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下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下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下
第一章:政府形象和形象传播的基本概念
政府形象本质:
1.政府组织系统作为有内在结构功能与行为活动的体系在运作中所
产生出来的客观的总体效应;
2.社会公众在对政府组织系统的客观总体熊爱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
出来的综合印象。

政府形象的特征:
政府形象具有综合性、变动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等特征。

政府形象传播的形式:
1.政府的行政过程就是政府形象的传播过程
2.传播媒介及其他专门结构对政府行为的解释
3.政府行为和政府的解释同时并举(最佳模式:做和说)
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1.传播政府施政理念,解释政府行为,凸显政府职能
2.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赖度,增强政府的凝聚力
①政府形象传播对社会公众具有辐射、感染、凝聚和号召作用
②政府形象传播对政府体系公职人员具有聚合、感召和激励作用
3.拓展政府外部活动空间,优化政府外部合作关系
4.为政府和公众架桥,增进政府对民意的敏感度,为政府导航并提
供咨询
政府传播类型:
1.软形象传播
①政府的价值理念
②政府形象识别标志体系
③政府文化传播
2.硬形象传播
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形象传播举措:
1.组织形象传播
2.传播形象的传播(传播自己和他人)
3.环境形象的传播
4.人员形象的传播
5.标识形象的传播
园区政府公关遵循的原则(栾福田6F原则):
1.事先预测原则:必须对可能发生危机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作出事先
预测和分析,制定2全面、可行的危机预案和计划,在事件发展前期把握态势
2.迅速反应原则:对于危机事件必须保持高度警觉,早发现、早通
报,便于管理者尽快掌握、了解真相,作出决策。

3.尊重事实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用于承担责任,向
公众表现出充分的坦诚,获得公众的同情、理解、信任和支持。

4.承担责任原则:无论谁是谁非,应该主动承担责任。

5.坦诚沟通原则: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体现社会责任感,为危
机应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和树立良好的形象。

6.灵活变通原则:危机时一种不可多得的传播资源,抓住合适时机,
通过第三方传递出信息,往往会起到降低社会公众的警戒心理、重获信任的效果。

政府三大原则:
以人为本、真诚沟通、有效控制
园区网络在于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如何应对?
1.成立应急小组,掌握网上舆情
2.网上发布信息,制定应对预案
3.组织网上讨论,吸纳社情民意
4.调动各方资源,开展危机救治
5.恢复正常秩序,追究相关责任
6.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范机制
第二章:工业园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
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1.改善治理结构,促进和谐稳定
2.提供决策咨询,反应社会诉求
3.推动有序参与,强化民主法则
4.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元需求
5.促进国际合作,主推招商引资
社会组织对苏中园区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组织在苏州园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1.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2.加速社会建设,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
3.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4.弥补政府失灵,缓解市场矛盾的需要
5.整合社会利益,满足多元需求的需要
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
1.党团组织—以苏州园区妇女联合会工作站为例(p263)
2.慈善类社会组织
①苏州工业园区慈善总会
②企业社会责任联盟
3.行业协会
①苏州工业园区餐饮业商会
②苏州工业园区会计学会
4.社区社会组织—以新加社区社会组织为例
①连新文化艺术团
②新加社区乒乓球俱乐部
③新加社区太极拳队
5.新型公益类社会组织
①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②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院
社会组织建设的特点:
1.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
2.慈善组织发展处一定规模
3.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4.组织类型齐全(社团设立登记前的审核行政许可流程图见p281)
5.整体质量显著提高
6.服务管理得到改善
7.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影响(p283):
1.参与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
2.参与社会建设,错金社会发展
3.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公平
4.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公民意识
5.提供决策咨询,参与环境治理
6.提供党建平台,完善组织建设
不足与问题:
1.政策扶持环境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
2.社会组织规模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经验总结:
1.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相关法律的颁布为社会组织的
发展提供空间,激发社会组织的自发性与创造性,弥补政府政策的空白
2.充足的资金支持,利用资金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凝聚园区居
民、提升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3.园区内高素质的人群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4.工业园区对相关有益经验的积极借鉴为社会组织的发展铺设扎实
平稳的道路
第三章:苏州工业园区社区建设与治理
苏州工业园区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基本经验:(p297)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做好社区服务
1.强化服务素质,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配套
2.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
3.壮大服务队伍,健全服务网络
4.凝聚服务力量,整合服务资源
二、发展“亲民、便民、悅民”的社区文化
1.突出全民参与,层次丰富的社区文化特点
2.充分利用社区人文资源,大力开展社区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活动、大型广场文化活动、露天电影放映)
3.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成员参与
三、重视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畅通信息渠道,探索政府职能与基层自治相衔接的新方法
思、不断完善以创新学习型社区为目标的社区教育
1.广泛发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学习意识
2.整合教育资源,加强网络建设,建立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机制
3.努力创造条件,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延伸到社区
4.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
5.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推动学习型社区整体发展(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
五、积极重视和加强作为和谐社会基础的社区
社区建设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1.社区指导委员会
2.社区工作委员会
3.社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①进行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a.社区工委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落实者,首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区规划,调整和建立居民委员会
b.社区工委会同国土房产局做好业主委员会的建设工作
c.加强各类组织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d.在处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协调邻里中心公益活动方面,社区工委承担主协调的责任
②社区管理
③社区服务
④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4.实现新型的社区管理和用人机制
5.基层组织办公用房和资金保障
社区居民人际关系与社会信息度评价:
1.地方性社会网络
2.社区凝聚力
3.互惠
4.社区归属感
5.志愿主义
6.社区参与行为
社区建设与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1.社区建设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自治难以实现
2.社区硬件有待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重建设轻管理
3.居委会、物业管理、业委会三者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4.社区参与严重不足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1.坚持改革创新,实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新突破
2.进行社区运行机制创新,建立民主科学的社会公共管理新机制
①一步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②建立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③建立和完善社区利益协调机制
④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⑤加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
⑥大力培育社区群众性服务组织和团体
3.着力建设服务性社区,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发展:
①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②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组织
③积极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④大力开展社区社会救助服务
⑤进一步完善以邻里中心为主体的社区便民利民的属地性零售商
业网点建设
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⑦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⑧全面推进社区公共教育体系建设
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居民体质
⑩搞好社区环境美化服务
⑪努力打造平安社区
4.加强规划建设,实现和谐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
5.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以党建促社建
①扩大社区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②进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③强和谐社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④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⑤构建城乡统筹的社区基层党建新格局
⑥强化党对社区活动与社区建设的主导作用
6.推进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措施
a.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和组织领导问题,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渠道增加社区建设投入,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c.强化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D.健全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法律体系,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