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企业循环水管理制度1基本要求1.1 为了加强对循环水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循环水处理水平,节约用水,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热介质冷凝冷却、机械冷却和以水为动力的喷射抽空用水等均应使用循环水,除工艺特殊要求采用直冷需自成体系外,一般宜采用循环冷却水。
1.3 本管理制度依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循环水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和有关部门。
2职责2.1 公司主管经理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循环水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负责处理公司循环水重大技术、业务问题,检查循环水系统工作情况。
2.2 技术质量处为循环水质管理的主管处室,每季度负责组织召开一次水质例会,特殊情况可酌情召开循环水专题会议;负责对循环水系统技措、技改项目进行评价。
2.3 科技开发处负责循环水系统技措、技改项目立项、设计、实施。
2.4 机动处负责循环水系统检维修和装置冷换设备的管理与考核。
2.5 调度处负责协调循环水系统日常的生产运行。
2.6 供排水联合装置负责所属循环水场的生产运行、加药控制、常规分析、设备维护等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
2.7 检验中心负责对公司所属各单位循环水系统进行水质监测、评价。
同时根据水质控制情况,不断开发和改进相关水处理药剂性能,实现循环水质的提高。
2.8物质供应处负责按生产计划采购相关水处理药剂和入库质量检验。
3管理内容和要求3.1 基础管理3.1.1 供排水联合装置、动力厂应有循环水系统运行、检修、事故、安全、试验、操作、考核等规程或管理细则,应有循环水管网平面图、循环水量平衡图、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3.1.2 循环水使用单位应有水冷器台帐,主要包括水冷器更换、泄漏、大修、暂停使用等情况记录,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供排水、技术质量处、机动处、调度处等单位。
3.1.3 设备研究所负责制定监测水冷器、监测挂片的管理制度。
每月编写水质月报,上报公司主管领导、机动处、技术质量处,送供排水联合装置及主要生产车间。
3.1.4 设备研究所在检修期间,应对所有检修的冷换器进行综合调查评估,记录表观、拍照、腐蚀监测、取有代表性的垢样进行分析,建立好垢蚀档案,并提交大检修调查报告。
3.1.5 供排水联合装置按时向技术质量处、机动处上报生产旬报,汇报水质工作情况。
3.2 技术管理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处理包括降温、投加水处理剂(清洗、预膜、缓蚀阻垢、杀菌灭藻与粘泥剥离等),旁滤(按3~5%的循环水量),补充水预处理以及补充水和排污的控制等。
3.2.1以新鲜水作补水的循环冷却水主要控制指标为:①平均浓缩倍数N(以实测钾或氯离子为准):炼油和中型化肥,N≥3.0;化工、化纤和发电,N≥4.0;大化肥企业,N≥4.5。
②腐蚀速率(以测试管数据为准,挂片数据作参考,试管和试片均不预膜):现场监测换热器(水流速0.8~1.0m/s,出进口水温差9±1.0℃,与炼油生产换热器实况相近)每月取管1次,现场监测试片每月取片1次。
化工、化纤和化肥系统20#钢测试管腐蚀速率≤0.075mm/a,无明显孔蚀现象;炼油系统20# 钢测试管腐蚀速率≤0.100mm/a,无明显孔蚀现象;发电系统铜质测试管腐蚀速率≤0.005mm/a,无明显孔蚀现象。
③粘附速率:现场监测换热器(水流速0.8~1.0m/s,出进口水温差9±1.0℃)每月取管1次。
化工、化纤、化肥和发电系统20# 钢测试管粘附速率≤15.0mg/cm2.mon;炼油系统20# 钢测试管粘附速率≤20.0mg/cm2.mon。
④异养菌总数≤1.0×105个/mL。
⑤生物粘泥:炼油≤3.0mL/m3,其它企业≤2.0mL/m3。
⑥含油量:炼油≤10.0mg/L,其它企业≤5.0mg/L。
⑦生产运行控制指标合格率≥95%(回水管取样)。
⑧浊度:炼油≤20.0FTU,其它企业≤10.0FTU。
⑨必须严格管理塔池出口滤网,防止杂物堵塞水冷器。
3.3.2以“回用水”作补水(占总补水≥60%)的循环冷却水主要控制指标为:①浓缩倍数N(以实测钾或氯离子为准):炼油和中型化肥,N≥2.5;化工、化纤和发电,N≥3.0;大化肥企业,N≥3.5。
②腐蚀速率和粘附速率按照3.2.1相关条款执行。
③微生物(异养菌总数):异养菌总数≤2.0×105个/mL。
④生物粘泥:炼油≤3.0mL/m3,其它装置≤2.0mL/m3。
⑤含油量:炼油≤10.0mg/L,其它装置≤5.0mg/L。
⑥生产运行控制指标合格率≥95%(回水管取样)。
⑦浊度:炼油≤30.0FTU,其它装置≤25.0FTU。
⑧必须严格管理塔池出口滤网,防止杂物堵塞水冷器。
说明:公司循环水管理制度是针对全厂,包括供排水联合装置、动力等其它生产装置,因此,剔除原供排水联合装置各水场指标3.2.3 循环水旁滤池是改善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旁滤池旁滤量要求达到循环水量的3%~5%。
3.2.4 加强对循环水冷却塔的运行管理,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冷却塔,提高其冷却效率。
各循环水场的循环水出水温度≯32℃,违者每发现一次扣0.1-0.3分。
3.3 水冷器管理水冷器管理是实现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水冷器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3.1 热介质温度大于150℃时要先进行热量回收,再用循环冷却水冷却,违者每发现一次扣0.1-1.0分。
