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课题与引领策略一、课题由来1、课改引发的质疑:课改在实践层面上,指责批评最多的是:无效教学,负效教学。
表面热闹,实则无效。
不穿鞋难走路,穿错鞋走错路,穿旧鞋走小路,穿新鞋走弯路。
2、长期实践的困惑:灯光+日光“县中现象”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减负减负,后果自负”。
领导苦干、老师苦教、学生苦学、亲友苦帮、家长苦供。
评价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的转变;简单地讲就是乐学还是厌学,学会还是会学,自主学习还是逼迫学习。
3、行动研究的呼唤: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转化为行动。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成功、愉快、和谐、情境、情感、目标、主体、理念都知道,道理也明白,怎么干也干不好!4、复习教学的误区:“灌”的越多越有效;“动”的越多越有效;“考”的越多越有效;“磨”的越多越有效;5、国外教育的冲击:教育理念、教育价值、教育方式、教学内容;6、教育自身的反思:复旦面试无答案,港大面试无问题。
哈佛课程。
温总理的问策“焦虑”创新人才;差距源于方法:教师研究方法,才能落实“减负”;实施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减负”。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1、有效教学的定义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有成效的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成绩、成才、成功。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提高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它需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激发兴趣、引领方法、形成能力。
首先,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志向,使教学活动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想学的心理一是兴趣;二是责任。
其次,教学要在学生“能学”的技能基础上推行。
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再次,教学要在学生“会学”的能力基础上提高。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把教材的书面语言、学术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肢体语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2、有效教学的理念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合谐”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上。
再次,教师要有“服务”意识,教服从于学,教依从于学。
明确教师的责任,就是示范者、领导者、合作者。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工作与效益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凭着经验走,还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其实,成绩好的教师往往是最有耐心、最有爱心、最有责任心的教师。
往往是最善于学习,最善于总结的教师。
③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反思与提高反思是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主动、持久、全面的思考。
教学反思要求关注教材主题,提炼教学经验,思考跟进策略,感悟教学智慧。
反思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主动的态度比较问题,反思的策略研究问题,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反思是教学研究的本质要求,是构成名师的基本特征。
④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的策略与方法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
怎样提高备课水平?策略上有“一课二备三研讨”、“一课三备”、“多人一课,一课多人”等形式。
3、有效教学的维度:①效果:教学活动达成预期结果的程度,是对教学活动作出的判断。
评价教学效果是以学生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为标准,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态度认真与否,关健是学生学到什么?学的感觉怎样?看效果,贵在以生为本。
②效益: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指标,它主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活动的满意度,教学理念的感悟度,方法调整的实效度。
评效益,重在能力发展。
③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难在成绩提高。
校长看效率,学生重效果,社会看效益。
追效率,求在分数提高。
4、有效教学的特征:教为不教,重在引导,掌握方法,学为创造。
①目标的定位与层次:衡量有效与否的参照物。
为分而教,为学而教,为不教而教;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责任、事业)。
②教师的示范与引导:认识:能回忆起学过的知识。
情境、联系比较。
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表述。
分析: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简单的知识。
综合:将各部分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
情感健康、态度积极、价值观科学。
③方法的感悟与掌握:教学三个层次:重复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创新性教学自主学习≠自己学习、自由学习。
(有效指导,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有效评价)④境界的认识与升华:例:提问的主体、提问的层次、提问的对象、提问的策略5、有效教学的研究影响有效教学的四个变量①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②有组织、有效率与散漫、草率③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④责任、事业与放纵、自由一个教师的得分越是靠近每一因素肯定的一端,那么他就比其它靠近否定一端教师的教学“更有效”。
三、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教研室的工作职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
专家引领与课题引领1、有效教学的课题(1)精讲的教学策略与实施;(2)课堂教学语言的提炼与转化(3)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4)课堂主问题的设计与实施(5)怎样使课堂教学“活”起来(6)合作学习的引导与实施(7)教学重点难点的选定与突破(8)与学生沟通的六个环节(9)精练的原则、策略与实施(10)自主学习的内涵与价值(11)自我激励的价值定位(12)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13)怎样组织课堂讨论(14)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与创设技巧(15)启发式教学的方法研究(16)探究学习的引导与鼓励(17)创新作业的设计理念与要求(18)怎样引导学生做课堂小结(19)优秀学生的行为特征与学习方式(20)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捕捉与提炼(21)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22)毕业班怎样上好“三种课”(复习课、综合课、试卷评课)(23)优秀教师的成长途径(24)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施(25)提高教学质量的四个有效转化(26)应对开卷考试的教学策略(27)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28)影响教学成绩的因素分析与破解对策(29)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30)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2、有效教学的课题解读①关注教师讲授的有效性:讲授策略:最古老、最传统、最普遍、最体现价值、最有发展空间。
优点:信息量大,接受率高、经济有效;可控性强,适用于事实性知识,规范性技能;作用面全,讲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不足:单向交流,被动记忆。
改进: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讲练结合,启发思考。
课题:课堂精讲的策略及实施。
②关注合作学习有效性:•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的价值:团队•合作学习的引领:分工明确、团队意识、倾听尊重、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合作学习的要求:教育报“非常名师”。
③关注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的“误区”:掌声依赖症评价的原则:客观公正、有效激励评价的目的: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提高上进心、激活进取心评价的方法:肯定创新因子、指出不足之处、捕捉灵感火花、激励探究行为、磨厉承受能力④关注课件制作的有效性。
多媒体的功能与作用多媒体的误区与负效应多媒体的定位与价值四、有效教学的引领策略(一)理念层面:教师:一个中心:以和谐发展为中心(学生、教师、学校、社会)二个基本点:依标施教、因材施教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探究学习的深度(二)操作层面:1、一个质量意识:教学与教育/外显与内适/自测与他测/当前与长远2、二种教学要求:分层教学分类递进3、三个评价尺度:成绩、成才、成功•成绩:学会学习,满足升学愿望。
•成才:学会做事,方向定位要适应社会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实条件•成功:学会做人。
成功是一种享乐,是一个积累,是一次升华。
4、四个有效转化:•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研究有效教研•管理有效激励。
(三)案例引领怎样使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