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工程应急预案

钢结构工程应急预案

1.编制说明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现仅对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吊装事故方面的安全应急预案进行重点描述,在实际施工过程编制安全与环境应急预案时还应全面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

1.1工程项目基本概况恒源实业集团年产12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霸州市经济开发区浦江到南侧,昆山路东侧。

建筑结构形式为门式轻型钢架结构,车间五:建筑高度为9.25m。

设计长为150米,宽80米,屋面为复合彩钢板屋顶。

本建筑物主体钢架设计使用年限50年。

耐火等级均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跨度为23.25米19米19米23.25米(四跨),钢架采用焊接H型钢,屋面檩条采用C型冷弯薄壁型钢檩条,屋面上板为0.6mm厚蓝色彩钢板中间加100mm 厚岩棉保温层下板为0.5mm厚白色彩钢板。

车间九:建筑高度为9.25m。

设计长为74.6米,宽45米,屋面为复合彩钢板屋顶。

本建筑物主体钢架设计使用年限50年。

耐火等级均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跨度为22.25米(两跨),钢架采用焊接H型钢,屋面檩条采用C型冷弯薄壁型钢檩条,屋面上板为0.6mm厚蓝色彩钢板中间加100mm厚岩棉保温层下板为0.5mm厚白色彩钢板,占地面积较大,刚构采用吊车吊装,工程量大,危险源多。

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进行钢柱、钢架的安装。

1.2工程特点难点钢柱高度在9.8m,钢梁架最大跨度达23.25m,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

因此,吊装成为本工程的最大难点。

作业人员没有安装施工的落脚点,如何做好钢梁安装的辅助设施——操作平台,成为本工程施工的难点;屋面檩条安装时,操作人员要在梁上负重行走,更增加了施工难度。

1.3 安全、环境要求1.3.1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杜绝死亡和重大机械设备、急性中毒、火灾事故,避免重伤,年轻伤负伤频率控制在2‰以,施工现场当地“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1.3.2 环境目标有效控制各种环境影响因素,不超标排放,杜绝重大环境影响事件,无严重环境影响行政处罚记录,环境影响投诉处理率达100%。

1.4 项目工期要求由于要赶在月底交工,总包单位考虑到还有部分土建工程和后面大量的装饰工程,为了尽早为土建和装饰工程提供工作面,要求钢结构安装在天完成,施工工期非常紧。

抢抓工期给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安全准备和安全设施的布置等工作也非常紧。

1.5 施工条件及环境本工程场地平整,南侧为空地,条件较好。

1.6 合作方和相关方情况钢结构吊装施工由专业分包负责,相关应急措施和方案由双方人员共同商讨制定。

针对钢结构吊装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发生时,由项目经理负责统一指挥应急响应,钢结构吊装指挥负责根据项目经理决定,下达构件吊装及控制方面的具体指令。

1.7 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工艺1.7.1 吊装施工部署汽车起重机。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为钢柱、梁吊装设计采用汽车起重机。

起重机的主要部件有:吊机、。

钢梁在地面的拼装位置,布置在梁安装位置的正下方,即起重机的下方,用起重机梁吊到安装位置进行安装。

1.7.2 施工工艺流程吊装作业主要工艺流程为:(1)汽车式起重机验收;(2)汽车式起重机试吊;(3)柱的吊装;(4)梁的螺栓固定;(5)拆卸并移动安装桅杆起重机安装;(6)屋面檩条、板的安装;(7)围护此结构的安装;1.8 可能发生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吊装施工过程中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吊装事故等。

现仅对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吊装事故、高空坠落等方面的安全应急预案进行重点描述2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标2.1 整体目标及时开展自救与互救,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事故对周边环境和相关方的影响,避免救援人员伤害和二次伤害,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2.2 吊装事故应急目标主要吊装事故为:起重机设备机械事故、钢梁提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相应的应急目标为:人员能及时得到救护,避免救援过程中的二次伤害,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2.3 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应急目标及时对坠落人员进行有效的救援,并杜绝二次事故引起救援人员的伤害或被救援人员的二次伤害;3 应急准备 3.1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抢险组、技术支持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善后处理组、生产恢复组组成。

项目经理是事故应急小组第一负责人,负责事故的救援指挥工作。

应急小组成员要明确到人,人员变动时,要随时更新,并告知相关人员和相关方,职责要明确。

其他人员职责:当事人:当发生事故后,应按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并尽可能高声呼救;目击者: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并在安全状态下进行救援;相关人员: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和职责,进行相应的配合的支援。

3.2 物资和设备准备应急物资设备分两部分准备,一部分储备在施工现场,一部分储备在场外相关单位。

储备在施工现场的应急物资设备为应急救援专用、常备物资,非特殊情况,现不得动用,并应定期检查,随时补充。

储备在场外相关单位的应急物资设备为非专用物资,应经常与相关方保持联系,确认物资设备的现状,尤其是在分项工程施工期间,确保能随时调配,必要时,应与多家相关方建立联系。

主要应急器材现场准备其它抢险器材还包括:铁锹、撬棍、千斤顶、麻绳、架管、扣件、木枋、架板、草袋、砂石、水泥、安全帽、安全带、防雨帐蓬、应急灯、对讲机、灭火器等。

主要应急常用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创口贴、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等。

3.3 检测设备的准备现场的各种监测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平仪、经纬仪等)4 管理措施4.1 吊装事故应急措施:本工程可能出现的吊装事故主要为:汽车式起重机设备机械事故、钢梁提升过程中控制失误或钢缆绳断裂等原因极易造成钢构件坠落的安全事故。

