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生产乙基氯化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清洁生产乙基氯化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清洁生产乙基氯化物建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 (1)1.1 概述 (1)1.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责任人 (1)1.1.2 企业概况 (1)1.1.3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3)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4)1.1.5 研究范围 (5)1.2 研究结论 (5)第二章市场预测分析 (7)2.1 产品用途 (8)2.2 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8)2.3 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8)2.4 市场价格 (9)第三章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10)3.1 生产规模 (10)3.1.1 生产规模确定原则 (10)3.1.2 装置规模确定原则 (10)3.1.3 装置规模 (10)3.2 产品方案及规格 (10)3.3 产品质量指标 (11)第四章工艺技术方案 (11)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11)4.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12)4.2.1 工艺流程概述及反应方程式 (12)4.2.2 物料平衡说明 (22)4.2.3 水平衡说明 (23)4.2.4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动力消耗定额 (24)4.3 主要设备选择 (24)第五章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28)5.1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规格、年需用量 (28)5.2 水、电、汽和其他动力供应 (28)第六章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 (29)6.1 建厂地点的自然条件 (29)6.2 建厂地点的社会经济条件 (30)6.3 外部交通运输状况 (31)6.4 公用工程条件 (31)6.5 厂址推荐方案意见 (32)第七章总图运输、储运 (33)7.1 总图运输 (33)7.1.1 总平面布置 (33)7.1.2 竖向布置原则及土方工程量 (34)7.1.3 绿化 (35)7.1.4 工厂运输 (35)7.2 储运 (35)7.2.1 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35)7.2.2 运输方案基本情况 (36)7.2.3 储运介质及储运设施 (36)7.3 工厂外管网 (37)7.3.1 范围和输送介质 (37)7.4 土建 (37)7.4.1 工程地质条件 (37)7.4.2 土建工程方案 (38)7.4.3 结构设计 (40)7.4.4 土建工程量 (42)7.4.5 “三材”用量 (42)第八章公用工程方案和辅助生产设施 (43)8.1 给水排水 (43)8.1.1 给水量 (43)8.1.2 排水量 (43)8.1.3 排水工程 (43)8.2 供电 (44)8.2.1 编制范围 (44)8.2.2 编制依据 (44)8.2.3 电力供应和资源状况 (45)8.2.4 用电负荷及负荷等级 (45)8.2.5 供电电源 (45)8.2.6 供电方案选择及原则确定 (45)8.2.7 主要电气设备及材料的选择 (46)8.2.8 厂区供电及照明 (46)8.2.9 防雷接地 (47)8.2.10 非线性负荷谐波情况预测及防治设想 (47)8.2.11 电力供应和资源状况 (47)8.3 电信 (48)8.3.1 概述 (48)8.3.2 电信现状 (48)8.3.3 电信系统组网 (49)8.4 供热 (51)8.4.1 全厂热负荷、规格及依托情况 (51)8.5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51)8.5.1 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51)8.5.2 设计方案 (51)8.5.3 主要设备 (52)8.6 维修 (52)8.7 中央化验室 (52)第九章服务性工程与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厂外工程 (53)9.1 服务性工程及生活福利设施 (53)9.2 贮运设施 (54)9.2.1 编制原则 (54)9.2.2 物料贮存 (54)第十章节能 (54)10.1 项目节能技术应用与节能措施 (54)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56)11.1 劳动安全卫生 (56)11.1.1 编制依据 (56)11.1.2 职业危害 (57)11.1.3 职业卫生的防范治理措施 (67)11.2 消防 (67)11.2.1 编制依据 (67)11.2.2 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工业及民用建筑物类别 (68)11.2.3 消防设施和措施 (68)第十二章环境保护 (70)12.1 环境质量现状 (70)12.1.1 环境现状描述 (70)12.1.2 环境现状分析 (70)12.1.3 执行的环境标准与规范 (71)12.2 投资项目污染物排放 (71)12.2.1 废水 (71)12.2.2 废气 (72)12.2.3 固体废物及废液 (73)12.2.4 噪声 (73)12.3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方案 (73)12.3.1 废水治理 (73)12.3.2 废气治理 (74)12.3.3 固体废物(废液)治理 (74)12.3.4 噪声治理 (74)12.4 环境保护投资 (75)12.5 环境影响分析 (75)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6)13.1 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设置 (76)13.2 生产班制与人力资源配置 (76)13.3 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76)第十四章项目实施规划 (77)14.1 项目组织与管理 (77)14.2 实施进度计划 (77)第十五章投资估算 (78)15.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78)15.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和说明 (78)15.3 项目总投资估算 (79)15.3.1 建设投资估算 (79)15.3.2 建设期利息估算 (80)15.3.3 流动资金估算 (80)第十六章资金筹措 (80)16.1 资金来源 (81)16.1.1 银行贷款 (81)16.1.2 自有资金 (81)16.2 资金使用计划 (81)第十七章财务分析 (82)17.1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82)17.1.1 成本和费用估算的依据及说明 (82)17.1.2 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估算 (83)17.1.3 总成本费用估算 (83)17.1.4 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 (83)17.2 财务分析 (84)第十八章结论 (88)18.1 综合评价 (88)18.2 研究报告的结论88第一章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责任人项目名称:清洁生产乙基氯化物项目主办单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性质:股份制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建设地点: 编制单位: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1.2 企业概况**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化工”)位于举世闻名的体操之乡―** 。

