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发表时间:2019-02-13T16:29:34.25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2期作者:宋强
[导读] 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

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宋强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48
摘要: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

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管理;
1建设完善枢纽工程水情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使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由于该河流域水资源的有限性、水雨冰雪情的变化性、农业灌溉的时效性、生态供水的动态性和水资利用的系统性等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提高工程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建设与完善水利枢纽的水情信息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2水情信息监测系统运行建设管理
2.1水情监测项目设计
①大坝渗流监测;②出库、入库水位监测;③出库流速监测;④视频监视;⑤闸门自动化监控。

对于各水利枢纽来说,地处降雨比较少的地区,长期干旱,所以蒸发量和降雨量可以不予计算,关于入库的水位可以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以及量程为20-50m的振弦式水位计进行测量,出库水位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进行监测。

2.2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
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将所有水情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核算、综合分析反馈,实现水情监测、闸群调度的远程控制。

按照防洪调度的总体要求,将相关水情信息接入防汛抗旱专用网,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互补共享,提高枢纽工程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见性管理水平。

同时建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可按分级权限要求,对水情监测信息进行远程查询、修改、传阅、打印、发布,建成集现地与远程于一体的调度集权控制中心。

2.3修建水文测站
近年来,城市化促使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下垫面与天然状况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使城市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短历时局部强降雨发生的频次也显著增加,在城市大面积不透水化的条件下,必然引起降雨期间流域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加,产流时间缩短,汇流时间加快。

每年6-9月,一些地区最易因遭受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引起部分路段、片区出现暂时性积水。

为了及时掌握城市的降雨量与时空分布,适时调整站网,利用遥感、遥测、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立城市雨水情监测站网,使监测城市暴雨能力明显提高。

为精确计量水库实时进库流量,必须在水库回水线及校核水位以上干流和主要支流各修建水文测站1座,保证可控制坝址以上95%以上的径流,适时掌握入库流量的变化情况。

由于这些水文站所处位置坡陡险峻,属于无人区,交通、通讯不通,所建水文站采用传统的人工值守和中继站通讯模式均不可取,必须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电源可根据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水文测站的动力需求情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

同时将现有的托满报汛水文站改成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

水文测站建成投运后既可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大大降低运行管理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出库水文站由于距离枢纽调度中心较近,仍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光纤通道直接传输模式。

2.4水库精确进库量计算
想要得到精确实施进库水流量,需要在水库回水线和校核水位以上的支流和干流建立水情监测站,这样可以对坝址95%以上的径流进行控制,从而掌握实施进库流量情况。

而且因为水情监测站地处位置比较险峻,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好,选择传统人工水文站值守、中继站模式的通讯,是无法到准确进库量监测的。

所以,关于水库进库量可以选择卫星发送信息、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电源方面可以选择太阳能的方式提供,因为当地的日照时间比较长。

2.5改变目前水库水位计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套雷达式或是振弦式的自记水位计,实现在涌浪比较大、水库结冰等环境下水位的有效监测。

之后在建设一套形式相同的坝后自动水位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大坝安全监测。

改造现有的水库水位计,增设一套振弦式或超声波式自记水位计,以满足在水库结冰、涌浪较大等不利条件下水位的正常监测。

同时增设一套相同形式的坝后水位自动监测装置,以便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之用。

建立的这两个测点要与枢纽调度中心相距较近,考虑到经济方面,可以使用光纤通道实现数据传输。

2.6建立视频监测
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了解事物、获得信息的需求已经从文字、数据方式发展到媒体方式。

在需求推动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结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

有关研究表明,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55%-60%依赖于画面的视觉效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只有7%依赖于数据内容。

因此,可以看出视频监测功能在防汛指挥、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利用网络视频传输手段,对各水文站断面、水位站水尺实时画面进行浏览监视。

视频通过网络传送多个站点的水雨情信息,供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实时信息。

水情中心接收显示系统可以实现现场实时图像、数据的同时显示,使各类汛情信息的综合查看与会商更具直观性和便捷性,有助于提高防汛指挥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经验和建议
关于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需要根据当地气象、地理和水文情况进行规划,建立一个连续性、完整性、经济性的监测数据系统。

对于降水比较少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个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监测管理系统。

实现气温、洪峰流量、冰川积雪、高空零度层、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等信息的监测预报。

关于风速风向、蒸发、水温、雨量、湿度等项目可以建立较少的监测设施。

另外,水情监测站关于
出入库水量还需要建立一套人工测量装置系统,每年进行1-2次的人工定期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相互修正和验证。

同时在监测手段上创新不够,应大量引进先进的雨量、流量、水位等先进的监测设备,如遥测翻斗式雨量计、电波流速仪、测量剖面流速分布的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气泡式水位计、雷达式水位计、视频监测系统等。

同时适时调整站网,大量采用雨水情监测新技术、新设备。

参考文献:
[1]巩向伟,侯丰奎,张卫东,等.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自动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2).
[2]钟慧娟.水电站中水情水调自动化遥测系统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7).
[3]李端有.长江水利委员会领导赴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回访并慰问长江科学院大藤峡安全监测项目部职工[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