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制度
一.设置目的
职业危害分级是企业实现职业健康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职业危害分级,可使企业掌握职业危害的致因、严重程度、接触人员的数量等,以便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计划,控制或减少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从事生产性毒物、粉尘、高温、体力劳动强度等四项作业进行分级的人员。

三.管理原则
1 .接触三、四级毒物危害人员比率小于1%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1)有毒作业分级(见下表1)
分级指数C的计算公式:
C =
D * L * B
式中: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
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
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2)三项指标的确定
a.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见表2。

有毒作业分级表1
指数范围级别
C≤O0级(安全作业)
0<C≤6一级(轻度危害作业)
6<C<~24 二级(中度危害作业)
24<C~<96 三级(高度危害作业)
C>96 四级(极度危害作业)
表2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见GB 5044 表2) D
I(极度危害)8
II(高度危害) 4
III(中度危害) 2
Ⅳ(轻度危害)l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①属于I级毒物(极度危害)的有: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氯乙烯、铬酸盐、重铬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

②属于Ⅱ级毒物(高度危害)的有: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

③属于Ⅲ级毒物(中度危害)的有: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

④属于Ⅳ级毒物(轻度危害)的有: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

b.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见表3。

c.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
以工作地点实际测定的毒物超标倍数值作为计算依据,超标倍数B的计算公式:
B = Mc/Ms-1
式中:Mc——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3;
Ms——该种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

d.填写有毒作业分级记录表(见表4),并计算接触三、四级毒物作业人员比率。

表3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 h L
≤2 1
2~5 2
>5 3
表4 有毒作业分级记录表
有害作业接触毒物毒物危国标规定测定结果超标有毒作业劳定级
点名称人数
(人)名称害程度
(级别)
(mg/m3)(mg/m3)倍数动时间
≤2h>2h
(3)接触三、四级毒物作业人员比率=(接触三、四级毒物作业人数/全厂工人数)×100%
2. 接触Ⅳ级粉尘危害程度作业人员比率小于5%
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规定:对于非毒物性粉尘,采用作业人员的接尘量来
表示(每人每日总通气量),单位:升(L)。

(1)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分级(见表3)。

表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
量,(%) 工人接尘时间
肺总通气量(L/
日·人)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0 -1 -2 -4 -8 -16 -32 -64
≤10 -4000
-6000
>6000 0ⅠⅡⅢⅣ
>10-40 -4000 -6000 >6000
>40-70 -4000 -6000 >6000
>70 -4000 -6000 >6000
(2)填写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登记表,并计算接触Ⅳ级(最严重)粉尘作业人员比率。

(见表5)
(3)接触Ⅳ级粉尘作业人员比率=(接触Ⅳ级粉尘作业人数/全厂工人数)×100%
3 .接触Ⅳ级高温作业人员比率小于5%,按照《高温作业分级》规定进行分级。

(1)按高温作业分级表进行高温作业分级(见表6)。

表5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登记表
有害业点名称工

拄触
人数
国标
规定
测定
结果
超际
倍数
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
肺总通气量升/日.

定级
(人)(mg/m3)(mg/m3)<10 ≧10~40 >40~70 >70 -4000 -6000 >6000
表6 高温作业分级表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min)
WBGT指数℃
25-26 27~28 29-30 31-32 33-34 35~36 37-38 39-40 41-42 43-44
<120 I I I I II II II III III III 121~240 I I II II III III ⅣⅣ
24l~360 II II III III ⅣⅣ
≥361 III III ⅣⅣ
(2)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

室内作业:WBGT = +
室外作业:WBGT = + +
(3)填写高温作业人员分级登记表,并计算接触Ⅳ级(最严重)高温作业人员比率。

(见表7)(4)接触Ⅳ级高温作业人员比率 =(接触Ⅳ级高温作业人数/全厂工人数)×100%
4 .接触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比率小于1%,按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规定进行分级。

(1)按体力劳动强度作业分级表进行体力劳动强度作业分级。

(见表8)
表7 高温作业人员分级登记表
作业地点名称工种人数(人)接触高温作业时间(min) WBGT指数(℃)定级
表8 体力劳动强度作业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 ≤15
II >15~20
III >20~25
Ⅳ>25
(2)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t = T×M×S×W×10
式中:t——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推/拉=;
10——计算常数。

注:T(%)=工作日内纯净劳动时间(min)/工作日总工时(min)×100%
=∑[各单项劳动占用时间(min)/工作日总工时(min)l×l00%
M(KJ/(min. m2))=单项能量代谢率(KJ/(min. m2))×单项劳动占用时间(min)+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KJ/(min. m2))×休息占用的时间(min)/工作日总工时(min)1×100%
(3)填写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统计表,并计算接触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比率(见表9)。

表9 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统计表
作业地点
名称工种
人数
(人)
劳动时间率
(%)
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
谢率KJ/()
性别
系数
体力劳动
方式系数
体力劳动
强度指数
定级
(4)接触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比率=(接触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数/全厂工人数)×100%
有害作业点名称
接触
人数
(人)
毒物
名称
毒物危
害程度
(级别)
国标规定
(mg/m3)
测定结果
(mg/m3)
超标
倍数
有毒作业劳
动时间定级
≤2h>2h
TD-2槽 4 铬I <≤2h二级五.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登记表
有害业点名称工

拄触
人数
(人)
国标
规定
(mg/m3)
测定
结果
(mg/m3)
超际
倍数
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
肺总通气量升/日.
人定级
<10 ≧10~40 >40~70 >70 -4000 -6000 >6000
木粉尘


13 3 0
六. PATIN高温作业人员分级登记表(按7-10月份最高温度为统计周期)
作业地点名称工种人数(人)接触高温作业时间(min)WBGT指数(℃)定级剪切线捆包8 400 37-38 >IV
七.PATIN 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统计表
作业地点名
称工种
人数
(人)
劳动时间率
(%)
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
谢率KJ/()
性别
系数
体力劳动
方式系数
体力劳动
强度指数
定级。

相关主题