公司的前身是** 省** 市农药厂,创建于** 年,经过近50 年,特别是** 年改制以来10年跨越式的发展,公司已成为管理制度规范、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施完备、检测手段先进、品种门类齐全的** 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农药行业30强。

公司占地面积11.3m2,固定资产5000 多万元。

年生产、加工能力3万t,销售收入5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000 多万元。

产品行销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区。

公司通过了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组建了“ ** 省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先后荣获“清洁文明工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中国500 家外贸企业信用体系示范单位”、“全国农药行业AA 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牌”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技术创新为重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和联合攻关等形式,相继开发出了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企业步入了创新出效益、效益促创新的健康发展轨道。

2000年以来,公司先后有百草枯、毒死蜱、炔螨特、腈菌唑、三唑磷、辛硫磷、敌敌畏等一批新产品投入规模化生产。

这些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到了企业年销售收入的70%以上,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烯啶虫胺、烟嘧磺隆等储备产品的开发工作进展顺利。

公司先后完成了腈菌唑、毒死蜱、敌敌畏等中间体合成工艺改进,辛硫磷、炔螨特和毒死蜱清洁生产工艺研究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这些创新成果使得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公司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次,市级各类科技进步奖8次。

2008年至今,公司申报的腈菌唑原药生产工艺等六项发明专利已被国家专利局受理并通过初级审核,其中腈菌唑原药的制备方法已经获得发明专利的授权。

十二五期间,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管理手段为基础,坚持以农药、医药、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为龙头的发展模式,力争把公司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农药生产基地。

**化工注册资本5000万元,2011年末总资产45385万元,公司近三年生产经营情况见表1-1。

表1-1 **化工近三年生产经营情况(单位万元)**化工现有员工1004人,其中管理人员98名,技术人员304名,本科以上学历的184人,硕士研究生2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4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56人。

技术人员专业配置齐全,拥有比较完备的产品技术开发支持系统,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研制、设计能力,新产品转化成生产力的水平较高。

1.1.3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乙基氯化物是基本有机合成原料之一,是生产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

在农药上,可用于合成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毒死蜱,三唑磷、二嗪磷、丙溴磷等,其用途十分广泛。

为保证农药产品质量安全,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委关于“禁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联合发布了2008年第1号公告。

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废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铵等五种农药产品的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证书;禁止五种高毒农药在国内的生产和流通,禁止五种高毒农药在国内以单独或与其它物质混合等形式的使用。

自该公告公布之日前已签定有效出口合同的生产企业,限于履行合同,可继续生产至2008年12月31日,其生产出口等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

本世纪初,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25% 左右,占农药使用量的30%左右。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从2007 年1月1日起已经在国内禁止销售和使用这五种高毒农药及其复配制剂,但还保留了部分生产装置,用于生产出口订单和应急时使用,这次六部委的公告,正式宣告这五种高毒农药已经在我国全面停止生产、流通和使用,因此,研发和生产取代这五种高毒农药乃是当务之急。

毒死蜱、三唑磷、二嗪磷和辛硫磷等杀虫剂是取代这五种高毒农药的主要品种,生产这些农药均需要必备中间体乙基氯化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