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釉料原理及实验.doc

釉料原理及实验.doc

釉料原理及实验二氧化矽(SiO2,Silica)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矽矿物统称石英(Quartz).地壳中约含60%的石英,最纯的石英单结晶(Single Crystal)称为水晶。

水晶产量少,很少用于陶瓷。

釉药常用的石英来源有下列几种。

①脈石英二氧化矽熔融急冷凝固在地壳浅层带,呈矿脉状产出,是谓脉石英。

这种火成岩,外观纯白或半透明,断口呈贝壳状有油脂光泽,纯度高达99%,是良好的釉药原料。

②砂岩石英颗粒经高压而成的沉积岩。

杂质较多,纯度在90~95%间。

②石英岩是一种变质岩,系纯度较好的砂岩经变质作用,石英颗粒再结晶的岩石。

呈灰白色,断口致密、强度大、硬度高。

③石英砂是上述岩石风化后之细粒砂。

台湾西部河边、苗粟三义、台北中和一带有产出。

作为釉药原料,可不用破碎,但杂质多,成分波动大,必须先经选矿处理。

⑤燧石(Flint)为一种隐晶形的石英沉积岩,产地在英、美。

石英是由〔SiO4〕-4 四面体互相以顶点连接而成的三度空间架状结构,因此硬度高,熔融温度也高。

又因〔SiO4〕四面体的连接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与温度下会有不同的连接方式,石英可出现不同的晶形。

(如图2-1)石英(Quartz)虽有不同型晶体,但都是矽酸单体所组成,只是单体连接方式和Si-O-Si健角的不同,如图2-2(a)和(b)为β,α石英之比较图。

低温型(α)与高温型(β)在结构上相似,只是原子位置和健角稍有偏移,造成体积的变化。

鳞石英(Tridymite)和白矽石(Cristobalite),各晶形转变时,体积会伴随膨胀或收缩(表2-2)。

陶瓷品在烧成时於573℃左右,α石英与β石英互相转换,常有釉裂的现象。

2、氧化钛(TiO2, Titanium 0xide)氧化钛取天然矿物“钛铁矿”(FeTiO2),以硫酸水解法制成TiO(OH)2胶体,再煅烧而得,俗名钛白粉。

市售有“R”型(金红石,Rutile)及“A”型(锐钛矿,Anatase)二种。

氧化钛折射率高,是珐琅釉原料中最主要之乳白剂。

锐钛矿型在900℃以上会转变为黄色安定、不可逆之金红石型,因为陶瓷釉烧成温度多在1000℃以上,所以较少使用氧化钛为乳白剂。

珐琅釉的烧成温度多在850℃以下,所以“钛白釉”是珐琅白釉中,使用最多、效果最佳的釉药。

2、氧化铝(Al2O3, Alumina)釉式中Al2O3成分,一般取之长石或高岭土。

通常,外加入氧化铝单种原料,是为了特殊物性要求,如耐磨、高温、增大熔融粘度等。

氧化铝可以从铝礬土制成γAl2O3,由于晶格松散,堆积密度小,比重也较小,约3.42~3.62。

在950℃~1500℃下会转变为十分安定的α- Al2O3。

α- Al2O3又名金刚玉(Corundum)是氧化铝各晶形中最稳定者,具有高熔点(2040℃)、高硬度(莫氏9°)、高比重(3.92~4.0)的特性。

4、氧化铅(Pb3O4,Lead Oxide)常见氧化铅有红丹(Pb3O4),密佗僧(PbO)以及二氧化铅(PbO2)。

陶釉最常用红丹为原料,其结构如下:Pb3O4在500℃左右,曾分解出O2成为PbO。

如果我们以密佗僧为原料,当釉要烧成时,窑炉氧气不够的还原气氛下,很容易还原成灰、黑色的金属铅。

2PbO+C→2Pb+CO25、氧化锌(ZnO3,Zinc Oxide)氧化锌可以从金属锌直接加热氧化而得。

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分子量81.4,比重5.6。

在釉中,氧化锌有助熔,降膨胀,防止坼裂,增加光泽和白度,加宽烧成温度范围,防止蛋壳面等优点。

ZnO取代一部分CaO时,可防止铅的挥发作用,因为CaO太多时会抢SiO2而留下易挥发的PbO煅烧(Calcined)氧化锌密度大,釉浆流动性佳,使釉的烧前收缩减少,可防止缩釉。