此类事故一般都会造成群体伤亡事故,关键是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并进行人员疏散和事故后的及时救助。

4.1.1 汽车式式起重机设备机械事故应急措施(1)发生起重机的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制动系统失灵等情况异常,操作人员应立即向指挥人员大声呼叫报警。

项目(副)经理应立即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处理:①立即停止吊装作业,要求操作人员尽可能控制钢构件的空间位置或下坠速度。

要避免钢构件向一个方面剧烈摆动。

②立即要求地面人员撤向安全区域。

③把钢构件坠落可能影响到的围的地面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划出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由保安负责不准人员靠近;④立即清点现场人数,确定可能受伤人员的数量和可能位置。

⑤立即通知现场医生赶到出事地点,如需要可直接拨打120等求救。

⑥维持现场秩序,特别要注意有亲人被埋、压的人员的情绪,防止其不当救援引起二次伤害。

(2)项目经理应当赶到现场进行指挥,快速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检查人员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检查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根据现场情况下一步的救援措施;①如吊装的钢构件已经受到控制,应当立即下令,另排一台汽车吊配合将钢构件缓慢放置到地面。

无特殊情况时,应要求钢构件竖直落下即可,特殊情况下,也应先下降高度,再考虑移位。

②如吊装的钢构件已经坠地,经再次清理后确定所有人员均已经安全撤离,则应停止吊装作业,先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待其应急措施实施后,再考虑对钢构件的加固和准备开展相应的事故调查。

③如吊装的钢构件已经坠地,经再次清理后确定仍有地面人员未能安全撤离则需组织抢险;详见钢构件坠落应急措施。

4.1.2 钢桁架提升过程中空间位置失控应急措施钢构件提升过程中由于受突发阵风等原因影响,可能会偏离原定吊装线路,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避免人员伤害和其它财产损失。

(1)对于吊装时遇到的突发阵风,钢构件受风力影响开始明显晃动时,目击者或现场安全巡视员发现后,立即大声呼喊或用对讲机报告,项目(副)经理应立即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处理:①立即呼叫地面人员跑入安全区域。

②立即下令起重机停止提升,控制高度。

控制缆风绳的人员,应尽量控制钢构件不做剧烈摆动。

如风力过大,应适当放松缆风绳,只控制构件不做来回的剧烈摆动即可。

控制时不应用强力,也不可简单将缆风绳绑于建筑物上。

③如钢构件位置已经靠近安装位置,摆动会撞击临时脚手架或安装平台时,项目经理应命令起重机控制钢构件下降高度,使其离开危险区域暂避阵风。

④当阵风停止后,吊装指挥应检查缆风绳及吊索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将构件降至地面,重新固定后再次起吊。

⑤如由于阵风原因,造成起吊构件与已经安装构件或临时脚手架碰撞,则阵风停止后,必须将构件降至地面,固定于组装位置。

对发生碰撞的构件及脚手架进行仔细检查和必要加固,确认碰撞未对结构造成重大影响后或被撞部位已经得到有效加固后,方可重新起吊。

(2)对于吊装过程中,吊装指挥和项目副经理应随时注意钢构件的移动位置,如发现钢构件移动位置偏离,应立即大声呼喊或用对讲机报告,项目经理应立即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处理:①立即下令起重机停止提升,并呼叫地面人员跑向安全区域。

②如钢构件仅少量偏移,未与其它构件发生碰撞,则命令控制缆风绳的人员,通过调整拉力,使构件回到预定线路;必要时也可通过起重机的适当变幅等措施使构件回到预定线路。

经确认安全后,恢复提升。

③如钢构件位置已经靠近安装位置,已经撞击临时脚手架、安装平台或塔楼混凝土结构时,项目经理应命令起重机控制钢构件下降高度,使其离开危险区域,两侧。

④当钢构件位置控制准确后,应检查缆风绳及吊索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将构件降至地面,重新固定后再次起吊。

⑤如起吊构件与已经安装构件或临时脚手架碰撞,或缆风绳、吊索位置不利于安全吊装,则必须将构件降至地面,固定于组装位置。

对发生碰撞的构件及脚手架进行仔细检查和必要加固,对缆风绳及吊索进行必要调整。

只有当各方面对缆风绳、吊索的调整重新确认;且也确定上次起吊的碰撞未对结构造成重大影响后或被撞部位已经得到有效加固后,方可重新起吊。

4.1.3 钢构件坠落应急措施(1)如发现正在吊装的钢构件的重心位置和吊点间的安全距离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钢构件即将失位坠落,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伤亡和损失,具体如下:①项目经理应立即指挥地面人员尽快跑向较为安全的部位;②项目副经理应立即指挥操作人员撤离操作平台,跑向较为安全的地方;③吊装指挥应指挥起重机尽量控制构件空间位置,让其能缓慢下降,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如无法有效控制,则立即放弃对起重机的控制,撤向安全位置,过程中注意防止起重机钢索回弹伤人或起重机倾覆伤人。

④缆风绳操控人员如能利用缆风绳适当控制构件重心,延缓构件坠落时间,则适当进行控制,否则应立即放弃缆风绳,跑向安全区域,注意不要被缆风绳缠绕。

⑤除起吊区域人员撤离外,南北二侧道路上人员也应向东西二侧撤离,防止溅物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