌,那今天就先说说东北大学的校歌吧。

先提问一个也许大不敬的问题吧,1.作为东大人,谁可以把东北大学校歌的大概的历史还有含义给讲出来。

词曲作者是?2.作为东大人,谁可以把东北大学校歌背着唱下来。

3.你知道吗,东北大学校歌在2005年之后,被删改了一半的歌词,这一半歌词,删得让很多人痛心疾首,可惜,随着我们的远去,现在的东大学子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东北大学校歌没被删时候的歌词了,那么,作为一直在校的东大人,您是否也知道东北大学校歌被删改的事情,知道被删改的歌词都是什么吗?东北大学校歌(部分修改后的,现在用的)词刘半农曲赵元任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能不奋勉乎吾曹?东北大学校歌(老)词刘半农曲赵元任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三民主义之圣化,仰青天白日之昭昭。

痛国难之未已,恒怒火之中烧。

东夷兮狡诈,北虏兮矫骁,【长蛇兮荐食,封豕兮喧呶】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苟捍卫之不力,宁宰割之能逃?惟卧薪而尝胆,庶雪耻于一朝。

唯知行合一方为贵,无取乎空论之滔滔,唯积学养气可致用,无取乎狂热之呼号。

其自迩以行远,其自卑以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能不奋勉乎吾曹。

先提了三个问题。

等看完我这篇文章以后,您就会知道答案了。

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东北大学时一所有着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学校,那么您是否也知道,东北大学的校歌(未阉割版)本身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创作者就是一段传奇。

1928年为了庆祝建校6周年,当时东北大学的元老之一孙献先生亲赴北京恭请刘半农先生作词。

学术造诣深厚,开一代新诗风的刘半农,面对列强环伺,几欲吞并我东北山河的危急势态,深深的意识到为东北大学作校歌的深远意义和肩负的重大使命。

怀着忧国忧民之情,倾注一腔心血,他不负众望写下了振聋发聩的《东北大学校歌》。

而后,著名语言学家兼作曲家赵元任先生为歌词谱了曲。

也许现在的人已经不是很了解刘半农先生和赵元任先生了,那打一个比方吧。

喜欢周杰伦的歌的人都知道,方文山的词,周杰伦的曲是一种绝配,他们演绎了很多的经典,比如《青花瓷》《东风破》等;再打一个比方,大家很熟悉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聂耳,田汉,也演绎了一段经典。

那么,刘半农先生,赵元任先生在民国时期,非常的赫赫有名,他们也一起合作过别的曲目,比如一首非常唯美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顺便说一句,“她”字就是刘半农先生创作的。

先不用说东北大学校歌的内容,光是词作者和曲作者,已经可以气杀大批国内院校了,很少有学校的校歌是如此重量级的作者所做的。

在东大六周年校庆时,张学良将军偕夫人于凤至女士进入会场并登台训话,随后由教育学院的潘美如指挥服装整洁列队于操场上的两千多学子齐唱《东北大学校歌》。

歌声嘹亮,声震天外,表达了东大师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同心声。

《东北大学校歌》此前在刘半农的研究资料中未有任何记载。

如今这段史料被挖掘出来,它将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并将作为东北大学珍贵的历史见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下面就看看东北大学的校歌吧。

需要说明的是,刘半农先生里面的两句词,在建国后被改了,不过改的真如神来之笔。

原词是:“沐三民主义之圣化,仰青天白日之昭昭”。

建国后,这两句歌词自然不能留下来,改为:“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其他歌词,几乎没变,直到公元2005年。

下面附上东北大学的歌词和本人粗浅的分析。

原词:1、白山兮高高2、黑水兮滔滔3、有此山川之伟大4、故生民质朴而雄豪5、地所产者丰且美6、俗所习者勤于劳7、愿以此为基础8、应世界进化之洪潮9、沐春风时雨之德化10、仰光天化日之昭昭11、痛国难之未已12、恒愤火之中烧13、长蛇兮荐食,封豕兮喧呶15、灼灼兮其目16、霍霍兮其刀17、苟捍卫之不力18、奚宰割岂能逃19、惟卧薪而尝胆20、庶雪耻于一朝21、惟知行合一方为贵22、无取乎空论之叨叨23、惟积学养气可致用24、无取乎狂热之呼号25、其自迩以行远26、其自卑以登高27、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28、使命如此其重大29、能不奋勉乎吾曹30、能不奋勉乎吾曹1、2句“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白山指代长白山,黑水指代黑龙江,以白山黑水来指代东北大地。

3、4句“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俗话说,好山好水好人,有东北如此好山好水当然民风纯朴豪放。

5、6句“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于劳”东北地里面所产丰美,民风习俗勤劳。

前面六句表现的都是东北地区大好河山,民风纯正。

7、8句“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以前六句所描述的为基础,来应对世界的进步,表现了东北地区并非故步自封,闭关锁国,与世界同步进化。

