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打分表
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0%;专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5%。
A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分)
(30-50)%
(20-30)%或>50%
<20%
A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0%
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3分)
≤50岁
>50岁,≤58岁
>58岁
A
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39
学术水平(15分)
备课认真、充分、规范,工作负责,为人师表;绝大多数教师能了解掌握学生情况,严格要求并主动开展教育工作,效果明显。
认真执行学校教学规范,作好本职工作;对学生要求严格,注意教书育人。
达不到B级要求。
A
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因材施教。
后续课程评价(4分)
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要求,有一定灵活运用能力。
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要求。
3分
注:其中加*号的要素为核心指标。
二、
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评估主要方面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评估标准
评估等级
评分
依据
A级
B级
C级
师资结构(24分)
学历(学位)教师比例(3分)
本科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专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0%。
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0%;专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5%。
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
很少或没有。
A
有计划,有特色
教学环节和方法改革(3分)
在某一教学环节改革中有明显特色,效果显著。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环节改革上,有一定措施,效果尚好。
很少或无。
A
使用面向21世纪优秀教材
教学研究开展情况△(5分)
教研活动有制度,每学期活动≥10次,效果显著。
能够及时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活动≥6次。
数值逼近课程
自
评
报
告
数值逼近课程自评打分表
一、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方面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状态分值
师资队伍建设
(24分)
师资结构(9分)
学历(学位)教师比例
3分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3分
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
3分
学术水平(15分)
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
5分
指导研究生教师比例
2分
科研立项和成果
4分
学术活动情况
多数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批改量≥40%。
教师批改作业草率。学生作业较差。
A
批改作业75%以上,实验报告规范
考试情况△(4分)
坚持教考分离,建立了较完备的试题库。试题质量高,成绩呈正态分布。积极探索考试内容、方法改革。
基本做到教考分离,试题质量较高,成绩合理。
达不到B级要求。
A
教考分离,试题质量高,成绩呈正态分布。
具有基本的教学手段和进行CAI辅助教学的条件。部分课程有开发和使用CAI课件教学的能力。
很少或无。
A
有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光盘
教学实验(资料)室建设(12.8分)
基本实验设备(资料)状况(3分)
具有符合开出基本实验要求的全部设备(资料),状态完备,使用率高。
实验设备(资料)完整,状态较完备,使用率较高。
教研活动开展较差,第学期活动<6次。
A
每学期开展活动11次
辅导课情况(3分)
有合理比例的启发式讨论或习题课。
有一定比例的讨论课、习题课。
讨论、习题课很少或没有。
A
有启发式讨论课、习题课
作业、习题、实验报告、总结等情况△(4分)
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通过认真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质量高。批改量≥70%。
课外教学指导(4分)
开出相关课程系列讲座,组织、指导学生课外学术讲座和科技社会活动,有较好的成果或书面报告。
能个别开出相关课程讲座,成效一般。
达不到B级要求。
A
开出相关课程系列讲座,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
课程讲授效率(2.4分)
在规定的学时内,提前完成课程全部教学要求。
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基本要求。
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5分)
≥95%
≥70%
<70%
A
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100%
指导研究生教师比例①②(2分)(2分)
≥30%
<30%
没有
A
指导研究生教师比例40%
科研立项和成果△③(4分)
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立项项目和获奖成果;人均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篇;参加科研教师比例≥80%
有校级以上科研、教学立项项目和获奖成果;人均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0.5篇;参加科研教师比例≥60%
设备(资料)不全或状态较差。
A
设备、资料完备
教学实验(资料)数量及水平(5分)
能开出基本实验以外的综合实验、选修实验(资料内容和数量充足)。
开出全部规定实验。数据稳定(资料基本完备)。
达不到B级要求。
A
资料内容和数量充足
实验(资料)人员配备(3分)
有负责教学实验(资料)建设的教师和符合定编的、水平较高的实验人员。
A
具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
教材建设△(5分)
有符合大纲要求的自编公开出版教材或国家、省推荐使用的优秀教材。有质量较高的讲义和教学参考书。
自编或选用教材基本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有适合的讲义和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不适用。
A
使用获得国家一等奖的教材
教学手段(3分)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情况(3分)
有较系统的高质量音像资料和教具。具有较好地进行CAI教学的条件和开发研制、应用CAI课件的能力。
无校级以上科研、教学立项项目;人均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0.5篇;参加科研教师比例<60%
A
有省,国家级立项项目,人年均发表论文1.5篇
学术活动情况△(4分)
校内定期开展学术活动;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教师年开展学术活动≥8次。
不定期开展学术活动;能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师年开展学术活动≥4次。
在规定的学时内,不能完成教学要求。
B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讲课质量(5分)
70%以上的教师讲课有启发性,有深度,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秀学生有钻研余地。
多数教师能认真授课,能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要求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不到B级要求。
A有启发性,有深度,提高源自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5分)
5分
教学环节和方法改革
3分
教学研究开展情况*
5分
教学效果(34.4分)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15分)
辅导课情况
3分
作业、习题、实验报告、总结等情况
4分
考试情况
4分
课外教学指导
4分
讲课质量(12.4分)
课程讲授效率
2.4分
讲课质量*
5分
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
5分
综合评价(7分)
后续课程评价
4分
毕业班学生反映
学术活动开展较差;教师年开展学术活动<4次。
A
每年开展学术活动9次
教学文件和教材建设(10分)
教学文件△(5分)
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总结及教学辅助资料,反映进一步要求及教改经验,且执行严格。
有基本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辅助资料,能执行。
教学文件、资料不完备。
基本要求掌握较差。
A
多数能达到基本要求,运用能力较强
毕业班学生反映(3分)
学生学到了基本内容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能力。多数教师能做到教书育人。
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较差。
A
学到了基本内容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师能做到教书育人
有了解教学实验(资料建设)的教师和符合定编的实验人员。
实验(资料)人员不足。
A
由专人负责
实验讲义和指导书(1.8分)
有完整、系统、能反映培养学生能力的自编实验讲义和指导书。
有完整的实验讲义和指导书。
实验讲义和指导书不完整。
B
有完整的实验讲义和指导书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5分)
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效果显著,影响大。
4分
教学条件(38.8分)
教学文件和教材建设(10分)
教学文件*
5分
教材建设*
5分
教学手段(3分)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情况
3分
教学实验(资料)室建设(12.8分)
基本实验设备(资料)状况
3分
教学实验(资料)数量及水平*
5分
实验(资料)人员配备
3分
实验讲义和指导书
1.8分
教学改革(13分)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