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第一章项目绪论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建设单位(一)项目名称医疗器械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xx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的理由《中国制造2025》实施3年来,取得明显成效。
各方面、各地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进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得以加强,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提速,一些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三、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一)项目拟建地址该项目选址在儋州市xx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1、该项目计划在儋州市xx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83333.8 平方米(折合约125.0 亩),代征地面积75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82583.8 平方米(折合约123.9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医疗器械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医疗器械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
(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82583.8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56652.6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93237.2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75812.0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10405.6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6276.4 平方米,成品仓库4129.2 平方米),办公用房3633.6 平方米,职工宿舍2064.6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1321.4 平方米;绿化面积5450.5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20480.8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82583.9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631.5 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建设内容(一)土建工程该项目在儋州市xx工业园区建设,总用地面积83333.8 平方米(折合约125.0 亩),预计总建筑面积93237.2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75812.0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10405.6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6276.4 平方米,成品仓库4129.2 平方米),办公用房3633.6 平方米,职工宿舍2064.6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1321.4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56652.6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20480.8 平方米,绿化面积5450.5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82583.9 平方米;该项目工程容积率1.1 ,建筑系数68.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三)公用工程及其他该项目建设公用工程包括: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热系统、办公生活设施、消防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等,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便捷舒适的配套环境。
五、项目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预测,该项目达纲年的营业收入82363.7 万元,总成本费用64366.4 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372.9 万元,年新增利税总额22038.5 万元,年利润总额17624.4 万元,年净利润13218.3 万元,年纳税总额8820.2 万元。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投资方案1、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总投资42349.1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9994.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8%;流动资金12354.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投资29415.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5%;建设期借款利息578.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
2、该项目建设投资29415.6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731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4.5%,包括:建筑工程投资11380.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9%;设备购置费15467.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5%;安装工程费464.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69.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其中:土地使用权费105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预备费434.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
(二)资金筹措方案1、项目总投资(TI)42349.1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3058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2%。
2、根据谨慎财务测算,该项目全部借款总额11766.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8%,其中:项目建设期申请银行借款11766.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8%;项目经营期申请流动资金借款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0%。
七、项目达纲年预期经济效益1、项目达纲年预期经营收益:82363.7 万元(含税)。
2、年总成本费用64366.4 万元。
3、营业税金及附加372.9 万元。
4、项目达纲年利润总额:17624.4 万元。
5、项目达纲年净利润:13218.3 万元。
6、项目达纲年纳税总额:8820.2 万元。
7、总投资收益率(ROI):42.9%。
8、资本金净利润率(ROE):57.6%。
9、项目达纲年投资利润率:41.6%。
10、项目达纲年投资利税率:52.0%。
11、项目达纲年投资回报率:31.2%。
12、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税后):4.4 年(含建设期12 个月)。
13、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6%(达纲年)。
14、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6 年(含建设期12 个月)。
15、项目经营盈亏平衡点:35.8%(达纲年)。
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该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 个月的时间。
九、项目综合评价1、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儋州市及xx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医疗器械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标志着提升制造业水平成为未来十年的国策。
招商期货认为,从“十三五”规划建议来看,针对“智能制造”,未来将会不断有扶持政策出台。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迎来政策黄金期和发展的关键期。
目前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很低,改造的空间很大,即便完成了自动化、信息化,也才实现了工业3.0;到工业4.0还要经历数字化、互联化,仍然需要极大的投入。
而且智能化领域里部分细分领域已经开始释放业绩,比如机器人等。
这是一个持续的概念,在明年和更后期的未来,这都可能是资本市场的核心主题之一,是阶段性托起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力量。
3、xx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医疗器械生产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儋州市xx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710 个就业机会,达纲年纳税总额8820.2 万元,可以促进xx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1、《中国制造2025》实施3年来,取得明显成效。
各方面、各地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进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得以加强,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提速,一些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2、全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3.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9.0%;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四升两降。
商品混凝土122.2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6.0%;刨花板7.2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5%;水泥192.42万吨,比上年增长18.0%;饲料14.22万吨;成品糖3.50万吨,比上年减少20.0%;钢材停产一年,比上年减少100.0%。
全市19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19万元,比上年增长45.3%。
规模以上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1.7元,比上年减少0.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3、规划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6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并部署了21项重大工程。
医疗器械制造名列其中,覆盖拟建项目投产后的产品,因此,该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行业的准入规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
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等。
其二,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就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其三,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就要落实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尤需强调的是,对实体经济伤害最大的“脱实向虚”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盲目性,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格外重要。
这方面,不仅要强化金融监管治理、促其回归本源,还应抓紧考虑综合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导向机制。
过去的一年,央行明确提出将“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列为监控重点,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保监会严厉惩治“野蛮人”等,都值得肯定。
面对振兴实体经济的紧迫任务,“有形之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制度安排中有效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形成建设制造强国的有效激励体制,激发和保护企业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形成亲实业、重实业的社会风尚和舆论氛围。
2、伴随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