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昆虫学-6杂粮害虫-2015

农业昆虫学-6杂粮害虫-2015

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第7章 杂粮害虫
王小平 博士/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0
高 粱 蚜
粟灰螟(二点螟)
2020/7/15
5
甘薯天蛾
2020/7/15
6
甘薯麦蛾
2020/7/15
7
甘薯蚁象甲
2020/7/15
8
马铃20薯20/甲7/15虫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原产美国。
2020/7/15
37
电动超低量喷雾
2020/7/15
38
汽油机动力超低量喷雾
2020/7/15
39
第二节 亚洲玉米螟
种类与分布
种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分布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亚洲的温带、热带、澳大利 亚、大洋州、欧洲、北美洲等地;我国除青藏 高原外均有分布;
2020/7/15
30
地面喷雾器械
2020/7/15
31
运五飞机的超低量施药喷头
2020/7/15
32
治蝗用的“蜜蜂”轻型飞机
2020/7/15
33
“蜜蜂”轻型飞机治蝗作业
2020/7/15
34
运五飞机治蝗作业
2020/7/15
35
拖拉机配机喷粉
2020/7/15
36
长管高压移动式喷雾
9
马铃薯块茎蛾
2020/7/15
10
东亚飞蝗
亚洲玉米螟
补充资料Biblioteka 2020/7/1511第一节 东亚飞蝗
2020/7/15
12
2020/7/15
13
2020/7/15
14
飞蝗迁飞遮天蔽日
2020/7/15
15
飞蝗为害触目惊心
2020/7/15
16
飞蝗过处草木一空
2020/7/15
17
种类分布
▪ 植树造林
开展堤坝、沟埂绿化,减少飞蝗产卵的适生场所
▪ 垦荒种植
创造不利于飞蝗发生的环境,改变蝗区面貌
▪ 扩建盐田
沿海蝗区,在大面积盐碱荒滩上兴建盐田
2020/7/15
28
防治方法
药剂治蝗 防治指标:0.5头╱m2 防治适期:蝗蝻3龄盛期 常用药剂 50%马拉硫磷EC,5%锐劲特悬浮剂, 40% 敌马EC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食性很广,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
嗜食芦苇,其次是玉米、高粱、小麦、甘蔗、水 稻、粟等农作物,也喜取食狗尾草、稗草、莎草 科杂草。大发生缺乏食料时,也能危害棉花、大 豆、蔬菜等。
以成虫和若虫(蝗蝻)咬食植物的叶、嫩茎、幼 穗,可取食寄主全部地上部分的绿色组织,成群 迁飞为害时,可将作物吃成光杆。
▪ 生物防治
东亚飞蝗微粒子虫 绿僵菌油剂
2020/7/15
29
防治方法
根据雾化程度和单位面积的喷雾量可分为: 高容量喷雾
每公顷喷雾量500dm3以上,雾滴直径为200µm以上
低容量喷雾
每公顷喷雾量5-500dm3,雾滴直径为80-200µm
超低容量喷雾
每公顷喷雾量小于5dm3,雾滴直径为50-80µm
45
为害特点
蛀茎杆和咬食叶片
2020/7/15
46
形态特征
成虫 雄蛾 前翅色淡黄褐,内、外横线处呈褐色锯齿状, 中间 有2个褐斑,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有1褐色 阔带。后翅灰黄色,中央及外缘各有1条褐色带 状纹; 雌蛾 前翅淡黄,内横线及斑纹不明显,后翅黄白色。 腹部肥大。
2020/7/15
47
形态特征

椭圆形,扁平,表 面有胶质。
2020/7/15
42
为害特点
心叶期: 初孵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呈现不规则的、 半透明的薄膜窗孔、孔洞或排孔。
2020/7/15
43
为害特点
雄穗期 幼虫集中在幼 嫩穗苞内为害 未抽出的玉米 雄穗或钻蛀穗 颈, 造成折穗。
2020/7/15
44
为害特点
雌穗期: 幼虫集中在花丝内为害.
2020/7/15
2.取食 飞蝗嗜食芦苇,其次为禾谷类作物。取食高峰在 日出后 1~2 h和下午5时至日落前
3.产卵 成虫喜在植被稀疏、土壤含水量适中、土面较坚实的向阳 坡地产卵;能进行孤雌生殖
4.群集和迁移 群居型蝗蝻有合群迁移习性,成蝗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5.变型现象 群居型与散居型能互相转化
2020/7/15
26
发生与环境关系
2020/7/15
18
我国蝗区的划分 1. 大陆温带蝗区
滨湖蝗区:洪泽湖、微山湖、高邮湖 沿海蝗区:黄海、渤海 河泛蝗区:淮河中下游, 黄河, 永定河 内涝蝗区:江苏,安徽,河南 2. 海南热带蝗区
2020/7/15
19
滨湖蝗区
2020/7/15
20
滨湖蝗区
河北白洋淀,1998
2020/7/15
1.温度 25-35⁰C
2.土壤和植被 壤土利于产卵,植被稀疏利于取食和繁殖, 土壤含盐量在0.2%~1.2%有利于产卵
3.降雨与水文 多发生在水旱交替的低海拔地区
4.天敌 卵期有寄生蜂、寄生蝇、线虫,成虫和若虫期有鸟类、蛙 类、步甲、蜥蜴
2020/7/15
27
防治方法
兴修水利 从治本入手,疏通河道,稳定水位,达到旱涝无 灾,变水患为水利,切断水涝、旱灾和蝗灾的联 系
21
滨湖蝗区
天津北大港,1994
2020/7/15
22
形态特征
黄褐或绿色,复眼长卵形,触角刚好超过 前胸背板后缘;
前翅褐色,有许多暗色斑;后翅无色透明
群散居居型型
2020/7/15
23
形态特征
群居型成蝗
散居型成蝗
1、体赤褐、黑褐色,体色与 斑纹较固定,黑褐色斑纹 较多,色深
2、头顶稍高于前胸背板 3、前胸背板中隆线侧面观
欧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西北部、北 美洲和亚洲西部。我国西藏、青海有报道。
2020/7/15
41
为害特点
食性及寄主 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
主要寄主作物有玉米、高粱、棉花等作物;野 生植物有苍耳、艾蒿等。
以幼虫蛀食为害,常年春玉米被害株率为30%, 减产10%。
玉米不同生育期被害状不同。
平直或中部微凹 4、后足腿节稍短于或约等于
前翅长度的一半
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异,草绿 色或淡褐色,黑褐色斑纹少 而淡,头前胸背板及后足腿 节常为绿色 头顶低于前胸背板
前胸背板中隆线侧面观呈弧形
后足腿节通常稍长于前翅长 度的一半
2020/7/15
24
形态特征
2020/7/15
25
生活史与习性
1.年生活史 年发生1~4代,以卵在土下4~6cm处卵囊内越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