3.3.2 水冷器管程冷却水流速应在0.8m/s以上,壳程冷却水流速应在0.3m/s以上,冷却水出口水温不应大于50℃,违者每发现一次扣0.1-1.0分。
3.3.3 单台水冷器进出口温升≮8℃,串级使用例外,但最终排出温升≮8℃,违者每发现一次扣0.1-1.0分。
3.3.4 各装置循环水冷凝冷却器、气体冷却器单台进出口温升≮5℃(串级使用例外,但最终排出温升≮5℃),违者每发现一次扣0.1-0.3分。
3.3.5生产装置关键的水冷器,均应安装进出口温度计、入口压力表、进出口取样阀,所有水冷器取样阀应设在方便取样处。
3.3.6 水冷器大修时需对管程、壳程分别试压,每次试压后需由使用单位设备技术人员和检修单位共同验收,未经防腐处理的碳钢水冷器水侧要求进行清洗预膜处理。
3.3.7 对长期停用的水箱,应先清除箱底淤泥及其它杂物,热水箱表面有明显垢层的应及时清除。
3.4 水冷器泄漏的处理水冷器泄漏是导致循环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一旦发生泄漏要尽快查找漏点并进行处理。
3.4.1 严格执行《冷换设备检修质量检验制度》,强化“检修、生产车间、机动处”三级责任制,抓好“清洗、试压、验收”三个环节,认真考核检修质量。
3.4.2 供排水联合装置发现水冷器泄漏严重时(油含量>10mg/l,浊度>40mg/l,PH<5或其它介质泄漏),应上报公司调度和技术质量处。
3.4.3 循环水使用单位接到公司调度、主管处室的查漏通知后,应立即安排专人对相关冷却器和可疑部位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重点查找,并在24小时内将自查结果向公司调度、主管处室汇报。
3.4.4 生产车间经自查后明确报告无泄漏或其它因素影响循环水水质时,由技术质量处组织循环水使用单位、供排水联合装置、设备研究所等对有关装置可疑部位逐点监测和查找直至查出最终原因。
循环水使用单位应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
自查不力而由公司组织查出泄漏的,每个点扣循环水使用单位0.1-1.5分并承担供排水联合装置因处理泄漏而增加的各种费用;由公司组织查出的泄漏,每点奖励有关查漏单位0.1-1.5分。
3.4.5 供排水联合装置在循环水出现泄漏时,除应积极查找外部原因外,还应加强对水质的日常分析,排除循环水系统内部有关因素的影响。
同时,应根据查找情况和水质状况,不断调整操作,维持循环水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3.4.6 设备研究所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加强水质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诊断结论。
3.4.7 发现泄漏点后,调度处、技术质量处应组织尽快切除泄漏换热器并安排抢修,切除、检修、投运等情况应及时通知供排水联合装置。
3.4.8 针对泄漏后水质情况,供排水联合装置与设备研究所共同制定处理方案,经机动处、技术质量处审批并经得公司相关领导同意后,再由供排水联合装置组织实施。
3.5 药剂管理3.5.1 原则上,应择优选用经集团公司药剂评定中心评定合格并推荐的药剂。
3.5.2 对水处理药剂的管理见《长岭公司水处理药剂管理制度》。
3.6 现场管理3.6.1 根据集团公司《水冷器使用状况调查制度》的要求,由公司技术质量处委托、机动处安排设备研究所对循环水使用单位循环水量每季度测试一次,对重点水冷器的循环水流量、进出口水温进行测试标定,每年不少于一次。
3.6.2 循环水系统应严格闭路,循环水使用单位不得将循环水用作冲洗水或任意排放,也不得将其它不合格的水排入循环水系统,违者发现一次扣0.1-1.5分,并将循环水损耗量划拨到相关单位。
3.6.3 循环水使用单位在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严禁使用新鲜水、低温水和循环水串通伐,异常情况下需要开阀切换时应向公司调度、技术质量处、机动处、供排水联合装置汇报,在征得同意后方可切换,违者每发现一次扣0.1-1.5分。
3.6.4 循环水使用单位应定期检查用水设备的温度,当发现设备超温时,应及时汇报公司调度、技术质量处、机动处,并进行检修或整改。
3.6.5 停工大检修时,循环水系统要进行全面清洗,开工前要进行清洗预膜处理。
清洗预膜处理方案由供排水联合装置和设备研究所共同讨论制定。
3.6.6 循环水系统运行期间如有需要进行不停车清洗、粘泥剥离、预膜等,需由供排水联合装置报请技术质量处、机动处同意,水处理方案事前应及时与设备研究所商定好。
3.6.7 水质异常情况诊断循环水质出现异常时,设备研究所应及时在生产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水质异常诊断,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措施。
3.6.8 循环水使用单位进行技术改造涉及到循环水系统有关问题时,应事先向调度处、技术质量处、机动处汇报并备案。
3.7 水冷器投用、停用、管束内漏操作规程3.7.1水冷器投用步骤及注意事项3.7.1.1投用步骤①循环水水冷器投用前必须检修完,试压合格,方可投用。
②若装置大检修后投用循环水冷却器,必须先开循环水冷却器入口阀前的放空阀,将循环水引入装置,排出管线内的杂物及循环水管线内的泥浆水,防止杂物及泥沙带入换热器,堵塞管线或影响换热效果。
③先开循环水入口阀前放空阀,排出管线内的杂物,待放空见清水后关入口放空阀,开出口放空阀,循环水水冷器装水,同时,赶尽水冷器内的空气。
④水冷器装满水后,再开循环水出口阀,投用循环水。
⑤关热流一侧(油或油气)的放空阀,稍开热流的入口阀,缓慢的给水冷器充装介质,水冷器升温,待水冷器介质快充满时,开大入口阀,缓慢的开热流的出口阀,控制好循环水水冷器升温速度,待热流出口阀全开时,缓慢关热流的副线阀直至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