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活动: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活动,主要表现在筹资、投资、管运、分配活动四个方面。
3、财务关系: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达到的目的。
5、资金时间价值: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或同一货币量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
6、纯利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
7、年金:指在一定期间内,间隔相等的时间连续、等额收入或支出的款项。
8、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指发生在每期期末的等额系列收付款项。
9、预付年金:又称先付年金,是指发生在每期期初的等额系列收付款项。
10、市场风险:指影响所有企业的风险。
11、企业特有风险:指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
12、风险报酬: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
13、再投资风险:由于市场利率下降而造成的无法通过再投资而实现
预期收益的风险
14、补偿性金额: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留一定数额的存款余额,均为借款额的10%-20%
15、信贷限额:借款企业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借款最高限额。
16、周转信贷协议:银行具有法律义务的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议。
17、融资租赁: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以出租实务的形式取代企业提供设备贷款,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并带有销售性质的信用活动,是筹集资金的特殊方式。
18、直接租赁:就是通常所说的融资租赁,是融资租赁的典型方式。
19、售后租回:企业出于资金的需要,将自己拥有的资产销售给出租人取得价款,再签订租约,将其租回使用,并按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
20、商业信用:指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21、回收期:指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22、净现值: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
23、净现值率:指项目的净现值与原始投资现值的比率,反映单位原始投资的现值所创造的净现值。
24、获利指数:指投产后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25、内部收益率:投资方案在建设和生产经营年限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0的折现率。
26、证券的系统性风险: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变化引起整个证券市场不确定性加强,从而对市场上所有证券都产生影响的共同性风险。
27、非系统性风险:指只对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的证券产业产生影响的风险,通常是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与整个政权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全面的联系,而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因而也被称为特质风险。
28、营运资金: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广义),一个企业维持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一般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狭义)。
29、现金持有成本: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管理费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
30、现金短缺成本: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1、信用政策: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剩余股利政策:税后利润在满足投资需求后的剩余部分才作为股利发放。
33、固定股利政策: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时期内不变。
34、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确定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并长时期按
比率从净利润中支付股利的政策。
35、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指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正常股利额,每年除了按正常股利额向股东发放股利外,还在公司盈余较多,资金较为充裕的年份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
36、财务分析,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进行剖析、研究和评价,为企业内外有关方面的决策和管理服务的一项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