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常见于带状疱疹。
【病因及诱因】病位在皮肤。
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疼痛剧烈为临床表现。
【辩证分型】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
烦操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
伴食少腹胀,口不渴,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环境要舒适,保持室内通风,空气疏泄,病室温度宜20~22℃,光线充足。
2.保证充足睡眠,重症者宜卧床休息。
3.保护皮肤,宜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避免摩擦,水疱不宜挑破。
大疱者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壁不宜除去,防止继发感染。
4.局部糜烂面有脓液分泌,或出现继发感染,遵医嘱中药液湿敷。
【饮食调护】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忌鱼腥、虾、蟹、鸡、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缓泄剂或温水冲蜂蜜饮服。
2.肝经郁热者,宜进食清热解毒之品,如菊花杞子茶。
3.脾虚湿蕴者,宜进食健脾利湿之品,如茯苓淮山莲子瘦肉粥。
4.气滞血瘀者,宜食清洁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田七瘦肉汤。
【情志调护】多沟通,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忌恼怒,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更好地配合治疗。
【服药调护】中药汤剂:肝经郁热宜凉服,脾虚湿蕴宜温服;服药期间若出现食欲减退、胸闷、恶心、腹痛、便溏时,暂停服。
【病症治疗及护理】疼痛剧烈时要告知医师,根据医嘱应用慎痛药或配合针刺等治疗,理气通络止痛;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紧急情况及应对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及时告知医师:淋巴结肿痛、眼红或疼痛、皮损加重,伴有发热。
2.应对措施
(1)淋巴结肿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外敷金
黄膏,消肿止痛,观察体温变化。
(2)眼结膜炎(眼红、疼痛):按时点滴眼药水,睡前可涂眼膏,用消毒纱布覆盖。
鼓励患者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不可用手按揉眼,观察视力变化。
(3)继发感染:按医嘱给药,观察患者的体温、舌苔、脉象、二便等变化、局部皮损程度,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
【出院指导】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忌恼怒,情绪开朗,心气调和。
2.保证充足的睡眠。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注意个人卫生,睡前热水泡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入睡,但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食物,禁烟、酒。
多食蔬菜、水果、行气通络、清解余毒之品。
保持大便通畅。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局部遗留神经痛时,给予积极治疗,建议针灸或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