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时光飞逝,踏上工作岗位快一年了。
在这一年中,我从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变身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
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学知识,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且行且思考,并且将学到的东西在教学中实践。
一年了,将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所学所思总结下来,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前行。
一、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欲望。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好汉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爱上识字。
为了让学生喜欢识字,我主要采取了一下方法。
1、观看识字动画片。
一年级刚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不好。
而且,一年级的小孩子比较喜欢看动画片,那为什么不让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认识汉字呢?于是,我就在网上搜集适合小学生看的识字动画片。
终于,我找到了《火星娃学汉字》。
一放这个动画片,学生们就被一个绿皮肤、大脑袋的火星娃吸引住了。
每次放的时候,孩子们总能积极地跟着动画读生字。
还能主动去猜每一集后面的字谜。
在以后学习的汉字的时候,孩子们总能想到这部动画片里学到的知识,让我知道这种方法是比较起作用的。
2、识字软件来帮忙。
刚开学不久,我从徐主任那里得到了一个宝贝——识字软件。
这个软件利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介绍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并且渗透了汉字文化和字理知识。
孩子们观看识字软件的时候既能明白字的意思,又能欣赏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
孩子们很喜欢,经常要求我放识字软件呢。
3、多种游戏巩固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不断地复习巩固。
但是枯燥的复习又让孩子们很反感。
我尝试了很多办法,发现,学生对游戏识字感兴趣。
于是我不断地学习新的识字游戏,还经常创编识字游戏。
比如:开火车,小老师,接力等游
戏。
我还创编了找朋友、送生字宝宝回家等。
通过游戏,孩子们既
认住了字形,又能会用这些字。
效果不错。
二、倡导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一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起步早,识字快,有的学生接受较慢。
为了让孩
子们相互帮助,培养合作意识,我在班里开展了合作识字。
先自己
学学认认,不会的自己找找小老师。
如果你都学会了,那你就是小
老师,教教你周围不会的人。
这样,孩子们都会兴趣高涨。
三、关注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
想让学生学会认字,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地识字方法。
这一年中,我关注学生识字方法的
积累,学生现在已经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数字减
偏旁、归类等多种识字方法,并能主动地用这些方法认字。
四、拓展阅读,加大识字量。
让学生认字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地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认多少字,读书也读不会,所以不用看书。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单纯的认字孩子们的遗忘率
很低,把学过的字放到文章中,让学生经常见一见,见面的次数多了,学生们自然就认住了。
我鼓励家长陪着孩子读书,进行亲子阅读。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认字成果,让学生喜欢认字,更能扩大学
生的阅读量,开阔视野。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许多观点虽
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
尤其是通过
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
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
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
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
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
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如果离
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
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
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
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
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
还必须带有强制性。
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
因为,小
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
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
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
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
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
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
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
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
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
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
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
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
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
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锄禾》
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
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
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
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
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
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不仅能
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