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概要:初中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的工作,与班主任多沟通,教师也要采取正确科学的手段,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了长辈的宠爱,有着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这就会导致在具体生活中,初中生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差。

尤其,学校也只是注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会导致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问题
在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状态下,选拔学生只是单纯的靠成绩来进行选拔,所以对于家庭以及学校来说,重视的也只是学生的成绩。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任务也比较重,而老师与家长的希望又比较大,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的时候会承担着一定的压力,长期以往,这些消极的压抑情绪堆积在心中,会促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心理方面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所以在心理方面也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和学习的状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承担的压力比较多,而且在同学与同学相处之间,还会出现各种矛盾,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处理这些消极的情绪,就容易冲动,意气用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后果。

3.态度方面问题
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问题,在应试环境这样的大背景下,老师与家长更注重学生的成绩,所以会造成学生的压力,当然有一部分初中学生会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能够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当然还有大部分的初中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之后再加上压力,会产生厌学的行为。

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初中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班主任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教育方法手段
班主任只有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相关的教学水平,
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才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

而且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还应该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积极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手段以及解决方法。

当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而不是只教给他们一些大道理。

比如说学生感到学习压力非常的大,那老师就可以告诉一些建议,比如说可以多与老师以及家长进行沟通,明确自己的想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比如说可以适当的放松,多听一些音乐等等。

当然,班主任自身也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在实际教学以及实际生活中,可以具体的规范一些行为,班主任的想法以及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集体,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2.开展主题班会,提供减压的机会
积极开展一些主题班会,能够有效地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当然老师可以采取
比较多样化的主题班会,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具体游戏中释放压力,还可以举办一些捐款爱心活动以及一些外出游玩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而且也可以在具体活动中学到一些知识,不断的提高心理素质,还能够有效地解放压力。

学生在经过这样比较有趣的主题班会之后,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也可了解其他人的想法,通过交流也可以借鉴别人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怎样去处理,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给学生提供减压的机会,这有利于建立积极正确的心理健康状态。

当然,这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与他人交流、具体生活实际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把握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进行,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更不能采取过分的手段去批评差学生或者是后进生,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懂得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够促进拉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和老师沟通中不存在着一些心理负担,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想要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乐趣。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引导贯彻健康的心理教育,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告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果自己不能够处
理解决,可以与家长与老师沟通,把问题说出来,有一些学生本身就有一些心理阴影,比如说单亲家庭出生的孩子,教师一定要给予最大的关爱,让其感受到温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多鼓励学生,尽量不要讽刺,千万不要说:“这就是没爸没妈的孩子,学习这么差,将来一定没出息”等等这样的话语,这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还会加大对于学生的伤害。

所以教師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些学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健康的心理。

4.班主任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进行心理教育
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要,不可忽视。

同时,家庭的教育也非常
的重要,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初中班主任应该与每一个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班主任更加深入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了解,能够使家长掌握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以及学习的情况。

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家长会,要利用家长会引导家长学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家长知道不只要关注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班主任也要做好家访工作,尤其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让家长及时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告诉给家长,同时也应该告诉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说可以告诉家长在生活中不要经常去责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有挫败感,要多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鼓励。

总之,初中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
的工作,与班主任多沟通,教师也要采取正确科学的手段,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德.班主任工作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学周刊,2012,05:
8-9.
[2]王登建.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8:14+16.
[3]刘秀娥.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11:95-97.
[4]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03:93-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