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 反应 A 2 + 2B →2D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k c (A 2) c 2(B),则该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 )不能确定是否基元反应 (D )反应为二级反应2. 某化学反应进行20min ,反应完成40%,进行50min 反应完成100%,则该反应是(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3.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 )任意反应 (B )复杂反应 (C )基元反应 (D )吸热反应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1.48×10-2 L ·mol -1·s -1,则该反应级数为( )。
(A )0级 (B )一级 (C ) 二级 (D ) 三级5. 反应A (g) + 2B(g) →2D(g)的速率方程为υ= k c (A) c 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8倍 (B )6倍 (C )18倍 (D )16倍6. 反应A(g)+ B 2(g)→AB 2(g),r m 0H ΘΔ<,欲增大正反应速率,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
(A )增加B 2的分压 (B )加入催化剂(C )升高温度 (D )减小AB 2的分压 7.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降低(C )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减小 (D )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 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r m G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 )反应的r mH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 反应的E 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反应的r m S 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9. 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A )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 )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10. 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基元反应,均为A + B = D 2型。
已知第一个反应的活化能1a E 大于第二个反应的活化能2a E ,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k 1与k 2的关系为( )。
(A) k 1 > k 2 (B )k 1 = k 2 (C )k 1 < k 2 (D )不能肯定 11. 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会发生的变化是(速率方程为υ= k c 2)( )。
(A )反应的速率减小 (B )速率常数变小(C )反应的E a 减小 (D )以上叙述都正确12. 某反应a A(g)+ b B(g) = d D(g) + e E(g)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逆反应的活化能为a E -,则反应的热效应Q 为( )。
(A )a a E E +-- (B )a a E E -+- (C )a a E E +-+ (D )无法确定13. 某温度下,反应A (g)+ B(g) = D(g),r m 0H ΘΔ<,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 )。
(A )υ正减小,υ逆增大 (B )υ正和υ逆都增大(C )k 正减小,k 逆增大 (D) υ正增大的程度小于υ逆增大的程度二、填空题1. 某基元反应 A (g) + 2B (g) = 2D (g) 的k = 8.8×10-2 L 2·mol -2·s -1,则对B 反应为级;反应总级数为 , 速率方程为 ,当反应物浓度均为0.02mol ·L -1时,反应速率为 。
2.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催化剂能够改变 , 使活化能 。
3. 对反应2N 2O 5(g) = 4NO 2(g) + O 2(g) 来说,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增大N 2O 5浓度反应速率将 ,减小NO 2浓度反应速率 。
4. 已知反应A (g) + B (g) = 2D (g) 为基元反应,其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为 ,在某温度下,将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倍。
5. 已知反应C (s) + H 2O (g) = CO (g) + H 2 (g) r mH ΘΔ= 131.27kJ ·mol -1,压缩体系体积,正反应速率将 ,其速率常数将 ;若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压缩体系体积,平衡将向 移动,平衡常数将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将 ,其速率常数将 ,平衡将向 移动,平衡常数将 。
6. 已知反应C (s)+ CO 2 (g) = 2CO (g),r m H ΘΔ= 172.43kJ ·mol -1,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将 ,平衡常数将 。
7.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其 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而 则不能,需通过实验来确定。
8. 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将向 移动。
三、简答题1.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能否根据反应方程式直接得出?为什么?2. 为什么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3. 为什么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速率方程式,但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4.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有何不同?四、计算题1.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基元反应A (g)+ 2B (g) = 2C (g),当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A =0.2 mol ·L -1,c B = 0.3 mol ·L -1时的反应速率为0.72mol ·L -1·s -1,若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使c A = 1.2 mol ·L -1,c B = 0.6 mol ·L -1,此时反应速率多大?为原来反应速率的多少倍?2. 某反应A (g) →B (g) + D (g),当c A = 0.50 mol ·L -1时,反应速率υ=0.014mol ·L -1·s -1。
若该反应为:(1)零级反应;(2) 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
求c A = 1.2 mol ·L -1时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是多少?3. N 2O 5分解的反应,在400K 时 k = 1.4s -1,500K 时 k = 6.66×102s -1,求该反应的活化能。
4. 某反应在650K 时速率常数k = 2.0×10-6L · mol -1· s -1,在670K 时速率常数k = 7.0×10-6L ·mol -1· s -1。
求(1)该反应的活化能;(2)该反应在800K 时的速率常数;(3)加入某催化剂后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85kJ · mol -1,800K 时反应速率比无催化剂时增大多少倍?第四章 物质结构一、选择题1. 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了应是( )。
(A )(2,1,1,12-) (B )(2,1,0,12-)(C )(3,1,1,12-) (D )(3,2,-2,12-)2. 下列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组量子数(n , l , m , m s )中,合理的是( )。
(A )(2,1,-1,12-) (B )(3,1,2,12-)(C )(2,1,0,0) (D )(1,2,0,12-)3. 氧原子一个2p 电子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六组量子数之一,试指出氧原子四个2p 电子组合中正确的有( )。
①(2,1,0,12+) ② (2,1,0,12-) ③(2,1,1,12+)④ (2,1,1,12-) ⑤ (2,1,-1,12+) ⑥ (2,1,-1,12-)(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4. 在下列所示的电子排布中,哪些是激发态的电子( ),哪些是不存在的状态( )。
(A )1s 22s 22p 6 (B) 1s 22s 23s 1 (C) 1s 22s 22p 63s 1 (D) 1s 22s 22p 52d 13s 15. 屏蔽效应起着( )。
(A )对核电荷的增强作用 (B )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C )正负离子间的吸引作用 (D )正负离子间的电子云层的排斥作用 6. 钻穿效应越大,则( )。
(A )轨道能量越高 (B )轨道能量越低 (C )原子的能量越低 (D )原子的能量越高7. 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电子的排斥作用( )。
(A )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 (B )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C )所有存在的电子对某电子 (D )同层和内层电子对某电子 8.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 )。
(A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大小 (B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C )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 (D )表示电子 9. 氢原子的1s 电子分别激发到4s 和4p 轨道所需的能量( )。
(A )前者 > 后者 (B )前者 < 后者 (C) 两者相等 (D )无法判断 10. 某元素A ,电子最后填入3d 轨道,最高化合价为4,元素B 电子最后排入4p ,最高化合价为5,可以肯定( )。
(A )A 为IV A Ge , B 为V A As (B )A 为IV A Sn , B 为V A Te (C )A 为IIB Zn , B 为IIIB Sc (D )A 为IVB Ti , B 为V A As 11. 有关基态氢原子的玻尔半径为52.9pm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中1s 电子在距离52.9pm 处作圆周运动(B) 氢原子中1s电子在距离52.9pm处ϕ的值最大1s(C)在距离52.9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D)在距离52.9pm的薄球壳内1s电子出现的概率最大12. He+ 离子中3s、3p、3d和4s轨道能量关系为()。
(A)3s<3p<3d<4s (B)3s<3p<4s<3d(C)3s=3p=3d=4s (D)3s=3p=3d<4s13. 价电子构型为4d105s1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A)19 (B)29 (C)37 (D)4714. 某原子在第三电子层有10个电子,其电子构型为()。
(A)[Ne]3s23p33d54s2(B) [Ne]3s23p63d104s2(C) [Ne]3s23p63d24s2(D) [Ne]3s23p64s215.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