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劳动合同的种类和效力
法国法上,确定劳动合同的种类非常重要,因为法律对于不同种类的劳动合同采取不同的规范态度。考察劳动合同的效力则是一项基础要求。
第一节劳动合同的种类
法国劳动法上劳动合同的种类比较清晰和确定。劳动合同种类和法律对其规范是密切相关的,种类不同,适用的法律也就不同,因此,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种类,就可以知道他的就业情形如何,是稳定就业还是临时就业。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国劳动法上劳动合同的种类划分,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有一个标准:合同的期限。据此,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DD)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DI)。这是根据法律规定而进行的划分,是最重要的劳动合同种类的划分,围绕这两类合同的建立规范也大不相同。
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常态法律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范;另一类是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范。由于关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范相对集中、数量较少,而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数量众多,具有一般性,所以,在法国劳动法上,只要某一条文和用语没有说明的,该条文和用语就是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概念在没有特别说明时,就是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中止、变更、解除理论一般都是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常态地位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殊地位是由法律规定而推断出来的。
第一次提出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进行限制的法律是1982年2月5日,根据该法,雇主只能在法定情形下才可以使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雇主不再有选择固定期限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由了。于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际上成为一种例外形式的劳动合同。更为重要的是,该法提出了劳动合同期限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不确定期限”,即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上应当是无固定期限的,只有在法定列举的情形之下,双方才可以订立确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常态,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例外形式。
这一原则规定编入原《劳动法典》法律卷第121-5条,现在成为新《劳动法典》法律卷第1221-2条的内容之一。该第1221-2条具体规定如下:
“劳动合同的订立为不确定期限。但是,它可以在依据本法典第四章关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的条件下、在订立合同之时或者根据劳动合同要实现的目标来确
定一个具体的期限。”
法国1982年确立的这项原则,后来也被欧盟立法所确认。欧盟1999年6月28日颁布的关于保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雇员的指令(1999/70/EU)明确指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一般形式,有助于保护雇员的生活、改善其职业稳定性和工作待遇。”
我们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点在于它有利于稳定劳动关系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它并不限制合同双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自由。对于雇员来说,可以依法行使辞职权;对于雇主来说,可以在法定条件下辞退雇员。因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满足建立既稳定又灵活的劳动关系的需要。
2.由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历史演变法国在19世纪直到20世纪初的很长时间内,没有任何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特别规定,只有适用民法的规定,而民法关于劳动的规定极其少,《法国民法典》只有短短的三条关于劳动的规定(第1779-1781条)①,第1780条没有对服务租赁作任何区别。作为长期适用民事合同原理的实施结果,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看作比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更加有利,因为,契约自由,契约就是法律,雇主要遵守合同约定的期限,不得随意解雇雇员;而那时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解雇制度尚未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雇是任意的、随时的,雇主享有极大的权力。当时,职员与工人地位的区别在于,职员有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工人的劳动合同则是无固定期限,工作没有任何保障。①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一系列保护工人利益法律的出台,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解雇方面的限制也开始出现。1928年7月19日法国借鉴德国法制定法律,确认了企业转让时劳动合同继续履行的原则,法律同时禁止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放弃劳动合同解除预告期。同期,判例确认雇员生病不能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而是引起劳动合同的暂停履行即中止。随后,判例开始明确提出和认定雇主滥用解雇权下的解雇(licenciement abusif),这不仅仅指那些故意损害当事人利益的解雇,也包括那些基于雇员行为的轻微过错的解雇。解雇时由雇主提供补偿金,最早是在一些集体合同中规定给予干部和职员身份的雇员的,后来,到1950和1960年代,解雇补偿金开始扩大适用到对工人的解雇,从优势行业扩大到适用于所有私有部门。1967年7月13日的法律规定了解雇补偿金的普遍适用。与此同时,一些集体合同也开始规定解雇的程序,后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出台,即1973年7月13日的法律正式提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雇要遵守程序,同时还要有解雇的理由,否则解雇即非法解雇。
关于解雇规范的建立过程,反映了社会和立法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和统一,确立了雇主解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必须有理由、必须遵守程序要求的解雇制度。所以,在如此越来越多的立法规范之下,从1960年代后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已经开始被认为比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更加有利。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立法演变?为什么法律在这一时期,开始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进行干预,从而使之由一种对雇员不利的合同形式,成为一项对雇员有利的合同形式?
根据F.Caudu教授的介绍,因为法国在一战和二战之后的发展时期,缺少劳动力,雇主更倾向于向雇员提供较为稳定的工作而建立稳定的劳动力,所以,法律限制雇主任意解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与当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相一致的。另外,这样的立法也符合雇主的需要。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泰勒式生产方式的发展,分工细化,工人的劳动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随时可以替代的,一个新的工人总需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岗位,雇主已经在工人的培训和适应岗位上投了资,也不愿意随时更换工人,这也使得岗位有日益稳定化的趋势。即雇主解雇行为的任意性和随意性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突出了,工作稳定化也成为雇主的需要。这些因素,说明了为什么就业的稳定性的发展在法国没有经历什么冲突。①这段时间,和不断增加的生产量相比,劳动力成本基本上是较为固定地维持在一个水平上,而且雇主也愿意保持一定量的多余劳动力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生产或者经营需要和缺乏劳动力的大局面。
然而,19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使雇主管理劳动力的观念发生了改变。雇主不再保持多余的劳动力,不再维持劳动力成本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而是寻求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在生产稳定时不再保持多余的劳动力,而是解雇不需要的劳动力,如果生产量增加,就雇佣临时劳动力或者订立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来招聘雇员应对临时生产或者经营活动的增加。于是,临时劳动合同大量增加,法律也开始确认这些不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临时劳动合同。例如,1972年1月3日的法律使临时工作法律化,1979年1月3日制订关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1982年3月26日法律建立非全日制工作制度。
由于1950和1960年代的劳动法都是围绕着全日制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定的,1970年代大量出现了非全日制工、短期临时工及其立法,这些新形式的、临时劳动合同规范不同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范。于是,在此形势下,学界和实务部门逐渐形成共识:全日制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正常形态,非全日制的、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属于例外形式;法律规范中只要没有特别指出适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