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抗震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过概率( )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

2.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 )。

3.所谓( ),是指根据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4.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 )。

5.当按式RE VE A f V γ/≤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可计入设置于墙段中部符合相应条件的( )对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6.抗震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 )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应具备必要的( ),良好的( )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7.除强度与刚度要求外,在地震区结构要有良好的( )的能力,即延性要求。

8.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 )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二、判断题:
1.构件节点的强度应低于其连接件的强度。

( )
2.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计算。

( )
3.构造柱、芯柱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柱。

( )
4.梁端弯矩调幅不仅要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同时也应对水平荷
载作用下的弯矩进行调幅。

( )
5.强剪弱弯是指防止构件在弯曲屈服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

( )
6.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考虑采用抗震措施。

( )
7.一般房屋计算中应考虑地震扭转效应。

( )
8.弹塑性变形验算是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

( )
9.梁的弯曲强度宜大于剪切强度。

( )
10.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y ξ越大,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要求愈严格。

( )
三、简答题
1.何为两阶段设计方法?
2.何为柱的轴压比?为什么限制轴压比?
3.试回答公式()max 2152.0αηηαγ⎥⎦
⎤⎢⎣⎡--=g T T 中各符号的意义。

4.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5.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应符合什么条件?按简化方法计算结构薄
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时,如何确定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
7.对于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如何分配?
8.在多层砌体房屋中圈梁有何作用?
四、计算题
1、已知两质点体系,KN G KN G 294,49021==,振型向量)467.1,1()1(=X )135.1,1()2(-=X ,s T s T 175.0,425.021==,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I 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阻尼比0.05,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层间剪力值。

(12分)
2、多层砖砌体房屋底层两个不利墙段的有关参数如下表,试验算各墙段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

(10分)
注:1)不考虑构造柱对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
2)V
n f 045.012.11σ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10%
2. 抗震设防烈度
3. 抗震构造措施
4. 桩基
5. 构造柱
6. 计算简图 抗震承载力 变形能力
7. 抵抗塑性变形
8. 15o
二、判断题
三、简答题
1. 两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首先按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映谱法求得结构在弹
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按一定的组合原则进行组合,对构件截面进行抗震设计或验算,以保证必要的强度,再验算在小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在大震作用下,演算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2. 轴压比是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
比值。

柱的延性随轴压比的增大显著下降,并且有可能产生脆性破坏,尤其是轴压比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增加约束箍筋对柱的变形能力的影响很小,因而有必要限制轴压比。

3. γ——曲线下降段的衰减系数 ζ
ζγ55.005.09.0+-+= ζ——阻尼比
1η——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
8/)05.0(02.01ζη-+=
2η——阻尼调整系数,小于0.55时取0.55
ζ
ζη7.106.005.012+-+
= g T ——特征周期
T ——结构自振周期 max 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4.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型(房屋高宽比小于4时)
为主的结构,振动时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为主;基本振型接近直线的结构可以采用。

5. 1)地质年代2)土中粘粒含量3)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4)土的密实程
度5)地震烈度和震级
6. 1) 薄弱层的屈服强度系数不小于相邻部位系数平均值的0.8倍。

2)对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对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部位),一般不超过2~3处;对单层厂房可取上柱
7. 楼层横向地震剪力全部由楼层横墙承担,楼层纵向地震剪力全部由楼层纵墙承担。

横向地震剪力分配:刚性楼(屋)盖房屋:按各横墙的等效刚度;柔性楼(屋)盖房屋:按各横墙的从属面积;中等刚度楼(屋)盖房屋: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纵向地震剪力分配:按各纵墙的等效刚度
同一道墙各墙段:按各墙段的等效刚度,对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不考虑其刚度。

8. 1)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各片墙体的抗震能力
2)对装配式楼盖在水平面内进行约束,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以传递并分配层间地震
剪力
3)与构造柱一起对墙体在竖向平面内进行约束
4)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与地表裂缝对房屋的影响
四、计算题:
1.1) 设计分组为第二组,I 类场地,求水平地震作用
相应第一振型:i i i G x F 1111γα=
s T s T g 425.0,16.0,3.01max ===α
117.016.0)425
.03.0(0.1)(,59.0max 9.0111=⨯=⨯⨯=<<ααT T T T T g
g g 82.0467
.12940.1490)467.12941490(22112111=⨯+⨯⨯+⨯==∑∑==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 KN F 01.474900.182.0117.011=⨯⨯⨯=
KN F 38.41294467.182.0117.012=⨯⨯⨯=
相应第二振型:i i i G x F 2222γα=
16.0,1.0max 22==<<ααg T T
18.0)
135.1(2941490)135.1(294149022122122=-⨯+⨯-⨯+⨯==∑∑==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 KN F 112.14490118.016.021=⨯⨯⨯=
KN F 61.9294)135.1(18.016.022-=⨯-⨯⨯=
2)48.42)61.9(38.41222=-+=V
KN V 5.88)112.1461.9()01.4738.41(221=+-++=
2. 1)确定各墙段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V N VE f f ζ=
43.112
.052.045.012.1145.012.110=⨯+=+=v N f σζ M P a f VE 172.012.043.1=⨯=
2)验算承载力:
kN V kN A f EhK Eh RE VE 1301003.16.1379.01072.0172.06=⨯=>=⨯⨯=γγ 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