6、氧化锑(Sb2O3,Antimony Oxide)釉药原料可以使用氧化锑或锑酸钠(NaSbO3)作为珐琅釉之乳白剂。

在高温氧化气氛下,几乎都氧化成无毒性的Sb2O5.珐琅底釉可以用氧化锑取代钴、镍,制成白色的底釉(Ground Coat Frits)。

氧化锑与氧化铅可合成黄色锑酸铅色料,亦即尼泊尔黄(Naples Yellow。

7、稀有氧化物(Rare Earth Oxide)氧化铈(CeO2)在釉药内,作为乳浊剂,但因价格高固不常用。

氧化镨(Pr6O11)用于色釉料,可得鲜亮深黄色之镨黄。

氧化钕(Nd2O3)加入釉中,可得紫色,阳光下泛红紫色,日光灯下紫色会带蓝色调,在钨丝灯光下紫色会带粉红色。

氧化镧(La2O3)用于低扩散、高折光指数光学玻璃光纤中。

氧化钇(Y2O3)引入Sialon陶瓷,其常温抗折强度高达1300兆帕。

8、著色氧化物过渡元素的电子结构4S1~2 3dx,其外层电子具不稳定性,应吸收不同能量而呈色。

过渡元素铁、钴、镍、铜、镉、锰,进入釉料中结晶格内而发色。

陶瓷色料则为著色离子在矿物中呈色,这些矿物相包括尖晶石、金红石、钢玉等,不溶入釉料中,而是分散在釉料中。

1、粘土类(Clay)粘土是多种微细的矿物混合物,其矿物粒径多小於2μm。

粘土矿物主要是一些含水铝矽酸盐类,其晶体结构是由[SiO4]四面体组成的(Si2O5)n层和一层由铝氧八面体组成的ALO(OH)2层,相互以顶角连接起来的层状结构(图2-3)。

陶瓷工业常用的粘土有高岭土(Kaolin),球土(Ball Clay),皂土(Bentonite)。

高岭土源出于江西浮梁县高岭村。

高岭土又名瓷土(China Clay)是由钾长石风化水解而来。

高岭土火度高(Cone 34~35)(1750~1770℃),质地细腻,纯者为白色,含少量杂质者呈淡黄色。

皂土又名膨润土(Al2O3•4SiO2•nH2O)。

皂土含较多有机物,颜色呈浅灰色,可塑性极佳,干燥后强度大。

又因吸水性大,干燥收缩也大。

釉药中加入粘土,在于利用其悬浮性与粘性,使釉浆不易沉淀;施釉后生釉与坯体粘著性更佳,尤其在不吸水的金属坯体(珐琅器)上,更显重要。

釉浆中,高岭土的加入量一般在5%左右,皂土不得大于3%。

2、叶腊石(Pyrophyllite,Al2O3•4SiO2•H2O)叶腊石为单斜晶体,含1个结晶水,加热至500~800℃之间脱水缓慢(图2-4),而且膨胀系数小,很适合快速烧成面砖的坯土与釉药。

3、长石类(Feldspars)所谓长石类矿物是指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矽酸盐。

自然界长石约占地壳总重量的50%是岩石中主成分。

可分为四种:①钾长石 K2O•Al2O3•6SiO2②钠长石 Na2O•Al2O3•6SiO2③钙长石 CaO•Al2O3•2SiO2④钡长石 BaO•Al2O3•2SiO2钾长石与钠长石是釉药的主要原料。

釉配方中长石含量常在50%以上。

钾长石在1150℃开始分解熔融,粘度大,可防止流釉。

钠长石熔融温度稍低,但粘度小,流动性好,对釉面的平整有利。

由于钠长石与钾长石矿经常相混,如果将长石原矿煅烧至熔融状態時,可得白色乳濁状钾长石層及透明玻璃状钢长石層。

由相圆可看出钠长石含量少於50%時,會有白榴子石固相混於液相玻璃中,换言之,钾长石多時粘度大,熔化温度範圍也大。

自然界的钾长石都混有钠长石,常见的钾长石有1透长石其成分中含钠长石可建50%,單斜晶系,產於喷出岩中。

2正长石(Orthoclase) 其成分中含钠长石可至30%,单斜晶系,產於侵入岩和變质岩中。

3微斜长石(Microcline) 其成分中含钠长石只有20%,三斜晶系,多産於结晶型和變质岩中。

钢长石含量在90%以上,即稱钠长石。

钾长石熔黠1130一1450,钠长石较低为1120。

熔融粘度参閱下表。

钾长石中含钾较多的一般呈粉红色,通常钾长石为白色、灰色或淡黄色等,密度为2.56一2.59,硬度6一6.5,断断呈玻璃光澤,解理清楚。

钠长石与钙长石,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密度2.62,其它一般物理性質与钾长石近似。

长石的理论化学组成见表2一8。

4.霞石類((Nepheline,R2O•Al2O3•2SiO2)R=Li, Na,K)霞石主要生成於富钠贫矽的鹹性岩漿岩中,通常会与长石成为固熔體,而成霞石正长石(Nepheline Syenite) ,霞石玄武岩。

釉药常用有锂霞石及霞石正长石。

霞石正长石,分子量447,比重2.59~ 2.62,硬度5.5 ~6,在1060℃开始溶解,随着碱含量不同在1150~1200℃范围内完全熔融。

加拿大安大略省之产品分析如下。

SiO2 60.4%Al2O3 23.6Fe2O3 0.08Na2O 9.8K2O 4.6CaO 0.7灼烧减量 0.7其化学式为K2O•3Na2O•4Al2O3•3SiO2.滑石(Talc,3MgO·4SiO2·H20)滑石常与透闪石(2CaO·5MgO·8Si02·H20),绿泥石(9MgO·3A1203·5Si02·8H20)、蛇纹石(3MgO·2Si02·2H20)、菱镁矿、白云石等矿物共生。

因此纯净滑石很少见,表2-9为不同产地的滑石组成。

表2-9滑石成分分析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