9、10句最为精彩:读之如神来之笔。

“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原为“沐三民主义之德化,仰青天白日之昭昭”。

改后的歌词只能用大气,天人合一来形容!境界比原词高出百倍!前10句都是介绍东北人杰地灵,物化天宝。

读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更是气势昂扬。

接下来就开始了转折。

东北大学本来就是一所以爱国主义传统闻名的学校。

接下来就讲的是毋忘国耻,爱我中华的精神。

11、12 “痛国难之未已恒愤火之中烧” 心痛国难没有停止,心中的怒火在不断燃烧!此二句描述的是当年国家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作为东大学子心痛,愤怒!13、14“长蛇兮荐食封豕兮喧呶” 此两句描述的是两种动物长蛇封豕两种动物的两种表现。

可能让人看着满头雾水!这两种动物指代俄罗斯和日本进而指代各种帝国主义国家!荐食、喧呶是两种表现,张着血盆大口要吃,在喧嚣嚎叫,与下面的两句指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叫嚣着要吞并中国,疯狂掠夺,意图对我堂堂中华实施亡国灭种的野蛮侵略!15、16“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 与上两句一样,指代的都是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与险恶用心!17 18“苟捍卫之不力奚宰割岂能逃” 此两句,是紧接着前面的六句,帝国主义妄图灭亡我中华已经昭然若揭的情况之下,发出的一声呐喊和反抗。

如果我们捍卫家园不力,难道能够逃脱被宰割的命运吗?提出这样的疑问之后,一定会给出东北莘莘学子热血青年的回答!19、20“惟卧薪而尝胆庶雪耻于一朝” 回答的第一句我们只有卧薪尝胆,才能有朝一日报仇雪恨!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韬光养晦,一朝报仇!这是第一句的反抗与宣言!我们不能任人宰割,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四句歌词做了回答!21-24句:“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无取乎空论之叨叨惟积学养气可致用无取乎狂热之呼号”此四句话深含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的人生哲学。

知行合一,积学养气。

读来甘之如饴,沁人心脾。

此乃修身之法,做人之理。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积学养气才能够不空谈,不狂热的喊口号!才能言行一致。

说明爱国,救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要付诸行动。

25、26“其自迩以行远其自卑以登高”此二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

与之类似的还有正则奇之奇则正之等等。

迩,即近的意思,卑,低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卑鄙不是一个意思。

此二句歌词也极为高明。

27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本句话极为大气,从小我过度到大我!颇有中国士人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气。

本句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最终达到世界大同,世界一统的目标。

大同乃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

28-30“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能不奋勉乎,吾曹!”最后这几句,把东北大学校歌的境界一下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完成了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虽然中国国破家亡,但是莘莘学子心中依然有世界大同的目标和境界。

身负重大责任。

吾曹即是“我们的意思”。

比如,曹操在曹冲死了之后曾经和曹丕,曹植,曹熊,曹彰等人说过,“彼之不幸,尔曹之幸也”意思就是,曹冲死了是他的不幸,但是,是你们的幸运。

如果那个称象的曹冲不死,曹丕等人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整体对校歌的评论!东北大学校歌,大气凛然,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结构一气呵成,并且层次分明。

起承转合条条具备。

先是介绍东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后陈述国难当头,莘莘学子奋起反抗,最后,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

总之,东北大学的校歌,无论从内容,旋律,气势,思想,各方面都可以说是上乘之作!以上是本人班门弄斧,对于东北大学歌词的解读。

如果更深入了解的东北大学的歌词,唱的时候,能够不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吗?想想80年前张学良校长和东大学子那种荡气回肠的气势,我们今天如何能够不动容。

公元2005年后,东北大学校歌歌词改了,学校对此的解释为原来的歌词过于晦涩难懂,不容易学习,于是就将晦涩的歌词去掉,并且特别邀请东北大学老校友吕远作曲家重新谱曲。

但是学生们发现其实也就是给“ 惟知行和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

”这两个新添的句子谱曲而已。

2005年之后的歌词:1、白山兮高高2、黑水兮滔滔3、有此山川之伟大4、故生民质朴而雄豪5、地所产者丰且美6、俗所习者勤于劳7、愿以此为基础8、应世界进化之洪潮9、沐春风时雨之德化10、仰光天化日之昭昭11、唯知行合一方为贵12、唯自强不息方登高13、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14、使命如此其重大15、能不奋勉乎吾曹16、能不奋勉乎吾曹看到了吗?原歌词这样一来,所有描写国难当头,抗日抗俄,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爱国歌词被完全删除,即第11句--第26句全部被删除。

可能联想的有些丰富了也有些牵强了。

也许现在的东大学子本身没有接触过旧校歌的歌词,无法体会对于未删减的校歌的感情。

当时身边的一些人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删掉歌词,这样的话,以后随着我们的离去,还有谁会想到东北大学的校歌曾经包含了如此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