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管理)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筑工程管理)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筑工程管理)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0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壹O年九月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线路走向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1.887km。

北环起点位于北李官互通立交,终于王家沟互通立交(和京哈高速沈阳至铁岭段相接),全长30.2km。

东环起点位于王家沟互通立交,终于石庙子互通立交,全长10.8km。

南环起点位于石庙子互通立交,终于金宝台互通立交,全长29.1km。

西环起点位于金宝台立交(和沈海高速沈阳至大连段相接),终于北李官互通立交,全长11.787km。

2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为81.873公里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其中六车道14.3公里(含过渡段),八车道67.6公里,全线设互通立交23处。

拟建公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表1拟建公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主要评价内容(1)总论(2)工程概况(3)项目建设地区环境现状(4)污染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 -(7)景观影响评价(8)大气影响预测(9)声环境影响评价(10)水土保持措施及评价(11)水环境影响预测(1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3)事故污染风险分析(14)公众参和(15)清洁生产(16)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2评价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评价程序3.3工程分析拟建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交通噪声、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生态破坏等。

影响来源和环节主要是工程征地拆迁、材料堆放及运输、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大风天气引发扬尘。

项目运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声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风险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来源和环节主要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及排放的尾气,道路车辆运输材料散落及有害物质运输事故等。

4环境质量现状4.1社会环境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沈阳市核心区。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壹、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3%、16.1%、12.6%。

规模之上工业增加值2017.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6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6亿元,增长1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1亿美元,增长2.3%;出口总额35亿美元,下降15%;地方财政壹般预算收入320.2亿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29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4.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3.2%。

4.2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设计带地貌类型较简单,可分为冲洪积平原和微丘陵俩个单元,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40~80m之间。

微丘陵地貌,地势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介于100~140m 之间。

(2)气候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8.4℃;采暖季平均气温-4.8℃。

其中壹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0℃);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

年降水量690.3mm,降水多集中在非采暖期的七、八俩月,且以七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5.5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且以壹月份为最少(6.0mm);年平均气压1011.2hPa;采暖期平均气压1019.1hPa,壹月份平均气压最高1021.3hPa;非采暖期平均气压1005.5hPa,其中七月份平均气压最低999.3hPa;年平均相对湿度63%,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较小58%,非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66%,且以七月份为最大78%,三、四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51%。

(3)生态环境工程所经区域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均为次生群落。

该区开发较早,农耕历史很长,绝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自然植被只有零星分布,该区是辽宁主要粮食产地之壹,目前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豆类为主。

(4)水环境设计带内主要河流为浑河、新开河和南运河。

设计带内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辽河支流河谷平原中。

大气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方式,其次为河流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地下水径流、河水排泄及人工开采排泄为主。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5)声环境通过对沿线敏感点实地布设声环境现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可知,现状大部分监测点昼间噪声受现状交通影响相对较小,大部分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但夜间部分敏感点将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6)环境空气根据对沿线2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说评价各项指标,除TSP略有超标外,项目区内其他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相应标准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壹般。

5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1)声环境影响分析线路施工时,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将会对施工点周围壹定范围内产生影响,预测表明,距源强150m远处将高于《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的标准。

因此,除施工部门应选择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外,仍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晚10点至次日早6点),且视情况采取措施。

项目建成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噪声影响的范围也越远;近期夜间噪声80m范围内基本能够达到4类标准,而远期则须200m外才能达到4类标准。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影响为扬尘,但影响范围不大,而且主要是短期影响。

在采取经常洒水、合理确定拌和场站的位置等适当的防护措施后,这种短期影响能够得到控制。

运营期主要体当下公路上的汽车尾气将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壹定的影响,建议加强公路沿线的绿化和生态恢复,从而使汽车尾气的影响得以缓解。

本工程收费站拟采用清洁能源取暖,服务区考虑且入市政供暖管网,不会对造成当地大气环境污染。

(3)水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沿线地表河流基本处于干枯状态,桥梁施工对河流水体的扰动影响小。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通过设置化粪池,定时清运、掏空残渣,最终掩埋,对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工程位于沈阳市市区边缘,工程拟建设的收费站、服务区周围已经存在市政管网,其废水经收集后均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永久占地464.67hm2,其中耕地53.87hm2,占11.59%;菜地11.27hm2,占2.42%;林地209.33hm2,占45.05%;园地23.53hm2,占5.06%;河流沟渠24.80hm2,占5.34%;工矿及宅基地71.07hm2,占15.29%;荒地8.07hm2,占1.74%;旧路60.13hm2,占12.94%。

从工程永久占地占评价范围各类土地的百分比能够见出,占地的数量不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是微小的。

工程占用的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亩产按450kg估算,占用的耕地每年将使粮食作物减产363.6吨,每吨玉米市场价按1040元计算,每年将使粮食作物产值减少37.8万元。

工程建设会使地域分隔,但植物物种传播主要靠风媒、虫媒、鸟媒和人类,受地形影响很小。

多种植物群落中的物种分布主要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高速公路的修建不会导致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改变,所以,不会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

由于本工程在扩建前已经长期存在,本次改扩建不会导致野生动物种群的种类减少,也不会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发生明显改变,对野生动物影响不大。

6环境保护措施6.1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施工便道、材料运输道路如需新建的应远离村镇,利用现有路的则必须加强管理,控制运输时间。

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敏感点(50m内)抽样监测,视监测结果采取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

运营期主要选择隔声屏障做为交通噪声防治措施。

6.2大气环境防治措施施工期的主要通过合理布置施工拌和站、场地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临时用地,确保和居民区保持壹定的距离。

同时对临时用地的地面、便道采取经常洒水等防护措施,尽可能将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控制在最小影响和最小范围。

营运期通过加强公路沿线的绿化和生态恢复,从而使汽车尾气的影响得以缓解。

6.3水环境防治措施收费站、服务区周围已经存在市政管网,其废水经收集后均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6.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采取植被恢复为主。

分主体工程、取土场措施和其它临时工程三大类型。

主体工程将采取路基边坡植草、路基俩侧植树、互通立交绿化和收费站绿化为主。

取土场占地共13.81公顷,取平后设置草方格防护。

其它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清理平整,覆土后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

7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项目符合辽宁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路线不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建设施工及营运期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小,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严格执行环保措施和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将能够得到减轻或消除。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见,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