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稹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最全版

元稹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最全版

元稹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最全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乐天早春见寄元稹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①欲如何。

【注】①缩地: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

典出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旧也。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作这首诗时两人正分处两地,山水相隔,只能凭借诗歌来表达衷情。

B. 诗中写潮猛浪大的江中仍可听到棹歌声声,含蓄表现了渔人生活的艰辛。

C. 颈联写雪消水添,本可以放船直下会友,可惜潮涌波漫,只能欲泛还止。

D. 诗歌末句用“缩地”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思念,真可谓无理而妙。

15. 诗中从不同角度写早春的景象,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14. D15. 此诗从天气、人事和物情三方面依次着眼写早春景象。

①运用多种感觉写景。

如“雨香云澹觉微和”一句,“雨香”是嗅觉描写,“云澹”是视觉描写,“觉微和”是触觉描写,“谁送春声入棹歌”是听觉描写。

②从远近结合的角度写景。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是近景;“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既写出了早春的勃然生机,又写出了雪消水添,本可放船直下,但潮涌波漫,于是欲泛还止的情况。

为后文抒情做了铺垫。

③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景。

写澹云、萱草是静态描写,“柳偏东面”“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作者雪消水添,欲放棹相寻与友会晤难一苇飞渡的状况。

初寒夜寄卢子蒙元稹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

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倚壁思闲事,回灯检旧诗。

闻君亦同病,终夜远相悲。

【注】本诗题目一作“寒夜寄卢子蒙,子蒙近亦丧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将月比作“阴秋镜”,说明是秋夜月色阴冷黯淡,衬托出诗人丧妻后的颓丧。

B. 第二句中“寂寞资”指诗人丧妻独居,百无聊赖,只有寒意相伴,其情孤苦。

C. 第三句中“酒醒”二字暗点诗人无法排遣心中愁绪,只能借酒消愁,然而愁苦更甚。

D. 尾联点题,诗人所“悲”的,不仅有同病相怜之痛,也有对友人近况的担忧之情。

15. 本诗的颈联写得十分动人,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14. A(“月色阴冷黯淡”理解有误,古人认为秋天属阴,故曰“阴秋”。

“阴秋镜”是说秋夜月亮明净如镜,月色清冷凄凉,故A错误。

)15. ①诗人夜不能寐,倚靠墙壁想起自己与亡妻的恩爱情状,于是重燃油灯,查找当年写给妻子的旧诗。

②运用动作描写,“倚壁”“检旧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茫然、怅惘之状。

③表达了诗人的丧妻之痛与对亡妻的哀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

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

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诚知”句,与作者写给韦丛的另一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角度一致,意蕴相通,可谓异曲同工。

D.“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

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E.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15.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AC(5分。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A项“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有误,“戏言后事”,表现了夫妇感情亲密。

C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在赞美妻子,讴歌爱情。

“诚知”句,言丧偶之痛,历来普遍,不必过于哀痛。

实为跌宕顿挫之笔,是为了突显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体现的情感郁结。

这两句诗几无可比性。

)15.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

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

(6分。

抒情方式3分,简要分析3分。

)高荷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tiē),安定,安宁。

14.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15.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

14.①“风力的抬举”不确,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

②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

第一问“荃”的两个特点“低矮”“安宁”,;第二问“反衬”,“突出因‘高’而遭打压”。

15.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

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3.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

(2分)5.请鉴赏诗中“灯”这一意象的妙处。

(2分)参考答案:3.(2分)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

评分说明:对画面内容的描绘1分,对画面内容的概括1分。

4.(2分)“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评分说明:“惊坐起”内容阐述1分,效果中的“惊人”、“震动”、“悲痛”答对任2点1分。

5.作者选取久燃油尽、失去光焰、灯影昏暗、摇曳不定的“灯”来表现,既写出夜深不寐,又衬出心境悲凉,用笔精炼,铺垫下文。

补充材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

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

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

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

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

2“惊坐”,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

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武关,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回答。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

(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余,满怀欣喜。

途中收到朋友的来信,又是一喜。

)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遣悲怀①元稹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9.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参考答案:8.用典。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9.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分)8、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1分)参考答案:7、①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8、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元稹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 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7. 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8. 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

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6. 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8. 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早春寻李校书元稹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1.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